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實體零售業真的陷入關店潮了嗎?

來源:《孕嬰童微報》2019年9-10月刊

在這個夏天的尾巴,整個中國零售行業,甚至很多消費者的朋友圈,都被一家實體零售店的開業所刷屏。這是一家提倡會員制的美國連鎖企業,在還沒有進入中國之前,它就被很多國內的知名企業以及零售業者所推崇,也有很多國內企業在對其進行仿效。

實體零售業真的陷入關店潮了嗎?

龔康康| Informa Markets 中國董事總經理

相信很多讀者已經知道上述這家企業的名字——Costco。開業首日,它便因為“人滿為患”而被迫停業。在中國實體零售行業被唱衰,以及多家知名國際商超在華業績表現不如意時,Costco的火爆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網絡上關於它的解讀也很多,比如,貼近成本的定價政策、成功的會員制打造、獨特的選品策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全部盈利幾乎都來自於會員費。

在Costco開業一週之後,網絡上關於它的負面新聞開始逐漸增多,低價商品消失、會員排隊退卡等。市場對於它的狂熱開始逐漸轉為理性,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當然,我們判斷一家零售企業的成與敗,不能光看其開業當天或者第一週的表現。因為零售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面對的經營中的內部和外部問題很多,但顯然,Costco在中國的零售市場競爭中開了一個好頭。

近兩年,當我們搜索“實體店”這三個關鍵詞時,總會看到很多負面消息,甚至連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不例外:《撐不下去了,美零售業現關店潮》、《超過7000家門店關閉,美國零售業關店潮加快!為何出現這種狀況?》、《美國零售商關門潮,今年關店數量已超去年全年》……種種新聞標題,讓人不寒而慄。在全球零售行業處於變革時期的當下,實體門店的處境真的有這麼艱難嗎?我相信每家給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在零售調查與諮詢公司IHL Group發佈的名為《零售業復興——美國零售行業店鋪開張/ 關門的真實故事》報告中,我們看到了與網絡信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報告說:2017年以來,美國零售業的銷售額增加了5,657億美元,店鋪增加了8,575家。美國連鎖店的關店潮在2018年達到頂峰,達到612家,2019年這一比例下降了66%,為206家。同時,美國每關閉一家連鎖門店,就有超過5.2家連鎖店在開張。這一組數據顯然意味著,美國的實體零售行業還在不斷髮展。IHL預計,到2021年,美國實體店仍將參與81%的零售業務。

其實,中國實體零售行業的發展情況也大抵如此,每年我們都看到很多新的門店冒出來,當然也有一批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零售店被淘汰出局。市場的優勝劣汰,再自然不過了。當然,在新技術和新概念層出不窮的中國零售市場,實體門店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發展模式,並保持一定的發展定力,是非常重要的。

放眼望去,中國零售行業的發展模式很多,就母嬰零售行業而言,各家也有不同的品牌定位和發展模式。近兩年,很多母嬰實體店都將轉型提上了議程,面對外部競爭和內部的資金、團隊等壓力,企業想要成功轉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零售是個細碎活,無法一蹴而就。正如今天的Costco,它在中國市場也面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供應鏈管理、商品價格優勢的凸顯等。其實,並非製造業需要匠心,零售也是一個需要匠心精神的行業,這個行業需要真正有耐心,肯刻苦鑽研的人士。同時,業者也要有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每一個市場變化,敢於摸索適合自身定位的發展模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