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佔地不到1畝 黃升鎮孫家村祠堂40多年存放400位過世老人骨灰盒

沾化區黃升鎮孫家村位於徒駭河南岸,全村現有人口921人,耕地1360畝,黨員24名,是全區有名的冬棗專業村。因為從1978年建成村祠堂存放過世老人骨灰盒四十一年,節約了大片農田,引領了當地移風易俗新風受到上級關注,省市區各新聞媒體多次來採訪。當地群眾說:建成村祠堂並能堅持四十多年,這都是連任五屆區人大代表和30年村支部書記侯全利的引領堅持呀!

占地不到1亩 黄升镇孙家村祠堂40多年存放400位过世老人骨灰盒

村紅白理事會會長李榮春介紹祠堂情況。

1950年出生的侯全利,從上世紀70年代初就擔任村幹部,全程參與了1978年的孫家村祠堂籌建,原來在村子西南角,是土壘的,裡面用秫秸和泥分成小格子,從哪開始村中有老人去世火化後,將骨灰盒分別存放在各小格子裡。當時也有一些傳統思想老人不同意,村支部就安排侯全利去解釋勸解,後由於節約了土地,又方便了耕種和祭祖活動,逐漸受到了村民的認可。

占地不到1亩 黄升镇孙家村祠堂40多年存放400位过世老人骨灰盒

村民在祠堂安放去世老人骨灰盒。

占地不到1亩 黄升镇孙家村祠堂40多年存放400位过世老人骨灰盒

村中有條磚石路直通祠堂。

由於工作出色,1989年侯全利被選為村支部書記,這一干就是三十年,並連續當選五屆區人大代表。他任職之初,孫家村集體經濟很不景氣,百姓生活也不富裕。他深深地感到,不把村民帶富,就有愧於村民的信任,不幹出一番事業,就有負於人民的重託,他帶領群眾大修水利,糧食單產一直在全鎮前列。1998年春天,鎮黨委政府號召發展冬棗生產,他立即抓住這一遇,大力推廣冬棗種植,群眾經濟收入逐漸上升,但管理技術參差不齊的弊病也顯現出來,2005年,他註冊成立了全利果品有限公司,依託企業品牌使孫家村冬棗走上規模化道路。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了,一些攀比思想就開始露頭,有的群眾說日子好了,老人過世要風風光光的操辦一下,修個好墳墓,這都在侯全利及村“兩委”班子多次召黨員會和開村民代表大會下給於否決,堅持住了村內不管誰家經濟好壞,都用骨灰祠堂的決議。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1995年,原先的祠堂因地勢比較矮,房子也是破舊不堪,經村民大會同意,又在村北一塊鹽鹼地面朝徒駭河重新建設了一磚到頂新祠堂,裡面存放骨灰盒的小格子也全部用磚襯砌,並把原先祠堂門口寫著的“紀念堂”三個字重新粘到新祠堂門口。後來由於祠堂內存放骨灰盒越來越多,有村民要求將過世老人入土為安,當時村“兩委”沒有放任自流,而是在2007年和2012年分兩次,在祠堂前統一劃定區域,統一安葬,根據合葬情況分別立碑,總共四百餘去世老人埋葬後,總佔地不到一畝,這樣防止了因攀比造成浪費,也方便了清明、春節祭祖,杜絕了火災的發生。

占地不到1亩 黄升镇孙家村祠堂40多年存放400位过世老人骨灰盒

侯全利介紹徒駭河修橋建議和監督情況(右一為侯全利)。

近兩年為倡導文明節儉婚喪新風,深化文明行動,孫家村倡導厚養薄葬新風,成立了5人紅白理事會,特別是白事上,村中出資5000元購置了靈棚、音響等,由紅白理事會組織一切活動,不收群眾一分錢。喪事一切從簡,不封鞋不擺席待客,一般當天完事,杜絕了過去吹吹打打大操大辦現象,現在去世一名老人辦喪事,比過去節省2000元左右。

孫家村自2009年開始,就以“沾化全利冬棗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沃爾瑪超市成功對接,開創了農超對接新模式,建立了1200畝直採基地,並在2016年建成冬棗出口基地,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15000元,實現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上豐收。該村也帶動了全鎮其他34個村的移風易俗新風,都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弘揚中華民族尊老孝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觀念,提倡老人在世時子女多盡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時,喪事從儉、文明祭奠。

侯全利作為區人大代表,忠實履行代表職責,通過走訪選民瞭解民情民意,多次在區人代會上建言獻策受到重視。黃升鎮跨徒駭河生產橋建於1969年,因年久失修被列為危橋後極大阻礙了兩岸群眾生產生活,侯全利作為區人大代表,向區人大提出了維修生產橋的建議並被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列為2018年區人大重點督辦建議,通過招投標,由區鎮兩級政府列支1320餘萬元進行危橋維修和修建“便橋”,目前鋼結構“便橋”安裝完畢投入使用,生產橋維修也在進行中,預計2019年7月重新通車使用,該建議的落實極大方便了徒駭河兩岸黃升鎮2.8萬群眾生產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