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慢性胃炎的康復評定

慢性胃炎的康復評定

慢性胃炎的康復評定

(一)定義

慢性胃炎係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常見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後者黏膜腸上皮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

慢性胃炎的康复评定

(二) 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

2、刺激性物質

3、藥物

4、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5、膽汁反流

6、X線照射

7、環境變化

8、長期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

9、其他病變的影響

慢性胃炎的康复评定

(三) 臨床表現

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慾缺乏、餐後飽脹、反酸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時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如嘔血、黑便。症狀常常反覆發作,無規律性腹痛,疼痛經常出現於進食過程中或餐後,多數位於上腹部、臍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輕者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

(四) 檢查

1、胃液分析

2、血清學檢測

3、胃腸X線鋇餐檢查

4、胃鏡和活組織檢查

康復評定

(一)生理功能的評定

1、疼痛:採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2、胃液分泌功能檢查:測定基礎胃液分泌量(BAO)及組胺試驗或五肽胃泌素後測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斷胃泌酸功能,有助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及指導臨床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廣泛而嚴重的慢性萎縮胃炎胃酸降低。

3、運動功能評定:肌力採用MMT方法。

4、心理功能評定:智力測驗、神經心理測驗、人格測驗、情緒測驗等。

(二)日常生活活動評定

改良巴氏指數評定表

項目 評分標準 月 日

1. 大便

0=失禁或昏迷

5=偶爾失禁(每週<1次)

10=能控制

2. 小便

0=失禁或昏迷或需由他人導尿

5=偶爾失禁(每24小時<1次,每週>1次)

10=能控制

3. 修飾

0=需幫助

5=獨立洗臉、梳頭、刷牙、剃鬚

4. 用廁

0=依賴別人

5=需部分幫助

10=自理

5. 吃飯

0=依賴別人

5=需部分幫助(夾飯、盛飯、切面包)

10=全面自理

6. 轉移

0=完全依賴別人,不能坐 (床←→椅)

5=需大量幫助(2人)能坐

10=需少量幫助(1人)或指導

15=自理

7. 活動(步行)

0=不能步行 (在病房及其周圍,

5=在輪椅上獨立行動 不包括走遠路)

10=需1人幫助步行(體力或語言指導) 15=獨立步行(可用輔助器)

8. 穿衣

0=依賴

5=需一半幫助

10=自理(系、開鈕釦、關、開拉鎖和穿鞋)

9. 上樓梯

0=不能 (上下一段樓梯,

5=需幫助(體力或語言指導) 用手杖也算獨立)

10=自理

10. 洗澡

0=依賴

5=自理

總分 ---------------------------------------------------- 評定者

說明:此表是用來評定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的,是康復醫學的特色及常用的量表之一。可在治療前、中、後對患者進行評價。以患者日常實際表現作為評價依據,而不以患者可能具有的能力為準。 0-20分=極嚴重功能障礙 ;25-45分=嚴重功能障礙 ;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 ;75-95分=輕度功能缺陷 ;100分=ADL自理

(三)參與能力評定

1、生活質量評定

2、勞動力評定

3、職業評定

功能障礙

(一)生理功能障礙:消化功能障礙、營養不良、上腹疼痛。一般不影響運動功能,但出現惡性貧血會出現肌力下降。

(二)心理功能障礙:慢性遷延不愈,容易出現焦慮、抑鬱。

(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限:一般患者不會受限,當出現惡性貧血時會影響患者正常進食、行走。

(四)社會參與能力受限:惡性貧血、肌力下降最終會影響患者社會質量、勞動、就業、社交能力。

作用:促進胃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調節胃粘膜分泌功能,解痙止痛。

1、超短波療法

2、調製中頻電療法

3、紫外線療法

4、直流電及直流電離子透入療法:普魯卡因、阿托品等。

5、間動電療法

6、其他療法:石蠟療法、紅外線療法等。

(二)運動療法

作用:減輕慢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狀,維持和改善胃蠕動功能,改善機體整體耐力作用。

治療方法:根據病情選擇有氧耐力運動項目。如步行、跑步、游泳、太極拳。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鐘,每週3-5次,連續4周或長期運動。

作用:改善或消除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焦慮、抑鬱;

功能結局

1、慢性胃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憂鬱、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

2、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時,還可出現ADL能力及其相關活動受限、社交受限、勞動能力下降,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3、康復治療: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質量,應早期介入。

預防

1、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鬱或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生慢性胃炎。

2、戒菸忌酒

菸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菸會引起膽汁反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慢性胃炎發生率明顯增高。應戒菸忌酒。

3、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長期濫用此類藥物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潰瘍。

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嚥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5、注意飲食

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儘量避免,飲食時要細嚼慢嚥,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多吃含維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慢性胃炎的康复评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