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個流浪“沈大師”引起社會轟動,對社會各界有什麼積極意義?

行與邢


關注流浪大師的人都已經瞭解他的身世和來歷了。在這裡不再多說。我也說不清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使我一開始就比較關注這件事。隨著瞭解的深入,我越來越冷靜、思辨地看待這件事。這件事肯定有很多積極的因素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深思的。

1、沈老師脫離家庭流浪26年,長期居無定所,以撿垃圾為生,然而他卻說他從來沒有流過淚。這樣的能量是驚人的,是什麼給他這樣的大的能量呢?原因我想有一個,就是他喜歡看書。書給了他力量,給了他精神慰藉,書就像他的朋友、情人,和他心靈溝通,因此他可以平淡地看待人生的動盪,心平氣和地走過無數個坎坷而淒涼的日子。書也豐富、充實和滋養了他,使他即使身份卑微,仍然儒雅大方,談吐得體合宜。這就是知識和修養的力量。

2、沈老師堅持和提倡的垃圾分類,可以說因為事件的發酵而影響了無數人。平時大家丟垃圾的時候大概都不太在意分類丟棄,注意過這件事之後,相信大家都會因此而得到了提醒。按照沈老師的理念,把有價值的垃圾拿去賣,或者廢物利用,充分發揮物品的用途,不輕易丟棄。沈老師也是一個節省糧食的人,這二十幾年來,他沒有買過糧食,都是撿別人別人丟棄的食物來吃。這就不簡單了,一個人二十六年的糧食就這樣節省下來了。當然這種做法我們難以接受,但節省糧食卻是值得我們警醒和學習的。

3、沈老師熱愛書籍、熱愛讀書、熱愛國學。據他說他其實買了很多書,只是在人生動盪中丟失了。他的書在丟了買,買了失中惡性循環。不去了解事實本質的人會說,看,一個讀了這麼多書的人也只是在撿垃圾,讀書有什麼用?但積極的人會說,一個讀了這麼多書的人,即使在撿垃圾,仍然胸懷天下、談吐不凡。沈老師其實可以用自己的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可能會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之所以在撿垃圾,完全是他的理念造成的。我想,如果沈老師願意接受改變,他現在最不濟的情況下可以做一個小網紅,直播講些國學知識,靠粉絲的打賞和接些廣告就可以過上好日子。再好點,他完全可以去演講。

4、這個事件折射出的是時代信息傳播的一個特徵。一個人的“紅”,可能會在一夜之間爆紅,在一夜之間傳遍大江南北。現在躥紅的途徑不再是博客、微博,更不再是報紙電臺,而是現在的新事物——小視頻。以前事件躥紅是靠新聞報道、靠圖片、靠文字描述等等,現在是靠僅僅十多秒的小視頻。這些舉著手機拍攝的人,有部分可能是小主播,但我想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小視頻平臺的用戶。小主播發展的客觀程序就是,開播——聚粉絲——粉絲經濟或者粉絲影響。我們當代社會發展客觀程序或者說規律就是如此,因此說他們是在“舔人血饅頭”,太過語出驚人了。利用互聯網發展經濟,國家是支持和提倡的。

5、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埋怨自己命運不公。因為,就算你再不濟,你有沈老師那般落魄嗎?從公務員到“垃圾分類”,而且是26年的時間(當然,以他的話來說,他不是落魄,他是堅持自己的理念)。你沒有流落街頭,你完全可以更積極和樂觀地面對人生。在這個過程中,你完全可以像沈老師那樣,屏蔽紅塵的紛紛擾擾,不斷地給自己充電,相信量變肯定會引起質變。隨著能量儲備的充足,有朝一日 ,你也可以站起來,迎接磅礴朝陽。

或許還有其它的積極因素,請大家補充。反正,我本人是積極的看待這件事的。


小夕遇見


謝謝你的信任,謝謝你的提問!

至於“沈大師”現象對社會各界的影響這個題目太大我回答不了。只能聊一聊:

“沈大師”現象

對教育的拷問

“沈大師”現象在社會上引起那麼大的轟動,引起那麼多人的關注,這是為什麼?

首先是他的形象與談吐形成的反差,吸引了人們的獵奇心。通常人們思維的慣性讓他們誤認為,乞丐一樣的拾荒者不可能有優雅的談吐,而具有優雅談吐的人都必須衣冠楚楚。這種錯誤認知和他們對社會認識膚淺的浮燥情緒,使他們對“大師”進行了熱烈追捧。尤其是現在的一些大學生們,受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自以為可以算個有文化的人了。他們不知道,即使是在偏僻的農村,哪個村也都有幾個捧著大煙袋的明白老頭,可以給他們上幾個月的中國文化課!他們應該知道,人的知識涵養和穿戴打扮是沒有關係的。

另一方面就是現在的考試只考課本,不考拓展,造成了學生的知識面狹窄。有很多中國的大學生沒有通讀過中國四大名著,更別說中國的國教,儒、道教文化了。做為一箇中國人,缺乏一些中國文化的常識,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當他們遇到談論這些常識的人,便以為大師降臨,就熱烈追捧,就頂禮膜拜!確實讓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心裡滴血啊!

我們中國的教育、中國的考試方法將會怎樣改革,期待廣大有識之士獻計獻策吧!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淺言陋語,難負所望。望批評指正!


傅天信老師


從這件事可以反應出當今社會上一種普遍存在的存在的心理,就是人們對這個社會種種不合理現象的不滿。其中之一就是對人才任用上的不滿和對各種人際交往潛規則的痛恨。沈大師的遭遇正是這種不合理問題尖銳的表現。有才務實但是落魄,而那些磚家急功近利,圓滑,對社會創造正確價值觀近乎沒有,卻能冠冕堂皇位居廟堂。沈大師是無罪的!甚至可以說是被當今社會尖銳矛盾推到前沿的犧牲品!是普通矜矜業業勞動者牴觸社會負價值觀的代言人!這也反應出勤勞人們對現在社會的一種思辨!這是積極的可以說是具有革命精神的!不合理的就應該取締。勤勞,務實,誠信,協作才是普世價值的真正存在。而那些通過投機取巧,結黨營私,溜鬚拍馬,任人唯親這些手段才是社會中真正的毒瘤,也是真正腐敗根本所在。如果這些弊端大家不去抵制,社會中有才卻無用,有力卻無出,這種現象會越演越烈!最終社會的矛盾會越來越激化。可以這樣說沈大師的火是一種必然,也是社會輿論導向正能量的覺醒。通過這事我們應該好好反省下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所在!


虛竹不虛


一個新生事件的突然出現,且引起社會的轟動,那他必定會或多或少對社會產生一些影響,有的是積極的,有些是消極的,有的是正能量的傳播,有的是負面思想的警示。

像"流浪沈大師"的出現,他就產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影響或警示:

一,引起了社會對知識的尊重,增強人們對國學經典著作的瞭解和研究的興趣。古人云:世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品格高,確實有一定道理,增加了對知識的認同感,與沈先生一比,有點光陰虛度年老方悔讀書遲的感覺。

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環境保護,國家早有出臺政策,但在大眾的心裡好像是有關部門的專職事情,對此於漠不關心。今卻被像沈先生這樣流浪捨荒的人口中說出,並一再強調不是流浪拾荒,而是從事垃圾分類的工作。不由讓人肅然起敬。垃圾分類,城市環境和衛生這被大眾忽視的問題又突然顯現於世人眼前。

三,對作為文明社會中的公民,我們都要應盡公民自身義務和擔負作為公民應負的社會責任。有人說沈先生二十六年堅持拾荒讀書,不攀權貴,不貪慕虛榮是高風亮骨氣魄的體現,實則不然。我以為沈先生隱於鬧市,捨棄家人,拋棄社會只圖個人安逸,且行為怪癖形邋遢,有損市容,是對家人的不負責,是對社會的不尊重,是對自身應盡義務的逃避,沒有信仰,毫無理想,雖無害於社會但與當今社會發展格格不入。

四,他的竄紅引起了眾人爭相蹭熱和追捧。使師孃和兒子的出現成為必然。這些追名逐利者折射出當今社會一種急功近利的病態。

五,他轟動一時,必被有目的之人加以利用和消費,等到熱度一退價值喪失終將被人遺忘。等到最後只能再次印證他自己說過的那句國學經典名句:善始者眾善終者寡。其本人確也不失有先見之明。





逸玉虎詩詞書法


首先我們不能稱呼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為大師,如果一個乞丐都能稱之為大師,我們還好意思活嗎?我們又應該是什麼稱呼呢?難道是師爺嗎?無聊的人掀起的波浪,荒唐。

沈巍之所以走紅,很大原因是乞丐身份 ,懂一點三國,居然說他評三國,這是赤裸裸的對文化的侮辱,他拿什麼評,難道去用乞討的經歷講三國嗎?顛覆大家的三觀,混餚是非,侮辱大眾智商。

原本他是個懶蛋,被某些人當做笑料,居然火了,就像當年的犀利哥一樣,曇花一現,又回到了從前,現在依然流浪,沈巍的結局肯定和犀利哥一樣,現在他只是被某些無聊的人當做直播資本利用,一個不務正業的人靠什麼持續走紅,可能嗎?

沈巍的火很大原因是,乞丐身份,有點文化,顛覆了大家的三觀,很多人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圍觀的人88%是因為好奇,這裡面大部分是開直播的,大家把他當做直播資本了,利用沈巍的特殊身份想撈一把,這是圍觀的主要目的,喜歡他的恐怕一個也沒有。

沈巍對大家的影響就是我們的被侮辱了,一個要飯的被樹成了正義,被大眾當做榜樣,這是誰的恥辱,無聊的大眾捧紅了沈巍,沈巍到底火了沒有,沒有,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人不可能大紅大紫,充其量就是一個笑話。

沈巍的笑話慢慢會消失在大家的記憶裡,他只是靠自己的特殊身份引起了關注,但是這些關注都是不真實的,大家不是因為喜歡才圍觀,也並非因為崇拜才圍觀,主要是因為好奇,所以這些粉絲全是黑粉,沒有一點價值。

時間會沖淡一切,沈巍也會被時間吞噬,這個笑話也會轉瞬即逝,沈巍在流浪,我們在歌唱,不是我們可憐,真正可憐的是沈巍和幫助沈巍的那些無聊的人,沈巍影響了我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更多是沈巍的存在是顛覆大眾的靈魂,沈巍希望你儘快消失,我們想恢復平靜。


大海傳媒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逆襲”意識罷?!

一個流浪者居然還那麼有文化,難免會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所以“風聞言事”的把一個流浪漢給人為的炒作起來。並以“大師”相稱。

由此可見網絡輿論有多厲害了。

其實,精神失常的人中,並不是都沒文化。有些大學生,教師,文化工作者等,受到精神強烈刺激後,患上精神疾病的大有人在。雖說,他們正常人的思維意識錯亂了,但是,他們大腦中儲存的知識概念,並不會完全消失。

有時候甚至比正常人的記憶還要好,這本身沒麼好奇怪的,

只是當下人們對正常的事物看不慣,反而對非正常的事物大加推崇。這種“逆襲”意識的泛濫,其實,和信仰缺失不無關係。



皛川


最大的一點就是,

文風的兩極化。一種是以書為文本,認為自己傳承了古人文化精髓。一種是以感情為基礎,和生活為範本。後者當然不會被所謂的專家所認同。範大師就是介於這兩者之間,書讀了沒被認可,但也沒有生活,他自己也難定位自己。給人一種英才無用之地的感覺,這也是一個群體,這種生存狀態的人並不少,但不是生活,逃避責任,逃避生活,也是另外一種境界吧,神仙之旅。但希望他能夠健康,追他為出名的人也能夠保持健康的心態看待問題,尊重愛護他。


追賦


沈巍先生破繭成蝶意義重大

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一個個性化社會發展的時代

mm高校採用綜合素質評價招錄學生同樣是具有重大代表中國社會進入個性化社會發展的時代。

個性化社會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

個性化社會是社會管理進步的表現,

個性化社會是社會發展文化的需求,

個性化時代是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的時代,

個性化時代是以人為本的的教育的時代,

個性化時代是以人的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的時代,

以人的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為根本目的社會發展時代到來了,

沈巍先生是個體發展專注修行的時代典範,和mm高校採用綜合素質評價招錄學生同樣具有象徵性劃時代里程碑的意義。





馮玉春5


不太願意被捲入這個浪潮之中,是為了給他一個安寧、安靜,以免分散其精力、打擾他生活,讓他從事自己所喜愛、喜歡他做的亊;人各有志,只要不達背、違反憲法,有他的自由權、選擇權,不能干涉也無權干涉。但從沸沸揚揚的網絡中使我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大夥對他的文化、或文化底蘊(含書法)、環保理念深感興趣、惜才、同情,可見文化具有巨大推動力、感染力;網絡的宣傳力、傳播力無窮,僅僅數天,使他網上竄紅、成為家喻戶曉、街談巷議的重要話題,也使他成為了網紅;他的出現說明了單位保證了其基本生活,並未把他掃地出門、置之不理,但似乎缺少了更重要的關懷;家庭只有希望,沒有關注他的興趣和愛好,可能是故事的主因;自強不息、有些環保意識、處在逆境中與命運拼博是故事的背景,……總之有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分析、總結,使有些亊情不可能完全杜絕,但可以減少,以至引以為戒。議。謝謝。




姚華興


結論只有一個: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這個轟動和知識無關。

在這場熱點鬧劇中,所有的參與人只有他本人還算清醒,他反覆澄清自己不是名牌大學生,也不配稱“大師”。

不能說“流浪大師”無學問,相反,他表現出來的學問,甚至比某些所謂的“大師”還要強。但也就是這樣了,不是他多高,是那些“所謂大師”的【低】襯托的。

這場鬧劇與國學無關。

看似各種視頻中沈巍引經據典,“金句”迭出,但是細細琢磨一下,基本沒有什麼個人的創造,就是單純的【引經據典】,從這些信息能看出的水平有限,大概能在悟空問答、知乎這種平臺上達到箇中遊偏上吧,也就這樣。

如果這些話換一個成長的普通的居民、老師說出來,沒人會驚訝也沒人會聽的進去。

一場鬧劇而已,唯一無辜的就是他本人。

求合影、求抱抱,求婚......,熱點一出身邊聚起了一大堆不懂“臉面”二字怎麼寫的社會垃圾。還是沈巍都沒能力分類回收的那種垃圾。

他喜歡這樣生活,就讓他這樣生活吧,畢竟對社會無害。

上海某區審計局願意給他發二十多年工資,就發吧,沒幾個錢。

當無聊的人群過度消費完他的熱點後,讓他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吧,一堆不要臉的社會垃圾,但他是無辜的。

別看“大師”了,看看邊上這些醜惡的嘴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