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淄博淄川龍泉鎮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的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古時一位牛姓老秀才帶領妻子和兒子牛梁,來到離淄博淄川縣城東南二十里地,依崖挖了幾孔土窯洞住了下來。大土屋村有此得名。在大土屋村落腳後不久,兒子牛梁娶本村楊氏為妻結婚生子。牛梁依然跟隨老秀才勤耕苦讀,生活在一起。牛梁天資聰穎,好學上進。在耕讀之餘,常和父親下棋。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有一天,牛梁吃過早飯,手拿斧頭,出了村向東上聚相山山後砍柴。他沿著崎嶇小道向東而行,來到聚相山後山,這裡林木稠密,雲霧繚繞,山泉流水,風景秀麗。是人們不常來砍柴的地方。牛梁挽衣捋袖,砍了起來。一會兒,一擔柴就砍夠了。他放下斧頭,整好柴捆,坐在一塊石頭上擦著汗水休息。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忽然,隱隱約約聽見聚相山峰頂上有人說話,出於好奇,他沿著山路向山上走去。牛梁撥開樹叢,拽住滕條,攀上絕壁,一口氣爬上了頂峰。定睛一看,峰頂上有兩名道入正屈膝盤腿坐在對弈。一位鶴髮童顏,身穿紅袍,腰繫絲絛,手搖芭蕉扇子,正注視著棋局苦思冥想;一個是面目清癯,三綹長鬚,身著青衣,背插寶劍,聚精會神地舉子走步。牛梁湊了過去,半天驚歎兩人棋藝高超,一方眼見要贏,另一方捻鬚一笑又支新招,牛梁急了,脫口而出:丟了馬就輸了。這時兩個人一齊站起來,讚揚牛梁說:“後生聰明,棋路不錯嘛。”牛梁躬身作揖說:“吾土屋村人,晚輩冒昧了。請問師傅名號?”只見紅袍道微笑著抖了抖汗巾,青袍道人伸腰打了兩個哈欠,不置可否地望著他說:“孩子,快砍你的柴去吧。”說畢,騰雲駕霧飄然而去。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牛梁望著兩個道人消失在遠方雲彩之中,呆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低頭遙望聚相山山下,只見村子方向的山巒上,茂密的森林和田野裡一片片莊稼地,顏色閃爍不定,一會兒嫩黃;一會兒翠綠;一陣兒奼紫嫣紅,他詫異極了。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牛梁忽然感到餓了,摸了摸身上,才想起乾糧還在山下。他小心翼翼地下了聚相山山峰,回到自己砍柴的地方去擔柴,見扁擔還立插在地上,剛剛用手一碰就倒了。蹲下身一摸,下半截早已腐爛在土裡。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斧頭和柴捆也不見了。他撿起一截樹枝,撥拉開枯葉,終於找到了斧頭,但斧頭已鏽蝕的不成樣子,斧柄也腐爛完了。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牛梁著實吃了一驚,他急匆匆跑回村子。回到自家院前,街門破爛不堪,院裡的房子卻比以前多了三間,從上窯裡走出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眯著昏花的老眼問:“小夥子,你找誰呀?”

牛梁更驚詫了,急切地回答:“我是牛梁呀,我爹媽、老婆、孩子呢?我砍柴回來了。”

那老人一怔,氣憤地說,你不要對我祖宗的名字不禮貌!牛梁再三解釋,老人顫顫巍巍地走上來扳住他的肩膀,仔細打量了一會,才若有所思地說:“哎呀,我是牛梁後人,小時候聽說我老老爺爺,他上山砍柴一去未歸,唉,這都是近百年以前的事了。”

牛梁莫名其妙:“不對呀,我滿共才走了半晌,還沒吃午飯呢,父母親和妻子都離開了人世。”他淚流滿面,後悔不迭地把打柴遇上老道下棋的事講述了一番。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牛梁回家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村,老老少少來了一大幫子。得知情況後,大夥兒都半信半疑。還是年邁的老人見多識廣,他思索了一陣說:“這也許是天機奧秘,那個紅袍道人手搖芭蕉扇,臨走抖了抖汗巾,一定是漢鍾離;那個青衣道人,背插青鋒寶劍,臨走時打了兩個哈欠,一定是呂洞賓。他在山上看到峰下山林、田野的顏色閃爍不定,那一閃就是咱人世間一度春秋呀!古有詩云:‘王子去求仙,丹程入九天。洞中才七日,世上已千年。’難怪咱凡人和仙家們只呆了一小會兒,世間早過去了幾十年哩。我今天能夠見到他,也實在是造化了。”

牛梁看見當年的院子早已面目全非,父母親和妻子也都去世多年了,心中感到一陣悲涼。忽然間,他聽見村街上傳來一陣馬的嘶鳴聲,急忙走出院門,一匹白馬早已停在面前。他縱身一躍跨上馬背,隨著又一聲嘶鳴,白馬蹄下生風,朝著村子正東方向飛奔而去,瞬間便消失了,牛梁成仙走了。

民間故事 聚相山峰頂觀神仙下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聚相山,漫山綠樹成蔭,徜徉其間,身心得到自然享受和滿足。聚相山山泉四季水流不息。相聚相山,緣逢緣聚,人間仙境,神仙下棋的地方。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陶冶情操。龍泉鎮優越的自然條件,淳樸的民俗民風和厚重的龍泉文化,向世人展示著與眾不同的人文環境和精神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