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那個985的研究生,畢業5年一直在打雜: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成長

那個985的研究生,畢業5年一直在打雜: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成長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很多人似乎對職場發展存在一些誤解,其中最典型的一種誤解莫過於——

“只要我好好幹,把每一件小事幹到極致,就一定能熬出頭。”

事實上呢?

絕大多數的企業或組織都會有兩個共同點——

1、在工作效果和價值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用人成本越低越好;

2、用熟不用生,很多時候,組織向你傳遞“你很重要”的信息背後,實則隱藏的潛臺詞是“在這個崗位上,想要花如此便宜的錢招到你這樣任勞任怨的‘老黃牛’,真的是太難了......”

從我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很多人都抱持著最天真的想法,認為在職場中,我所有的努力終有一天會被看見,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如果我們把能力比作一棵樹,紮根的土壤就是你所在的環境和崗位,而那顆種子則是你的特質,它攜帶著你的能力基因。

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基因毫無察覺,隨便選了一個不適合的環境或崗位,這片土壤完全不能給到你需要的養分,那麼等待你的,永遠不會是能力之樹的茁壯成長,相反,它可能連芽兒都冒不出來,更談不上成長了。

——這才是絕大多數職場人用千金難贖的青春換來的,最血淋淋也是最殘酷的教訓了。

那個985的研究生,畢業5年一直在打雜: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成長

一、

看到小華(化名)的履歷,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小華是一所985高校畢業的英文專業研究生,自述對英語不討厭但也算不上有多喜歡,專業課成績也很一般。

畢業後的她不想考英語教師,也不想從事編輯類的崗位(因為覺得編輯工資低),幾經輾轉,應聘到一家知名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從事班主任的工作。

簡單來說,班主任的工作側重於售後維護,和家長保持溝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和進度,如果維護的好則可以促成轉班,可以拿到相應的提成。

但這份工作做了不到半年,小華卻是深深的挫敗感。

原來,小華被領導叫去談了幾次話,說大家反饋她說話不夠熱情,態度也不積極,導致轉班率低下,領導希望小華好好反思下,後期能夠在業績方面見到實質性效果。

可惜的是,儘管小華也很努力試圖變得熱情,但不知為何收效甚微。

小華覺得自己大約不適合從事銷售類工作,便辭去了工作。

那個985的研究生,畢業5年一直在打雜: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成長

受到打擊的小華在人才市場更是一路碰壁,向她拋出橄欖枝的都是銷售類的崗位,但小華實在不想再做和銷售有關的崗位了。

在小華父親看來,既然女兒不適合做銷售崗位,那麼輔助類崗位應該是可以的,考慮到女兒畢竟是研究生學歷,這便動用動用關係,把小華安排到了一家國企做人事助理工作。

這一做就是五年。

這五年,完全不按小華原來的設想發展。

小華認為,只要在這個助理崗位上兢兢業業,就一定能夠轉為人事專員,再一步步從人事專員轉到人事主管,直至部門經理。

但事實卻是,她的職位毫無變動,連辦公椅的位置都沒有變化,工資從3500漲到了4000,每一天的生活一成不變,上班變著法子打發時間,下班更是絞盡腦汁不斷尋找愛好。

五年來,小華的工作內容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成天忙著打印材料、做會議記錄、辦理員工社保、部門內部費用報銷、配合財務部整理部門數據等瑣碎的事務上。

小華感慨道,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年輕氣盛的自己漸漸消失了,一開始想離開,但考慮自己面臨結婚生子,這份穩定的待遇讓她不想離開;到後來她想離開,卻赫然發現自己和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沒什麼兩樣,也沒有什麼過硬的職場能力,即便想離開,卻發現早已無能為力。

那個985的研究生,畢業5年一直在打雜: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成長

二、

小華的案例是一個典型的職場縮影。

從過往的諮詢案例資料來看,80%以上的職場人到了30歲上下之所以迷茫萬分,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1、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更不知道在職場中發揮什麼能力、規避什麼能力;2、多年重複瑣碎的工作磨平了曾經的鬥志,等到意識到要改變的時候,卻渾然不知自己還能做些什麼;3、以為工作就是一份穩定的收入這麼簡單,卻從來不曾意識到,個人和職業的關係更像是一個聯繫緊密的動態系統,系統的職業規劃的目的,就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讓個人與職業形成相互滋養的關係,最終相互成就。

在對小華進行諮詢的過程中,我發覺小華性格中的猶豫不決其實另有隱情。

首先,我察覺到小華在說話的時候,能由一個點發散到很多點,這說明她的思維活躍,經常會有靈感乍現的時刻。

我把我的觀察結果反饋給了小華,小華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學期間參加了一個社團,當時社團舉辦一次比賽,為吸引大家報名參加,小華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張特別抓人眼球的海報,這張海報張貼出去,就吸引了很多人參賽。

——這是小華為數不多的成就感事件之一。

其次,我還發現,即便是小華在敘述這段成就感事件的過程中,也很難見到她眉飛色舞的時候,她會不經意間嘴角上揚,面部表情變化十分細微,如果不留意,你幾乎很難察覺出她的喜怒哀樂。

這足以說明小華的兩大特點,一是她關注自我大過關注外在,甚至對外在的信息察覺反應能力較為遲鈍;二是她不擅於表達自我感受,更在意觀點及事實部分,以及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等等。

想想看,一個思維活躍、擅長邏輯推理的人在決策過程中,會想到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同時還能分析出每種可能性的利弊,在這種前提下,如果這個決策沒有時間期限,這種人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拼命想出儘可能完美的方案和可能。

——這才是小華性格優柔寡斷、行動力遲緩的重要原因所在。

那個985的研究生,畢業5年一直在打雜: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成長

三、

經過系統剖析,小華的關注點在於自己身上,同時思維能力強大,尤其體現在發散思維上,所以就會對現實中的細節不夠關注,同時對他人的情緒等察覺能力較為遲鈍。——這種特質非常適合做事,很容易形成專注、認真的習慣,但缺點在於,一旦和人打交道,這種特質就會顯得給人一種想法多不靠譜的感覺,並且想法多變,有些不接地氣之感。

順著這種特質,你就不難發現小華前兩份職業是多麼不適合她了吧。

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就需要對外界保持足夠的敏感度,但對於自身可能沒那麼敏銳,所以你發現,做銷售的人往往能和人自來熟,且多數是大大咧咧的性格;

正是這份源於不太關注自我的大大咧咧,他們在面對客戶責難甚至挑剔的時候,依然能保持穩定的情緒的奧秘所在。——這不是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多強,而是這類人本來就不太關注自己。

一個優秀的人事人員,更是需要保持對人的敏感度,同時需要在和人的溝通中,具備較強的察覺力,能夠發現對方的閃光點,這才能夠為組織招到合適的員工,處理好組織和員工的關係,等等。

但遺憾的是,我們的小華恰恰是批判性思維,由於她的思維功能強大,同時很注重事物的因果邏輯關係,所以特別容易發現問題。——這個特質讓小華給人一種冷若冰霜的感覺,不僅如此,由於小華眼裡所見都是問題,說出去的話也總是不招人待見,這就是她“情商低”的根源所在。

毫無疑問,小華前兩份職業,用的恰恰是特質當中的短板,所以職業無法和個人形成相互滋養的關係,根本談不上相互成就,而是一種相互損耗的惡性循環。

如此一來,小華如何能獲得真正的能力提升呢?

可惜的是,從我們經手的職業案例來看,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和職業相恨相殺,最終耗盡了自己的元氣,換來了哀怨的一生。

那個985的研究生,畢業5年一直在打雜: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成長

四、

那麼,小華這種特質真正的潛能有哪些呢?

1、創意和策劃的才能;

由於她的發散性思維較強,能夠設想出很多種可能,所以在創意策劃方面,小華是具有潛能的,可惜之前的職業絲毫不曾發揮她的這一才能,導致挫折感滿滿;

2、思辨與分析的才能;

內傾加強大的思維能力,使得小華特別喜歡沉浸於頭腦中的構思與思考,她特別喜歡沉浸在思維的世界裡,同時視角客觀,看待問題較為理性,所以如果後期能夠從事思辨分析類崗位,一定會獲得更快的成長;

3、一定的戰略能力;

由於小華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得她在很多事情面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之所以說話不太中聽,是因為她很容易看到問題的本質甚至未來潛伏的危機,這種特質在人際關係方面自然不討巧。

等等。

經過剖析,結合小華985英語研究生的專業學歷背景,我給小華提出了幾個職業建議,最終被她採納的職業建議是:基於小華對邏輯數字較為敏感,不妨學習下編程相關的知識(良好的英文基礎很關鍵),今後可以考慮轉型為類似JS前端工程師之類的崗位。

諮詢後的小華經過了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如今成功面試到了一家公司的相關崗位,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

前不久她給我發來一段諮詢反饋,截取部分文字如下——

“20多歲的時間對於我而言,每天就像半截身子入了土一般,渾渾噩噩看不見未來;如今的我雖然30出頭,卻覺得每一天都新鮮極了。雖然比起之前的穩定,我不知道未來會遇見誰、又會出現怎樣的際遇,但我篤定地知道,我是誰,我到底擅長什麼。我相信,所謂未來,是靠自己一點一滴創造而來。”

“天才就是迴避艱苦工作的能力。” —— 埃·哈伯德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