11.13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雙11”剛結束,付完各種尾款後的你,是不是感覺手頭略緊?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先別慌,臨近年底了,還有這幾筆錢一起來看看。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1


“十三薪”

“十三薪”,即第十三個月工資,也稱“年底雙薪”,是指單位按照規定程序向個人多發放一個月工資。

對於“十三薪”的計算基數來說,如果用人單位有明確規定,則按照規定執行;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傾向於按照勞動者當年平均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對於年中解除勞動合同而應當支付十三薪的,司法實踐中傾向於按照解除前勞動者12個月平均工資作為十三薪的計算基數。

2


年終獎

年終獎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僱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僱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

兩者區別在於,“十三薪”更能體現激勵的公平性;而年終獎更能體現績效考核的結果。

注意!

“十三薪”和年終獎都是工資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在發放十三薪和年終獎的過程中,不能違反勞動法律法規。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的條款中必須明確勞動報酬。因此,如果勞動合同或單位規章制度規定有“十三薪”或年終獎數額或者計算方式,且勞動者付出了勞動,單位就應按規定足額髮放。

勞動者務必事先明確單位的相關規章制度,熟悉勞動合同,維護自己年底拿“十三薪”或年終獎的權利。

3


帶薪休假工資

年底了,你的帶薪休假休了嗎?

根據規定,職工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時間的帶薪年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如果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4


加班費

這一年,是不是又在“忙忙忙”中度過了呢?快查查,到底加了多少班,加班工資可別忘了領!

《勞動法》第36條、第41條、第44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其實,說這些不過是安慰心靈,真正還是要控制自己,可為什麼雙十一前發誓絕對不買東西的你,還是在商家促銷的“花招”前,情不自禁地“買買買”?我們這到底是怎麼了?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買買買”?

“心理賬戶”在作怪

理查德·塞勒教授認為,人們對於錢和資產,就像對於物品一樣,會進行歸類,在頭腦中建立各種各樣的賬戶,從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而這種歸類是在下意識中完成的,所以人們通常感覺不到心理賬戶對自己的影響。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這一個個隱形的心理賬戶告訴人們該在什麼地方花錢,花多少,當人們把一個賬戶裡的錢花光了,他不會再從其他賬戶裡挪出錢來去消費。因此要說服人們增加對某個心理賬戶的預算是很難的,但是要讓人們把一筆花費規劃到另一個賬戶裡是很容易的。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因此,不難發現,很多人在雙十一之前就開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為的就是在雙十一進行瘋狂血拼,覺得這錢花得特別值,不買東西的都“虧大發”了。

“稟賦效應”在作怪

所謂“稟賦效應”就是指當你擁有某樣東西后,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變高,從而會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

商家們的聰明之處,在於設置了一個“購物車”,當你經過精心挑選,把商品放進購物車時,你會下意識地覺得這個東西比購物車外的更有價值,當商家再扔上幾個“打折”“促銷”的“炮彈”時,你就徹底被“稟賦效應”了,就開心地“買買買”了。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價格知覺”在作怪

心理學上有一個韋伯定律,講的是,人們對兩個類似的刺激之間的能夠覺察到的最小差異量,是與先前刺激的強度相關的。舉例來說,20塊錢的東西,降了1塊錢,我們覺得無所謂,但是2塊錢的東西降了1塊錢,我們覺得特別便宜。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這就不難解釋,為啥你明知道購物車裡的商品是提完價格之後,再打五折的,你依然覺得自己是“撿到大便宜”。比如一件衣服是300元降價50元,你不覺得便宜,但是商家提價到500元,然後打對摺250元,你就完全控制不住的,得去買了。

“從眾心理”在作怪

顧名思義,就是別人怎麼做,你就跟著怎麼做。這是人們的一種本能,也是人們規避風險的一種方式,尤其是當你不知道如何做決定時,就跟著大多數人做選擇,總是不會錯得太離譜的。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雙十一前,各種促銷信息鋪天蓋地,節日的氣氛無孔不入,讓你覺得,雙十一就是該花錢,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因此,這種從眾心理,就會讓你不由自主地加入“血拼”的行列。

“多巴胺”惹的禍

心理學研究表明,購物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一種讓人產生愉快心情的物質),因此購物能夠讓人快樂,幫助人們釋放壓力。正是這種讓人快樂的多巴胺,讓人們產生了衝動性消費。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當然,購物行為結束後,這種多巴胺的濃度就會下降,因此,很多人買後會後悔,發誓再也不要買了。

為什麼上次買完後悔下次還會繼續買?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的態度和行為不一致時,人們就會產生“認知失調”,為了改變這種失調狀態,就兩條路,一是改變行為,一是改變態度。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上一個雙十一的戰利品我們並不是十分滿意,但是我們依然會在這個雙十一繼續購買?那是因為,行為發生了,根本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只能改變自己對購買物品的態度,會安慰自己說“很對得起這個價格了,還是會用得到的”,然後,就心安理得地迎接下一次購物節了。

如何控制自己購物的慾望?

雖然我們有各種理由去“買買買”,但是我們也要為錢包考慮,因此,這裡給大家支兩招:


“買買買”之後腰包空虛了?不急,來看看臨近年底還有哪些福利可用


一是下單前,想一想,明年的雙十一你會買這些東西嗎?如果不會買,那就不下單。

二是下單前,想一想,如果這個商品是給朋友或家人買的,你覺得它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好嗎?如果不好,請不會要下單。

最後,溫馨提示一句:要理性消費哦!

不過現在說似乎有點晚了,你的快遞已經在路上啦!雙十二也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