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化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地方?

焦點段子


安化縣自古有湘中明珠之稱,要說到吃喝玩樂,聞名中外的黑茶自然是不用說的,但本土還有很多好吃的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本地好吃好玩的特色

紅薯鍋巴:是使用紅薯澱粉加一定的水油燒至而成的特色菜品,深受當地人的喜愛,風味獨特口感軟糯Q彈,可以自成一菜也可以與其他肉類搭配口感更佳,

煙燻臘肉:臘肉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安化本地是使用松柏枝加鋸木灰熏製的,做出來有一種獨特的松柏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特色小吃米擂茶:把米浸泡,用擂缽擂成米漿,米漿煮成糊糊,煮之前可以加入適量新鮮茶葉

與提前擂好的茶葉芝麻花生一起煮,放些許生薑,很多人還喜歡加些香葉子,

不管是盛夏還是寒冬,安化人總能找到合適的喝茶方式和理由,只要你去了安化,總會有茶在等待著你。



智者品鑑


安化縣,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古稱“梅山”,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置縣。

安化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個面積最大的縣。安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土地肥沃,盛產松、杉、竹、茶葉、藥材等,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厚朴之鄉”、“中國竹子之鄉”、“湖南省林業十強縣”、“ 中國黑茶之鄉”等稱譽。“安化千兩茶”享有“世界茶王”的美譽,其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鎢、金、銻、釩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52種。水能蓄積量達150萬千瓦,除橫跨資江干流的柘溪、東坪、株溪口三個水力發電廠外,還建有中小電站142處。

安化名勝古蹟頗多,風景迷人。境內擁有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湖南雪峰湖國家溼地公園、世界第一冰磧岩的省級雪峰湖地質公園和保護完好的文武廟建築群、陶澍陵園等文化遺存,茶馬古道、蚩尤故里、九龍池風光帶等瀟湘新景正脫穎而出,享有“中國最美小城”盛譽。


安化獵俗:打獵是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數千年來,梅山勞動人民,身居高山峻嶺,與野獸同處,野獸蠶食莊稼,危害人命,因而,保衛莊稼,保衛人身安全,就成為了梅山人民的一項特殊使命。經過長期的與野獸較量,總結提高,形成了許多獵俗,甚是有趣。

沂溪上游關公信仰習俗:是一種典型的“人神一體”民間信仰習俗,旨在將歷史文化名人轉化,提升為神靈的地位。“蜀漢前將軍關羽的神,和孔子的道,兩者並行於天下。但是祭祀孔子的,只在州縣而已。可是祭祀關公的是整個中國。上自都城,下到村莊,即使是隻有幾戶人家,也都是不惜人力物力來塑像、進香,連一些婦女兒童都是歡欣鼓舞,唯恐落後。這就是關公信仰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所在。沂溪上游關帝殿周圍群眾在過年過節、出遠門、生病那個、遭災、喜慶的時候,要去供奉場所進香、跪拜、燒紙錢、祭奠,以保清吉、平安、吉祥、健康、幸福。總之,人們的整個精神世界和美好願望都寄託在關公身上。特別是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三日,人們自發的齊集官艙村關帝殿為其慶賀陰壽(生日),檔次之高,規模之大,氣氛之濃,堪稱一絕。

安化獅子舞:過去,安化獅子舞既是一種娛樂,也是一種祭賽,祭賽又叫賽會,是民間來求神賜福的形式,用儀伏鼓樂、雜戲,迎神出廟,周遊街巷。安化的祭賽活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久旱不雨,山塘,溪流完全乾涸,人們失去了抗旱能力,或者是城隍菩薩生日而又獲得他老人家恩惠的時候,就從城隍廟迎出城隍菩薩,用敞轎抬著,各村的舞龍隊的五六條龍跟在後面,鑼鼓銃炮喧天,周遊街巷和附近村莊,以祈求龍王賜雨或天神賜福。這種賽會是不定期的,另一種便是每年正月的獅子舞了。每年正月初一,“獅子會”的會首,把木刻的獅子面具和布帛的綴著染紅的麻的獅子被,從???庫裡請出來,供在神龕上,與會員沐浴更衣。端一缽連皮整塊的熟豬肉(約五六斤),肉上不插筷子(獅子吃肉是不用筷子的),放在桌上,焚香燒紙,燃放鞭炮,虔誠禮拜。會首口中唸唸有詞,內容是祈求獅神保護一方居民人興財旺,六畜安寧,這算是給獅神拜年。然後按預定計劃,在掌燈時分與龍燈、地花鼓、耍蚌殼、踩高腳、抬故事等一齊出發,周遊街巷和進行各種表演。給獅子舞伴奏的樂器,俱是大鑼大鼓,主要是渲染一種氣氛。居民在家門口焚香插燭,鞭炮相迎,十分熱烈。

儺祭:是古梅山勞動人民舉行的一種樸素的祈福儀式,同時也通過儺戲記錄地方上曾今發生過的大事。安化屬於古梅山之地,以瑤族和苗族為主,經過長期的民族融合,儘管原先的瑤族、苗族和遷入的漢民族融合後形成了新的風俗習慣。然而瑤苗族的一些古老習俗卻一直沿襲至今。在安化縣每逢重大節假日,有的以姓氏為單位,有的以村組為單位組織開展儺祭。如臘月有臘祭,祈求國泰民安;播種時節有祈求風調雨順的春祭;收割時節有祈求豐收的秋祭。這次在春分前夕舉行的儺祭意在說明莊稼種到地裡就交給了上天,希望在莊稼成長期間風調雨順。同時也通過儺戲記錄當地的農事

茶馬古道

安化,歷史上作為世界黑茶的生產中心,安化山山種茶,四季運茶。前鄉的茶,經過初制後,要運到後鄉的資江邊八大茶葉鎮再加工,大都要走二三百華里山路。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昇華,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將幻化成華夏子孫崇高的民族開拓創業精神。

名優特產

安化擂茶:安化擂茶起於漢、盛於明清的地方擂茶至今在湖南中安化擂茶部以北的安化一帶傳襲。其色味、功效、製作方法,以及飲茶習俗等,無不讓途經於此的人感受到山鄉古樸濃郁的擂茶文化。安化擂茶品種很多。按地域分,有梅城擂茶、大福擂茶、後鄉擂茶等近十個類別;按季節分,每季每月幾乎各不相同;按口味分,有甜擂茶、鹹擂茶;按功能分,有止渴的、消炎的、防暑的、抗寒的、充飢的、解饞的……隨著時代的進步,還出現了各式袋裝擂茶、經冰箱冷卻的冰擂茶。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薑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衝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做擂茶的過程也象一首休閒的詩。洗淨擂缽、擂槌,炒熟主料、雜糧,準備好茶葉、佐料;然後一邊燒水,一邊將擂缽往兩腿間一夾,放進要擂碎的東西,操起擂槌就擂起來;同時準備配食擂茶的炒花生、紅薯片、酸蘿蔔等副食品;要擂的東西都擂好了,用剛燒好的開水一衝,使勁攪拌數下,香噴噴的擂茶便做成了。

紅薯粉:一種食物。白色細長或灰色條狀,晶瑩剔透,與粉絲相似。由紅薯加工製成。

安化臘肉:正宗的安化臘肉,色澤金黃,不同於一般市面上的臘肉。安化有習俗,過年殺豬,所得肉全部醃製掛於灶上,煙火薰染長達數月。所以味濃味厚,合湖南、四川人口味。無論蒸、炒、煮,都好吃;炒辣椒、做土缽,都是上佳美味。臘菜本來就是湘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化山民的土製臘肉又更是地道。作家、美食家符中士就是湖南人,他在湖南安化山區的農家吃過臘肉,肉有厚厚一層黑煙,熱水洗後切片,一蒸即食,“那味道,哪怕我吃過了這麼多的中西美味、南北佳餚,也至今難忘。就是聞一聞蒸肉時飄散的香氣,也是一種極好的享受。”取帶肥安化臘肉用溫水漂洗乾淨後,進蒸籠約10分鐘取出。將蒸好的臘肉改刀為厚片,擺入盤中撒上味精進蒸籠蒸約10分鐘即可上桌。此菜特點:臘香濃厚,肥而不膩。

安化黑茶千兩茶:“千兩茶”是安化的一個傳統名茶,以每卷(支)的茶葉淨含量合老秤一千兩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簍包裝成花格狀,故又名花捲茶。“千兩茶”以其古樸、大氣之風範立於世界茶業之林,“千兩茶”採用茶學界俗稱為“後發酵茶”的黑茶為原料,因此,只要存放在乾燥、無異味的場所,時間越久,其藥理保健功效則更加突出,而且口感更醇厚、自然。近年來,“千兩茶”已經成為具有遠見人士的藏品和客廳裝飾品。千兩茶的全部製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加工技能強、難度大、消耗體力。在自然條件催化下自行發酵、乾燥,做工精細,千兩茶已逾千年歷史,被世人冠予“世界茶王”之美名,是中華茶文化之瑰寶。近年來,千兩茶風行韓、日和東南亞地區。


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安化縣蒼場鄉,是雪峰山北部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原始次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區內海拔最高1130米,最低海拔258米區域面積122.5平方公里。

保護區內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物種資源,現初步查明區內共有木本植物103科338屬1022種。特別突出的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櫸樹、刺揪在六步溪自然保護區內成群落分佈。

南方紅豆杉,銀杏、伯樂、香果樹、篦子三尖杉杜仲、楠木、鵝掌揪、紅椿、香榧等23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散落其中。金錢豹、雲豹、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穿山甲、果子狸、豺、大靈貓、小靈貓、毛冠鹿、麝、錦雞、水獺、等十九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和環頸雉、刺蝟、五步蛇、烏梢蛇、啄木鳥、蒼鷹等二十一種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在此棲息繁衍。

早在明代,這兒古木遍地,飛禽遮天,走獸成群,渺無人煙。清乾隆己未年(1739),有位土家族老人賀興邦帶著妻子躲進這個深山,打獵、開荒,獨立營生。後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至今已發展到22個姓氏,600多人,其中土家族佔了約40%。小村為啥叫六步溪呢?相傳賀興邦打獵時,有次從山上追出六隻山鹿,過溪以後,只見石板上留下了行行鹿步腳印,卻不見鹿影。他驚訝,認為這是六隻神鹿,再也不敢去追。此後,小村就得名“六步溪”了。

九龍池風景區

九龍池景區是典型的湘中高山峽谷景區,擁有冰磧岩地質文化、九龍池景區梅山文化、瑤家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稻種文化、飲食文化等深厚的文化積澱,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給九龍池景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基礎。

主要景區有寶塔山景區(金秋摘桔、千島奇葩、雪峰湖垂釣);金雞坑景區(明朝農耕文化遺存、神巖觀音殿、金雞洞天等);將軍巖景區(冰磧岩峽谷世界第一漂、將軍巖生態區、剪刀坑奇石畫廊);九龍池風景區(湘中藥庫、江西坑峽谷、龍潭峽谷、九龍池登頂)。

雪峰湖景區

雪峰湖景區是一個以藍天、碧水、翠巒、奇洞、幽巖為特色的高山平湖,雪峰湖景區集自然保護、旅遊觀光、科學研究、科普教育、休閒度假、保健療養、文化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區。她如同一條絢麗的科技藝術長廊,更似一個逐漸撩去神秘面紗的少女,正向世人展現著多姿的風采。

雪峰湖約85平方公里,有孤島、半島45座,山水相間、群鳥飛翔、魚游水底、相映成趣,水面開闊處碧波萬頃、浩若洞庭,狹窄處青山相對、水天一線。

龍泉洞為“東海龍王第十八行宮”,素有“長寶第一洞天”的美稱。已命名的80個景點,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尚未命名的無數個景點,千奇百怪、神秘莫測。偌大的洞府,眾多的景點,錦繡成一組多姿多彩的立體畫卷,玉琢成一個如痴如醉的地下迷宮。

九龍池位於雪峰山北麓,海拔1622米,為湘中第一高峰,峰頂有一池,相傳黃帝登熊山時,將九座峰巒點化成九條金龍,九龍池因此而得名。山體連綿、地勢險峻、景觀奇特。

茶馬古道景區

茶馬古道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主要包括川巖江、關山峽谷、永錫橋洞市老街、永錫橋、黃沙坪古茶市、唐家觀、陶澍故里等景點。

唐家觀是整個資江流域713公里中最有寶貴文物價值的古代民俗文化村,是目前資江流域益陽境內唯一保存下來的古街和古商業碼頭,被譽為“中國商業發展的活化石”。

黃沙坪古茶市是一個因茶而興的小集鎮,是歷史上資江中下游的第一個商埠重鎮,這裡曾是萬里茶馬古道的南方起點。

永錫橋為清光緒年間修建的安化縣規模最大,且保存最為完好的木構風雨廊橋,橋長83米,高13米,寬4.2米,橋墩為純一色石塊壘砌而成,巨大鵲木橫臥其上,鵲木上便是由34扇木屋互連而成的主體廊橋。

洞市老街是一條長達三華里的青石板街,這裡曾是“前鄉”到“後鄉”,安化到新化的必經要道。從明清至上世紀70年代的數百年裡,這裡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作坊遍地。如今,土紙、千兩茶的製作技術依舊在老街沿襲保存了下來。

高城馬幫興起於19世紀,主要因為清代安化千兩茶行銷新疆、甘肅、山西、青海、內蒙、陝西等省區,甚至遠銷中亞等國家和地區,而要將千兩茶等安化黑茶運出深山老林,則離不開馬匹,馬幫也由此應運而生。

陶澍陵園為清代兩江總督陶澍的長眠之地,建於1840年,總佔地面積7560平方米。

打鼓洞

打鼓洞

打鼓洞坐落於奎溪鎮霧寒村,是一塊獨具原始風味,未經人工打造的神秘淨地。區中泉水在冰磧岩的環抱下形成汪潭,雨水滴落下來,在山谷裡發出咚咚的聲音,像是人們慶賀時的打鼓聲,所以名為。打鼓洞四周青山環繞,環境清幽,生態優美,是享受自然,週末暢遊的好去處。

蚩尤故里景區

蚩尤故里景區地處安化東南部,屬喀斯特地貌,總面積810平方公里蚩尤界。現存的蚩尤橋、蚩尤溪、蚩尤洞、蚩尤山、蚩尤村遺蹟表明,“蚩尤故里在思遊”。這裡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有許多優美神奇的傳說和獨特濃郁的民俗風情,這裡山奇水秀、景觀獨特、自然風光優美,自古有小桂林之稱。

蚩尤界是一處風光旖旎、山水洞石俱奇的風景勝地。

梅山文化生態園為我省4星級鄉村旅遊區,座落在古梅山王國的出口地——仙溪山口,佔地2400畝,是一座集生態景觀、古式建築、休閒度假、影視娛樂、種植養殖於一體的大型人文生態基地,將建成中國南方最大的古建築研究基地和梅山文化研究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