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這是一個戰爭狂人的故事,雙手沾滿鮮血的主人公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代的希特勒、東條英機和墨索里尼。如果不是涉及羯族的結束語,作者曾經一再猶豫是否應該將它收入本篇中。 主人公侯景屬於羯族,出生在北方邊城懷朔鎮,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相貌平平,是一位從士卒一步步走上來的亂世豪強。 侯景武功不高,但善於謀略;生性殘暴,但體貼部下。他深深地明白金錢和財富猶如糞便,堆積起來發出惡臭,散佈開來變成沃土,因此將擄掠所得一分不留地賞賜給將士,部下都甘願為他拼死賣命。他和高歡先是投奔北魏爾朱榮,官至定州刺史;爾朱榮被殺後高歡建立東魏後,他又追隨高歡,領兵10萬鎮守潁川(今河南長葛),幾乎掌握了一半的東魏國土。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梁武帝蕭衍太清元年(547),高歡病死,他的長子高澄繼承了宰相的職位。作為高歡少年時代貧賤夥伴的侯景,一向厭惡高歡那些不成才的兒子,那些兒子們自然也瞧不起父親手下的這位部將。果然,高澄上臺後秘不發喪,以高歡的名義召侯景回京述職,陰謀之網悄然張開。 侯景意識到了危險,便以河南13州11萬平方公里的領地作為見面禮向西魏宇文泰協議投降。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狐狸肚裡裝的故事再多,也是關於偷雞的。西魏深知侯景為人狡詐多變,便要他把土地與兵權一併交出。在東、西魏的夾攻下,無奈的侯景轉而求救於南方的梁朝。老朽昏庸的梁武帝蕭衍以為此乃恢復中原的天大機遇,便不假思索地接納了侯景,封他為河南王並保留了他的兵權。結果開門揖盜,引狼入室,引發了歷時四年的“侯景之亂”。

本來侯景並不想惹出什麼事來,可是後來,蕭衍的侄子、梁將蕭淵明在梁魏戰爭中被東魏俘獲,東魏提出以降梁的侯景交換被俘的蕭淵明,而風傳梁武帝還真動了交換戰俘的念頭。為了證實此事,侯景假冒東魏高澄寫了一封信給蕭衍,蕭衍果然覆信說:“你早上送還蕭淵明,我晚上就送上侯景。” 在灼熱的沙礫上行走,人的步履肯定會加快。沒有經過多少考慮,侯景就於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在壽春誓師伐梁。聽到侯景叛亂的消息,蕭衍大笑著說:“我折根樹枝就能打死他。”但侯景胸有成竹,因為他已經提前選擇了一名足以影響勝負的內應。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內應名叫蕭正德,是蕭衍六弟蕭宏的兒子。早年,蕭衍因無子而把他過繼為子。在蕭衍生出兒子蕭統並立為儲君後,太子夢破滅的蕭正德一氣之下叛逃東魏,只是因為東魏對他不屑一顧才又逃回梁朝。對於這樣一位賣國小人,蕭衍竟然輕易原諒了他,並封他為臨賀王。這位野心不死的親王在接到侯景立他為帝的書信後,一拍即合。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聽說侯景已經渡過長江,太子蕭綱穿起戎裝,擔當起軍事指揮重任。他最大的失誤在於令“內奸”蕭正德把守其中一個城門。 見侯景大軍臨近,蕭正德打開宣陽門,在張侯橋上接應侯景。兩人合兵攻克了建康外城,自大的蕭衍被圍困在了建康的核心--臺城。 渡江的時候,侯景只有8000人。進入建康後,奴隸出身的侯景發出告示,梁朝的奴隸凡歸降者,一概免為良民。他還讓一位被封為儀同三司的奴隸穿上錦袍向內城喊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天之內,就有上千名奴隸從臺城逃出投奔侯景,他的隊伍猛增到10萬人。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面對越聚越多的攻城部隊,守將羊侃糾集城內的所有力量拼死抵抗。可惜這位中流砥柱突然在苦戰中病死。而南梁各路勤王的部隊由膽小如鼠的親王統領,在城外每天和美女飲酒作樂。蕭衍把詔書系在風箏上命他們解圍,竟然沒有一支軍隊敢正面迎敵。在臺城被圍困一百三十餘天后,86歲高齡的蕭衍被活活餓死,臺城被瘋狂的侯景軍隊攻破。 按照約定,侯景立蕭正德為帝。不久就改立梁武帝的太子蕭綱為簡文帝,已無利用價值的盟友蕭正德被縊殺。侯景將自己命名為“相國”、“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還煞有介事地請皇帝批准。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皇帝驚歎道:“我才是天之子,將軍有加宇宙之號的嗎?”消息傳到侯景耳朵裡,他大罵皇帝不識時務,隨即改立豫章王蕭棟為帝,將蕭綱用土袋壓死。 梁簡文帝蕭綱大寶二年(551),侯景乾脆自立為漢帝,血洗了蕭家子孫。 侯景的反覆無常還在繼續。進入建康前,侯景曾向王、謝兩個仕族求婚,但遭到了斷然回絕。攻破建康後,作為復仇者面目出現的侯景如狂飆突起,冤鬼索債,挾裹著求婚被拒的沖天怨氣,開始了風捲殘雲般的報復。他首先強佔蕭綱年僅14歲的女兒溧陽公主為妻,然後將仕族妻女搶入軍營供官兵淫樂,對全城居民,特別是仕族進行了血性屠殺,百萬人口的城市只剩不足萬人。曾經繁華絕代的王謝家族從此成為烏衣巷口的一抹斜暉,就連商賈雲集、富甲天下的揚州也變得“千里絕煙、人跡罕見”。是時,隨東晉南下的江南仕族被屠戮殆盡,南弱北強的格局開始形成。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泯滅人性的邏輯一旦啟動,就好像一塊拋出去的石頭,最終必然落回來打在自己的頭上。江南民眾到了寧肯引頸自戮,也不願歸附侯景的程度,殺人如麻的侯景很快便陷入了自掘的泥塘之中。梁元帝蕭繹承聖元年(552),梁朝將領陳霸先、王僧辯攻破建康,侯景乘飛舟欲東渡入海。據說侯景的許多舊將都紛紛投降了,兩個幼子也因為累贅被他推入水中,只有侯景愛妾的哥哥羊鵾緊緊相隨。趁侯景不注意,這位山東泰安人將尖利的長矛捅進了侯景的後背,用智慧和勇氣捍衛了羊家的美名,羊鵾也因此被封為明威將軍、青州刺史、昌國縣公。 侯景的屍體被分成3份,屍首由王僧辯送到江陵蕭繹處“檢驗真偽”,雙手被送到與梁朝關係友好的北齊,軀幹則運往建康。

羯族的結束語——侯景之亂!

侯景的遺體被扔在建康大街上暴屍,仕民爭相割食他的肉,啃食他的骨,就連他的妻子溧陽公主也親口吃他的肉。其仇恨達到了如此地步,實在令人毛骨悚然。但沒過多久,梁軍清算侯景的罪惡,溧陽公主畢竟是侯景的妻子,還為他生了一個孩子,結果被抓送集市用油鍋烹死。 侯景死後,羯人也作鳥獸散。因石虎和侯景而導致名聲不佳的羯族從此被湮沒在了民族融合的滔滔洪流之中。 至於他們的榮耀,除了毀壞了許多別人千辛萬苦的成果這一惡名外,什麼也沒有留下,留下的只有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