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潛伏在辦公室》(十二)什麼叫藏拙?

《潛伏在辦公室》(十二)什麼叫藏拙?

馮暉:"什麼叫藏拙?"

張宇搖頭:"你和林叢兩個人,在做事的時候都是鋒芒畢露,雖然看起來鋒銳無比,可優點明顯,缺點也很明顯。要知道,在職場裡,你有再大的功勞,也不如一次失誤來的矚目。別人是看不見你的好處,只會看見你弱點的。所以在做事的時候,要緊的不是立功多少,而是隱藏自己的問題。"

馮暉:"你的意思是,我和林叢兩個人的方案,都沒有藏拙。"

張宇:"首先,你們兩個人都有高層背景,這一點鬧得沸沸揚揚,最後集團和董事局都勒令不允許高層為自己人說話,完全要靠方案本身來甄選。這就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對王小峰極為有利。然後,你和林叢的方案雖然優點明顯,可缺點也很明顯。林叢雖然能引來官方資源,使渠道更加暢通,可是他提出的營銷費用簡直是天文數字,公司如果採用他的方案,業績能夠保證,可壓根無利可圖,又何必去做呢?你的方案也是一樣,雖然你有完善的營銷方案,做的很精彩,可使用的人力資源太過,對公司原本的架構調整太巨大。這會引發公司內部地震,使得整個集團都內亂起來,這是高層絕對不容許看到的。"

第28節:要做真正的聰明人(6)

馮暉倒吸一口涼氣:"那王小峰的方案呢?"

張宇:"王小峰的方案,恰恰是一個藏拙的版本,雖然他做的中規中矩,並沒有特別的好處,卻也沒有你們的缺點。公司雖然不能做到你們提出的高度,卻沒有任何後遺症。像這樣圓滑平衡的方案,你說高層怎麼會不喜歡?"

馮暉愣了下,他還是有些不服氣:"但就事論事,我的方案的確比他的好。"

張宇:"再好的方案,沒有可執行性又有什麼用?你的營銷計劃成功,可公司卻成為戰場,到時候又有什麼用?王小峰拿出來的,就像是一個藝術品,並沒有特別的稜角,卻每一個細節都打磨的很光滑,這才是職場上做事藏拙的典範。"

馮暉深深的嘆了口氣:"行,這次我認栽了,只是輸在王小峰的手上,我真是不服氣。"

張宇哈哈大笑:"你也不用不服,王小峰可是靠真本事贏了你。不過也不用太洩氣,就算他的方案通過,可最後還不曉得誰能佔便宜呢,新的渠道可是一塊大肥肉,王小峰看到了,也不一定吞得下去。"

馮暉一揚眉,知道張宇話中有話,只是時候未到,張宇卻又閉口不言了。

章後疑問:張宇為什麼說王小峰不一定能吞下新渠道的大肥肉?

第29節:看破上司的心思(1)

第六章

看破上司的心思

職場潛規則第六條:上司誇你越多,你拿的好處就越少。

在職場中,很多人會糾結於一點,就是上司不誇獎自己。

不知道從何時起,表揚似乎成了一種人人盼望的東西,員工在職場中,彷彿學生在課堂一樣,每做一個事情,都希望上司來誇獎你。

按傳統習慣看,有人誇總比沒人誇來得好,上司願意誇你就是看得起你,就是器重你。所以我們一貫覺得,被上司誇獎是一個很有面子的事情,絕對多多益善。

在從前或許這樣,可如今就未必。因為時代在進步,上司的權術更在進步。從前的上司是吝於誇獎的,因為他們有一套做人做事的標準。

而如今的上司卻是唯利是圖,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絕對不會節約夸人術。所以現在的上司誇獎不僅不值錢,有時甚至還是有害的。

當你遇到問題時,不能用舊時候的技巧直接套用,在職場中,唯有悟通整個道理,才能分析透每個不同的細節。

而面對上司的誇獎時,也同樣要冷靜以對,看破事實的本質。

1. 誇獎是職場中最廉價的"利益"

職場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地方,而利益有很多種。譬如加薪,升職等等。

而上司能給你的最廉價的"利益",就是口頭誇獎,因為這是零成本的,上司只要張張嘴就可以完成。

但誇獎卻是每個職員都夢寐以求的東西,有些人寧可放棄實在利益,只要老闆經常誇獎自己就可以。

這是為什麼呢?

有些人始終沒弄明白,職場就是個交換利益的場所,你們來打工,老闆給你們薪水。很多人以為職場是自己生活的延續,是自己努力工作做事的地方。

而一旦你把職場本質理解成為做事,就會出現一個情況,在做完事情後,你會希望別人認同你。

如果沒人認同,你會以為自己幹活乾的不好,自己的職場生涯就失敗了,而一旦有人誇獎了你,你就覺著滿足,彷彿職場生活是成功的。

但事實上,什麼樣的職場生活才是成功的?只有你賺到足夠的錢,升到一定職務那才可謂成功。

就算你連續被誇獎了一輩子,卻沒有人給你加薪,沒有人給你升職,這些誇獎又與你何益呢?

你被人誇幾十年,到最後,所有同事都成了你上司,成為那個誇你的人,然後才會明白,自己是真正的失敗者。

2. 現在的上司沒有做事的標準,只有利益的標準。

從前,要獲得上司的誇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那時候,上司有一套自己的做人標準和做事標準。如果沒有達到他們所要的程度,是沒有人誇你的。

正因如此,那時的誇獎才有稀缺意義,是和真正的職場利益掛鉤的。

但隨著時代進展,現在的上司已經放棄做人做事的標準,他們心中所想的,唯有利益而已。

要明確一點,現在老闆或上司,都是被利益驅動的,他們是真正唯利是圖的人。

所以當他們誇獎你時,不再是因為你做的好,而是因為他們有這需要。

在如今的職場上,你不能再把誇獎當作對你工作的肯定,只能當成一句閒話聽。

3. 零成本的獎勵就是節約。

為什麼誇獎不再重要呢?

這必須從上司的利益角度來考慮。

對每個上司而言,給下屬升職加薪都是有成本的。升職是一件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把機會留給自己人,又不能讓下屬對自己產生威脅,這本就很難權衡。所以一些上司不希望亂給下屬升職。

加薪也是如此,給下屬加薪,會讓上司承擔壓力,而處理的不好,還會令部門亂象紛起。

所以對上司們來說,升職加薪都是有成本付出的,能夠不做就不做。但與此同時,他們發覺誇獎是件零成本的事情,只要張嘴就可以。

之前我們已經說過,現在的上司是完全趨利的,他們已經沒有做事做人的標準。當他們發覺誇獎可以節約成本時,自然不會吝嗇。

於是上司們逐漸形成用表揚誇獎來取代利益付出的習慣。當下屬做好一件事情時,上司會做的事情就是大肆誇獎一番,從而算已經表彰過了,把真正的利益付出忽略掉。

而零成本的誇獎,對上司就是種節約,節約就是賺。這是上司心中的利益原則。

第30節:看破上司的心思(2)

4. 上司誇你越多,你拿到的就越少。

正如上面所說,上司的誇獎,是一種零成本的獎勵。而上司為什麼要進行誇獎呢?他們是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

你得到了誇獎,就得不到別的實質獎勵,對上司而言,他們就省進一筆了。

正因如此,所以在職場裡,當上司誇你越多,你拿到的好處就越少。他們早已看透職場的本質,也明白小職員的心理,所以將誇獎當作無本買賣,把有本錢的獎勵給隱藏起來。

每次誇獎你,背後都潛伏著一個真相,那就是你少了本該得到的實質獎勵。

很多人工作能力非常強,也做了許多年,可就是一無所有,既沒有很多錢,也沒有升職,這就是他們在漫長工作裡,始終被上司忽悠。

被人用好話忽悠,或者被上司用表揚搪塞,本質都是一樣的。當你得到虛假空洞的語言時,就會失去真正的利益。

而在職場裡,重要的是實質利益,而不是語言誇獎。任何言辭都是無法積累的,只能隨風而散,最多令人高興幾個小時。那麼高興完之後呢?

只有升職加薪才是最要緊的東西,你拿到實質的好處,它們就跟隨著你,把你推上新的平臺,這是可以累積在你的職場人生中的。

5. 誇獎應該和利益並行,純粹的誇獎就代表著利益損失。

那麼,如何分辨上司是在用誇獎搪塞,還是真心欣賞你呢?

我們不能否認,還是有真心欣賞下屬而開口誇獎的人的。但我們必須要分辨清楚,究竟哪個在忽悠我們,那個才是真心對我們好。

其實很簡單,我們用趨利原則就能分辨。如果一個上司真的欣賞你,也是真心誇獎你,那麼這並不會影響實質的獎勵。

也就是說,誇獎應該和實質獎勵並行聯動的。這也非常合乎邏輯,既然上司誇了你,當然也要用實質的東西來表達他的誇獎。

所以當誇完你後,又給你實實在在的好處,那才是真心實意的好上司。

而那些張口誇獎,閉口表揚,卻連一丁點實質好處都不肯拿的上司,就是拿誇獎當無本買賣的人。

真心實意的好上司,他們的誇獎是值錢的,因為有實質利益撐腰。而虛偽的上司,他們的誇獎是廉價的,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最便宜的獎勵,是隨手可得的。

而你得到純粹的誇獎,就意味著利益損失。

這正是我們所說的,上司誇你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少。

案例:

"好人家"連鎖渠道獨家合作,是今年最重要的業務,按總公司之前的說法,誰能把這單業務拿下來,誰就可以平地升一級,並且獨立負責該渠道。

這不只是眼前的好處,還有長遠的利益,換句話說,只要搞定"好人家",那麼就能在本行業中出人頭地,成為新一代的潮頭人物。

第31節:看破上司的心思(3)

正因如此,王小峰的方案獲得總公司青睞後,他迅速成為華東銷售大區的風雲人物,大家的目光,從馮暉和林叢兩人身上挪開,都集中到王小峰之上。

華東大區銷售總經理鮮于更是史無前例的和藹,在幾次例會上,都將王小峰誇的天上有地下無,簡直把他捧為華東區域的救世主。連老總都這麼說,下面的人更是蜂擁而上,天天給王小峰抬轎子,令他頗有些飄飄然。

"好人家"連鎖渠道合作的事情緊鑼密鼓的進行中,雖然方案通過,但離具體執行談判還是有一段距離。王小峰一直等待著集團那邊兌現承諾,提升到為小區的副經理。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帶領一個團隊,將"好人家"的單子談下來。

這天,鮮于把王小峰叫去:"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王小峰心中大喜,以為任命令終於下來了。

鮮于說:"你的方案獲得總公司肯定,足以證明你的能力,現在只做一個部門的副主管,實在是太委屈你了,所以我想先把你拉出來,成立一個小組,以你為主。"

王小峰一時沒聽明白,按道理,他這次方案通過後,就應該被任命為小區副經理級別,然後再由他來組建一個團隊,什麼叫以他為主的小組?

王小峰問:"鮮總,您的意思是,我帶一個小組來攻這張單子。"

鮮于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個意思。"還不等王小峰開心,鮮于卻又說,"你的方案確實很好,我和張副總都看過,可謂面面俱到毫無破綻,但是在拓展力以及營銷方面,還是有些不足,我想,肯定還有一定的修改餘地。"

王小峰自然點頭:"那是肯定的,我會進一步的做修訂。"

鮮于說:"小峰啊,我很看好你,在華東大區裡,我覺得只有你才是有資格接我班的人,未來你的前途無可限量。所以從現在開始,你要學會做領導,要學會管人,不要什麼事情都拿來自己做,不然到最後你麼累死,下面的人卻閒死。"

王小峰聽在耳裡,覺得很是中聽:"鮮總說的對,我就是沒領導能力。"

鮮于:"所以我現在就給你機會麼,我撥些人給你,讓你帶領這個小組來修改方案,具體方案麼,以你的為主,但再加入其它人方案中好的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淘汰下來的東西,也要學會揚棄的利用。"

王小峰這才明白,鮮于沒有給他升職的意思,而是要他牽頭繼續修訂方案。對這結果,王小峰自然是有些鬱悶。

似乎是看出對方情緒,鮮于拍拍王小峰的肩膀,勉勵道:"像這樣的機會,人一生又能有幾次呢。你的目標,絕對不是個小小的經理,而是未來做到大區總經理甚至是中華區的總監。你絕對有這樣的能力,但首先要一步步的走,把眼前的方案修訂的盡善盡美,那才有個好的開始。"

第32節:看破上司的心思(4)

王小峰聽鮮于頻頻誇獎,心裡已經樂孜孜,再加上對方所說道理確實中肯,便也不好說什麼。何況鮮于不是不講道理的人,他已經配好了一個團隊,並讓王小峰擔任組長,全權負責,這雖然不是正常升職,卻也體現著信任。

在這種情況下,又揹負上司和同事的誇獎,王小峰當然是接受工作,他帶著整組人,埋首於幾十份淘汰方案中,充分吸取了別人的優點,奮戰一週時間,又寫出了方案第二修改稿。

這個方案拿出來後,更是獲得公司上下一片好評,鮮于和小組成員在來往郵件中,都把王小峰當作華東首席功臣,這讓王小峰感動的不行,一次例會上,他主動提出,要在方案中加上所有小組成員以及鮮于的名字。

王小峰這一表態,令大家極為踴躍,鮮于在私底下,更是誇獎王小峰懂事,已經學會了做領導的馭人之術。

但話鋒一轉,鮮于卻又認為,第二修改稿雖然廣泛吸取了別人方案的優點,卻依舊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針對性。因為這是針對"好人家"所做的合作方案,如果只是基於自己的立場,那麼對方很可能不願意談下去,只有令雙方滿意,才是一個能夠執行的計劃。

雖然進程還沒有到招標談判的時候,可鮮于卻提出,前期就應該與"好人家"的管理層進行接觸,只有詳細瞭解對方的需求,這才可以令方案更盡善盡美。

鮮于的這番話,可謂極有道理,王小峰壓根就沒多想,就連連稱是,答應再和"好人家"的高層聯絡,以便做出方案的第三修訂稿。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鮮于更多的參與到方案修訂小組裡,帶著王小峰東奔西走,介紹了不少"好人家"的高管給他認識,並一次次與對方長談,聽取了客戶的要求。

王小峰對此簡直感激涕零,他覺著從前對鮮于的認識完全錯了,現在看來,鮮于完全是個大公無私的人,雖然這個業務歸王小峰所有,可鮮于傾力幫助,處處都給指點,簡直是完美上司的典範。

這個觀感,一直持續到王小峰苦巴巴的將方案第三稿做出來,在開會討論時,大家對計劃本身並沒有什麼意見,就在王小峰覺著自己熬出頭時,一個組員卻突然發難。

他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在這個計劃裡,鮮于的參與非常重要,而最後署名時卻排在王小峰的後面。讓一個大區總經理的名字跟在小部門副主管之後,這本來就不合規矩。

這個組員之前和王小峰關係也很好,聽到他這麼說,王小峰頗為傻眼,不曉得對方想幹什麼。

可更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面,當一個人發難後,整個小組中的人都群而攻之,他們認定鮮于對第三修訂稿的貢獻是很大的,這與署名位置不相符,並且逼著王小峰當眾表態。

第33節:看破上司的心思(5)

整個小組如潮水般的壓力,再加上鮮于就坐在會議上不置可否,王小峰就算再擰也不可能擰過大腿去,毫無疑問的,他最後被迫表態,同意讓鮮于署名排到第一,自己退到第二。

這次小組會,令王小峰很不開心,他終於感覺到工作以外的壓力,這絕不是做好做壞的問題,而是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正在把整個事情悄然的拉離軌道。

但王小峰的心裡還是有一絲僥倖的,因為他的方案是受到總公司好評,被高層認定過的。也就是這個業務理論上就是他的,不管最後署名怎麼弄,只要王小峰名字在上頭,功勞是絕對不會少了他的。

這話鮮于也在私下裡說過,他安慰王小峰,雖然署名排後,可功勞絕對是第一。

抱著這種僥倖,又過了一週,王小峰等人遞交到總公司去的最終方案稿終於批覆下來。當他打開郵箱中的文件時,猶如一個拳頭狠狠砸中面門,讓王小峰頭暈目眩,說不出話來。

在最終方案之上,署名居然是"鮮于,其他人亦有貢獻"。

這個由王小峰原創的方案,他帶著小組修改過三稿,可謂嘔心瀝血的浩大工程,在最終通過時,居然只有鮮于一個人的署名,王小峰和其他組員一樣,被歸入亦有貢獻的行列之內。

也就是說,本來是王小峰個人的成績,一個人的功勞,如今卻成為鮮于的傑作,最多是別人有所參與而已。

王小峰的一切好處,全部都被鮮于奪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