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馬雲談未來教育

今天,馬雲在上海站2019國際校長聯盟大會上,對話全球1500多名校長,分享了自己對於未來教育的看法,他慷慨激昂地說:

未來教育必須個性化,學校應是豐富多彩的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養豬場、農場。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學習機器。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如果我們依然按照昨天的孩子,更會記,更會算,那麼,我相信,在未來二三十年,我們的孩子面臨巨大的挑戰,是他們將會找不到工作。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競爭。"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並且,馬雲呼籲全世界國家和政府的教育資源向幼兒園小學等基礎和基層教育傾斜,他認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從孩子抓起。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如果一個國家過度把資源放在大學研究生和博士,是不可能有前途的"。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教育就得從娃娃抓起。

這點,果媽非常贊同馬雲的觀點,基礎教育搞好,高等教育還愁嗎?就像打地基一樣,地基牢固,樓層才能建得更高,否則,搖晃不穩只會坍塌。

就像馬雲所說,我們的孩子,不僅要跟同類競爭,未來還要跟機器競爭,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能感知到生活的快速變化,而未來,可能會更加的激烈和殘酷。

我們的孩子,必須從現在開始培養他們某些技能,讓他們不至於被時代潮流所吞噬,輸得連骨頭都不剩。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培養孩子8大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一、獨立自主的能力

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越早開始越好。

比如說,在孩子1歲左右,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吃飯;2-3歲的時候,可以嘗試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三四歲的時候嘗試自己穿衣服鞋子;七八歲的時候讓孩子嘗試自己做飯等等。

相信孩子,多給孩子嘗試的能力,孩子會還給你驚喜。

如果因為嫌麻煩,或捨不得,替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包辦了,勢必會讓孩子從小產生依賴心理,缺乏實踐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孩子總要成長,總要獨自步入社會。當他們獨自上路時,每一天都要面臨選擇,你不可能一輩子都跟在身後替他做決定。

作為一個單個個體,孩子也需要有獨立性、有選擇判斷的能力,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二、抗挫抗壓的能力

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發現,在挫折與困難面前,決定一個人成敗與否的關鍵在於抗挫力。

抗挫力弱的孩子,把挫折看做失敗,從此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努力;而抗挫力強的孩子,從挫折中汲取經驗教訓,愈挫愈勇,持續保持鬥志。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 培養孩子抗挫力:

  • 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哪怕犯錯,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 不溺愛,不包辦代替,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抗挫抗壓的能力強的孩子,未來才會走得更遠。

三、人際交往的能力

句話說: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他的專業知識,85%取決於他的社交能力。

社會中,有人存在,就有交流。一個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往往更吃得開。

就算人工智能的普遍,AI盛行也如此。

➤ STEAM教育老楊有這麼一個觀點:

"智能機器雖然具備容量、算法、速度等硬實力,但是它無法和人類心靈溝通,無法觸及人類的感情,就算可以偽裝,也永遠無法真正做到。"

所以,人類擁有的人際交往、溝通、協作等多項智能機器所不具備的軟實力,就成了未來孩子的競爭優勢和主要的競爭場所。

誰的交際能力越強,誰就能取得人際關係的最大化優勢。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四、持續學習的能力

我們現在從事的行業,很多在我們出生那個年代是沒有的,比如程序員,自媒體等,我們沒見過之前,從沒想象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工作?

而科技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的孩子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很可能現在並不存在。靠一技之長就能養家餬口的日子也將越來越難。

在此前提下,我們的孩子在家裡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很可能未來很快就過時了。一個人在劇烈變化的時代,要想很好地過下去,唯有不斷地去學習。

你該告訴孩子,未來是個競爭更激烈、更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你要跟得上學習的速度。

讓孩子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學習能力是100%肯定不會過時的。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五、應對改變的能力

在父母眼裡,公務員、銀行櫃員、教師等相對更安全更穩當的工作,才是首選。

實際上,沒有什麼工作是"穩定"的,真正能讓工作穩定的是個人的應對改變能力。

這個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最該思考的就是,當孩子未來面對改變的時候,他有沒有能力去應對,去解決。

所以,我們不僅僅要替孩子的基本生活操心,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應對改變的能力,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不要禁錮孩子的思想,鼓勵孩子去擁抱變化。

敢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六、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身心發展到一定水平,其實他們已經具備了自己解決問題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只是有時家長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無意識中扼殺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一能力,不要擔心孩子會做錯,最起碼能從中得到成長。

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穿哪件衣服,遊玩時讓孩子嘗試問路,摔倒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等等。

當然,孩子會因為缺乏社會經驗,認知不夠等原因,在某些事情上做不好或是做錯,這不要緊,父母在旁邊多引導、督促和鼓勵,可以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

相信,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就明顯能做得更好一點了。練習、鍛鍊的次數多了,孩子遇到麻煩事時,就不會慌亂無神,手足無措。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未來,當重複性工作被智能機器取代時,我們需要教會的孩子的,更應該是解決問題的內在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推理能力。

七、創新思維的能力

經濟研究專家郝景芳說,我們這一代人的下一代可預見的是將會與人工智能共處。人工智能時代的逐漸到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幾乎已經成了社會共識。

人類是機器的使用者,重複性、知識性的記憶必然會逐漸被設備代替完成。面對嶄新的世界,學習方式和思維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創新將走在改變的前端。

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行為時,要耐心、包容、讚美,還要鼓勵孩子多看、多聽、多探究,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好奇心,幫助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如,讓孩子自己制定壓歲錢的使用方案;允許孩子回答問題時有千奇百怪的想法,鼓勵孩子說出原由等等。

結果的正確與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可以通過這些活動積極動腦,讓他們的想法和創意得到鍛鍊和提升。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八、自我情緒和身體狀態感知能力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去年重慶公交墜入長江的事故,導致15人死亡。這場悲劇只因錯過站又不懂得剋制情緒的婦女,和同樣鬧情緒的司機起衝突。

如果,兩人稍微克制一下,悲劇就可以避免。

不能控制自己的壞情緒,最大的悲劇就是失去生命,有可能是因為和別人起衝突,也有可能是因為壞情緒被壓抑從而攻擊身體器官,引發癌症。

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我們得讓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緒,鼓勵和引導孩子把壞情緒表達出來,釋放內心;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遇到壞事爛人,如果退一步能保全自己,情緒再壞也要懂得剋制,事後再做打算。

未來的世界怎麼樣,我們不能預知,但任何時代身體健康始終最重要,沒了健康,失去了生命,其他一切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所以,培養孩子自我情緒和身體狀態感知能力,變得刻不容緩,也將讓其受益一生。

馬雲談教育:未來二十年,孩子須成為最好的自己,否則爭不過機器

果媽寄語

對於未來,有無數的可能。

我們無法時刻陪伴在孩子左右,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緊培養孩子在未來所需要具備的能力,讓他們去成為未來時代真正的主人!讓孩子成為一個社會優秀的寵兒。

你覺得,除了這些能力外,還有哪些能力,也要及早培養呢?歡迎留言區說說你的看法,一起交流


我是兩孩媽媽 - 果媽,一直從事教育行業,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及乾貨文,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