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三十)華麗濃豔的“五彩”

華麗濃豔的“五彩”

五彩,俗稱“古彩”。明代時江西景德鎮窯在宋、元時期的釉上彩的基礎上創燒而成。傳統的五彩瓷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燒成後的素白瓷上以紅、綠、黃、紫、黑等彩描繪紋樣,然後入彩爐烘燒而成,稱為釉上五彩;另一類是在成型好的坯體上以青花料描繪圖案的局部,併為釉上彩圖案佈局定位,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勾線填彩或沒骨法繪出圖案其他部分,然後入彩爐焙燒而成,稱為青花五彩。明代五彩瓷大多數屬於青花五彩,只有一小部分屬於釉上五彩。

明代文獻將今人所稱的青花五彩和鬥彩統稱為“五彩”。《南窯筆記》中雖將明代彩瓷分為“鬥彩”、“五彩”、“填彩”三種,但將“五彩”解釋成“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顯然指的是釉上五彩。由於青花五彩和鬥彩相比,繪畫工藝與藝術效果均不相同,須將二者區別開來。

從現有資料看,明代青花五彩瓷器始燒於宣德朝。明代文獻《博物要覽》記載:“宣窯五彩深厚堆垛。”但長期以來未見傳世品,因此宣德一朝是否有五彩瓷曾是陶瓷史上的一個謎團。1984年,發現於西藏薩迦寺的一對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解開了這個謎團。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三十)華麗濃豔的“五彩”


景德鎮窯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

明·宣德

高8釐米

現藏西藏自治區薩迦縣薩迦寺

西藏薩迦寺是元代薩迦王朝國師八思巴的聖地,寺中有大量明初永樂和宣德時的金屬與陶瓷施品。發現的這一對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為撇口,深弧壁,廋底,圈足,裡口沿以青花藏文為飾,器心繪蓮池鴛鴦,外口沿飾寬帶青花雲龍紋,腹壁繪對稱出水美蓉,兩組成對的鴛鴦遊弋其中,外底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款。花卉、鴛鴦分別以紅、黃、綠、絳紫諸彩點飾,紅彩泛黑,綠彩閃黃,黃彩淺淡、鮮亮,絳紫微褐,近似 於成化時期的奼紫。其色彩均清晰、明快、豔麗,是目前所發現燒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青花五彩瓷器。

此外,1988年11月景德鎮珠山明代御器廠遺址出土的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盤也是可靠的物證。該盤撇口,弧壁,矮足微斂,底心微塌。內口沿有青花藏文吉祥語一週,盤心以沒骨法繪紅蓮荷葉三組,有蘆葦、紅蓼、慈菇、浮萍相襯,兩鴛鴦上下穿行其間。外壁繪蓮荷四組,並飾以紅蓼、慈菇及鴛鴦兩對。外底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款。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三十)華麗濃豔的“五彩”


景德鎮窯青花五彩鴛鴦蓮池紋盤

明·宣德

口徑21.5星米 足徑13.3釐米

1988年江西景德鎮珠山明代御器廠遺址宣德文化層出土

現藏景德鎮陶瓷考古所

五彩自明代宣德朝創燒後,因其華麗濃豔的風格,受到推崇,歷代皆有燒製,並取得不俗的成就。

薩迦寺

藏傳佛教薩迦教派寺廟。位於西藏自治區薩迦縣。分南北兩寺,北寺由薩迦教派創始人貢卻傑佈於1073年創建,後經歷代法王增建。已毀。南寺由薩迦派第五代師祖八思巴委託薩迦本欽釋迦桑布建於1268年。南寺保存完整,總面積14760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周圍牆,牆以紅、白、藍三色條紋為飾。建築有大經堂、靈塔、靈殿、歐東拉康等,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