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逃離”首爾!房價高物價高,20萬韓國年輕人用腳投票

“逃離”首爾!房價高物價高,20萬韓國年輕人用腳投票

首爾江南區。圖據視覺中國

“千禧一代”一般指出生在1982年到2000年的年輕人。這一代人可以算是職場上最為活躍的中流砥柱和新鮮血液,也是一個城市推動發展的新生代力量,關係到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實力。

然而,隨著大城市物價和房價的不斷攀升,全球範圍內都在出現“千禧一代”逃離大城市的現象。據報道,在韓國,一共有20萬30多歲的年輕人正在逃離首爾。而美國最富裕的加州,一半以上的當地居民也正在考慮離開那裡,到其他小城市生活。

去年4萬多名年輕人“逃離”首爾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從去年10月開始,在首爾市江南區一家大型企業上班的權海英(音,37歲)終於選擇放棄了在首爾的生活。他把自己在首爾市龍山區一個約66平米的公寓賣掉之後,搬到了京畿道龍仁市水枝區的一個新修公寓裡。

權海英對這套112平米的新房子感到很滿意,他說:“因為要養孩子,房子肯定是越大越好。而且,這裡的空氣質量比首爾要好很多。有很多小餐館和大飯店,價格也比首爾便宜很多。很適合我們一家在這裡居住和生活。”

搬到水枝區對於權海英而言,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上班的交通更加便利。以前,他從龍山的家開車到公司每天都要在路上堵一個多小時。現在他從水枝區走高速的話,只需要半小時就能到公司了。而在韓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權海英一樣,正在選擇“逃離”首爾。

據《朝鮮日報》報道,雖然每年都許多20多歲的年輕人因求學或就業等原因來到首爾生活,但隨著這些年輕人開始組建家庭並撫養孩子,越來越大的城市生活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逃離”首爾,到周邊的小城市生活。這樣的人群以30歲-39歲這個年齡段最為明顯。韓國京畿道去年一共遷入了超過4.9萬名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

韓國統計廳之前發佈的一份《首都圈地區別類純移動》的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首爾地區30歲-39歲年輕人的數量為174.123萬,2018年為154.282萬。即在過去8年裡,首爾地區該年齡段人口數量一共減少了近20萬之多。該報告還顯示,2018年一共有4.2萬名年齡在30歲-39歲之間的年輕人選擇離開首爾,為過去8年以來的最多。

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年輕人不堪重負

據《朝鮮日報》報道,迫使這些年輕人逃離首爾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想要追求一種休閒的生活狀態,而是無力再承擔首爾的高昂物價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房價。首爾的物價和房價基本上在全球名列前茅。根據英國調查機構EIU發佈的全球133個城市160種商品的物價調查顯示,首爾的物價水平排在第7位。

“逃離”首爾!房價高物價高,20萬韓國年輕人用腳投票

去年前10個月,首爾的房價上漲率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值。圖據視覺中國

根據NH投資證券的一份名為《國際化主要城市的住宅價格分析比較》報告顯示,去年底,首爾的房價收入比(PIR指數)為21.1,比紐約(11.3)、東京(13.1)、倫敦(20.6)都還要高。2017年,首爾的房價收入比為8.8,這意味著一個普通首爾市民家庭需要用9年時間不吃不花才能在首爾買一套房。

首爾大學健康學部研究生院教授崔永泰是人口學方面的專家。在接受《朝鮮日報》採訪時,崔永泰教授表示:“生活在首爾的‘千禧一代’不能忍受高物價的負擔,容易出現逃離首爾的傾向。他們的逃離只意味著首爾的生活很艱難,一旦房價有所下跌,他們很有可能又會洄游到首爾來。”

“千禧一代”逃離大城市正成為國際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千禧一代”逃離大城市的現象並不僅僅只發生在韓國,而正在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8年美國紐約市25歲-39歲的年輕人減少了3.8萬人,是此前三年平均降幅的兩倍,也是10年來紐約總人口首次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芝加哥、休斯頓、舊金山、拉斯維加斯等美國主要一些大城市都出現了“千禧一代”人口大幅減少的現象。

就連美國最富裕的加州,也在出現這種情況。據一項最新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加利福尼亞州居民正在考慮離開該州,高房價是不少人想離開加州的主要理由。該州的財政報告顯示,加利福尼亞州有超過1/5的人要將50%的收入用於還房貸或者是交房租,如此沉重的住房壓力讓年輕人非常痛苦。

房地產數據研究機構CoreLogic在今年9月的一份報告顯示,南加州六個縣的房價中位數是53.5萬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洛杉磯縣的中位數價格小幅上漲至61.9萬美元,灣區房價中位數已經漲到了恐怖的81萬美元。而美國全國房價中位數為22.68萬美元。加州人雖然收入在美國首屈一指,但其年收入中位數也僅有7.18萬美元,而且很多“千禧一代”很難能夠達到這個中位數水平。

加拿大的多倫多也出現了大量“千禧一代”逃離大城市的現象。根據一項調查顯示,2012年-2017年,一共有2萬多名“千禧一代”離開了多倫多。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羅天綜合編譯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