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三代人的傳承

無數人的共同回憶

這家老店一開就是40多年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01

“總店藏在前黃村,店裡只有阿姨一個人”

01

有人說,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一個人在年少時吃的美食,會他的味覺裡會留下深深的烙印。對於“黃學進”一家來說,浮粿大概就是這樣的存在。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儘管現在的泉港浮粿店已經星羅棋佈,但要說牌子最老,名氣最大的應該就是他家。一門手藝,三代人傳承,歷經40幾年。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初春的午後,藏在前黃村裡的“前黃學進浮粿”總店並不熱鬧。店裡只有阿姨一個人,在悠閒地炸著浮粿。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看到顧客進來,只是微微抬頭,笑得有些靦腆,比著手勢,示意一個浮粿2元。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她的動作並不快,卻乾淨利落。看著一個個六角形的浮粿慢慢在她手中成型,不禁好奇,這樣一套動作,她反覆做了幾次。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老店的人並不多,客人基本上都是即買即走,阿姨雖然並不說話,卻與顧客之間有種奇怪的默契。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一個做手勢,表達數量,一個點頭,表示明白。過程自然而和諧,彷彿重複了無數次。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成型的浮粿在熱油裡翻滾,發出“滋啦滋啦”的聲音,阿姨用夾子還不斷地翻動浮粿,越來越濃的香味預示著美味即將出鍋。

02

“剛炸好的浮粿,香氣逼人。”

02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剛炸好的浮粿金燦燦的,用筷子戳還能聽到炸物特有的脆脆的聲音,聽著就很有食慾。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每個浮粿的大小都和手心差不多,六角的形狀萌萌的十分可愛。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掰開酥脆的浮粿皮,肉慾橫流,白白的海蠣伴著熱氣散發出鮮美的香氣……顧不得燙嘴就想趕緊咬一口。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炸得酥脆的小角特別的香,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海蠣和裡面糯糯的浮粿團。

03

“兄弟姐妹各一家分店,共同傳承手藝。”

03

總店陪了阿姨40多年,從她丈夫在世時共同經營,到她丈夫去世後她默默守護。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直到現在,她們的子女在泉港各地都開了分店。其中一家就開在距離總店不遠的前黃鎮群山路。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他們在傳承這門手藝,也是在保護泉港人的記憶。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皮薄而酥脆,肉彈而不黏,浮粿大概是所有遠離家鄉的泉港人,最懷念的味道。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只要聞到浮粿的香味,就會喚醒對家鄉、對家人的無盡回憶。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也許有一天,浮粿也會像臭豆腐一樣,遍佈全國各地,讓遠在異鄉的人不回家也能吃到家鄉的味道。

40多年,歷經3代人,這個記憶中的小吃,出了泉州就吃不到

但是……如果把這樣的味道偷偷藏在家鄉,如果美味“僅此一處”,那麼離家的人,是不是又多了一個回家的理由……

聽說“炸浮粿”是“泉港第一小吃”

番茄坐了1個多小時的車

特意去吃這道“人間美味”

在店裡一個接一個吃得停不下來

最後還打包了10個帶走

沒抗住香味在車上又偷吃了2個

還有更多泉港遊玩攻略

敬請期待

攝影 | 蝦米 社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