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揭祕清東陵的選址之謎……

揭秘清東陵的選址之謎……

中國曆代君王認為,選一塊上吉之壤作為自己死後的棲身之所,可以“鞏萬載之金湯,開創世之統緒”。基於此種認識,他們一面讓臣民們高呼自己“萬歲”,一面刻意追求著所謂“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的風水寶地。

說到這裡,您一定很好奇清東陵這塊神奇的風水寶地是被哪位風水相師慧眼識珠吧?翻開清宮檔案,我們驚奇地發現這個人竟然是清朝的開國皇帝——順治!

揭秘清東陵的選址之謎……

據史料記載,順治八年,順治帝突然決定出巡狩獵,來到燕山一帶後,14歲的少年天子在眾多待衛大臣和八旗健兒的簇擁下,縱馬揚鞭,搭弓佩劍,穿林海,攀長城,興沖沖地來到了鳳台嶺之巔。

站在鳳台嶺上,順治皇帝極目遠眺,只見這一帶山勢蜿蜒不斷,氣勢磅礴。放眼下望,重巒疊翠,紫靄飄渺,風吹樹海,滾滾碧濤。群山環抱之處,又是一馬平川,兩水環山,堂局雍容坦蕩,驕陽沃野,金光萬道。真是山川壯美,景物天成!

揭秘清東陵的選址之謎……

順治皇帝眺望前後,顧盼左右,發出由衷的讚歎。他翻身下馬,在鳳台嶺上選擇了一塊風水相宜的地方,將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翠玉“扳指”輕輕取下,小心翼翼地扔下山坡。

揭秘清東陵的選址之謎……

靜默片刻,他莊重地向身邊斂聲屏氣的群臣宣佈:“此山王氣蔥鬱,可以為朕壽宮。”

又說,“扳指”停落之處,就是佳穴,可以在那裡興工。

群臣遵旨,順著那“扳指”滾落下去的方向尋覓,終於在草叢中找到了。於是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樁做記號,後來當真在這裡建造了清東陵第一座陵寢,即順治帝的孝陵。

揭秘清東陵的選址之謎……

後人對順治皇帝親自選陵址一事多有爭議,讓我們翻開歷史的檔案,查閱清皇室後人對這位清聖祖親選陵址一事的記錄:

《清聖祖實錄》記載了一段蘇克薩哈的話:

世祖皇帝卜地時,蒙諭:朕萬年後,爾等大臣之墓亦葬陵寢近地為善。我即叩謝:若得此,甚幸。卜閱陵地,非我一人侍從,曾有索尼、遏必隆,我三人一齊叩謝。

清昭槤《嘯亭雜錄》這樣記載:

“(順治)因自取佩韘擲之”。什麼是佩韘呢?解釋一下,韘,射箭時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來鉤弦的工具。以象骨或者玉石製成,俗名“扳指”。

《滿文國史院檔案譯編》也記錄下了順治帝這次行蹤:

“順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駐蹕遵化。”說明順治帝在這一年確實來到了遵化。

乾隆帝在《恭謁孝陵》詩中這樣寫道:

“橋山親指顧,秘殿永精虔”,很明顯,乾隆帝說孝陵風水為世祖親選。

《昌瑞山萬年統志》中也曾有相關記載

皇家秘籍《昌瑞山萬年統志》記載了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寫了一首謁陵詩,詩中有兩句話很關鍵,他這樣寫道:“鼎湖親卜吉,昌瑞萬年吉基”,說的是昌瑞山這塊風水寶地是順治帝親自選中的。乾隆在這首詩的註釋中進一步解釋道:“昌瑞山乃我世祖行圍至此親定者,初未用堪輿家也。”選擇的時間就是順治八年。

乾隆帝在其《御製隆福寺碑文》中進一步強調:

“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狩于田,親臨所相度也。非若前代陵寢委之將作,聽之堪輿者比。”進一步指出孝陵風水是順治皇帝親自選中的,根本沒有使用風水先生。

於是,乾隆皇帝做了最權威的結論:這塊寶地是順治帝親自選中的,沒有使用堪輿家,這就是乾隆皇帝的判斷。乾隆帝的判斷影響極為深遠,立即得到各方的支持。

其中最為權威的要屬禮親王昭槤的回應。昭槤生於清乾隆四十一年,是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受時代影響和家庭環境的薰陶,昭槤喜好詩文,勤於筆耕,留給世人一部歷史筆記《嘯亭雜錄》。

在這部書裡面,昭槤說:“章皇嘗校獵遵化,至今孝陵處,停轡四顧,曰:‘此山王氣蔥鬱,可以為朕壽宮。’因自取佩韘擲之,諭侍臣曰:‘韘落處定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後有善青鳥者,視邱驚曰:‘雖命我輩足遍海內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所以奠我國家萬年之業也。”

昭槤很明確指出,孝陵選址的時候,沒有使用風水先生,是順治帝親自選中的,而且渲染說,即使是風水先生也未必能夠有這種水平,也就是說14歲順治帝的水平超過了專業水準。

另外一個回應是在第一部大型清史典籍《清史稿》中,也有類似的記錄:“先是世祖校獵於此,停轡四顧,曰:此山王氣蔥鬱,可以為朕壽宮。因自取佩韘擲之,諭侍臣曰:韘落處定為穴。至是陵成,皆驚為吉壤。”由此看來,少年順治帝不僅天資異稟,而且運氣上佳,如此佳壤,巧妙得之。使得那些風水先生們都感到自慚形穢……

攝影:劉滿倉 李文惠

編輯:心是蓮花開 歷史文化的守衛者與宣傳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寫作、閱讀與旅行中見自我、見天地、見眾生的八零後文藝女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