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看中國港灣如何在南亞基建市場通過角色轉變提升競爭力

看中國港灣如何在南亞基建市場通過角色轉變提升競爭力


經過多年辛勤耕耘,中資承包商憑藉技術實力和金融支持,已取代日韓,成為南亞市場的主流承包商。

其中,中國港灣1998年便進入斯里蘭卡市場,後成立境外斯里蘭卡區域分公司,分管馬爾代夫、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和斯里蘭卡南亞五國的業務(2016年,越南、老撾、泰國、緬甸和柬埔寨也被劃入該區域公司管轄範圍 )。中國港灣在南亞地區承包建設了大量基礎設施項目,涉及港口、公路、園區等。

作為在南亞深耕二十幾年的中資企業代表:

中國港灣對南亞基建市場開發有何更為深刻的認知?

為保證自身競爭力,面對市場形勢變化,中國港灣從企業長期規劃和戰略方面做何調整和轉變?

在市場開發和執行過程中,公司還有哪些困難和挑戰?

我們通過中國港灣斯里蘭卡區域分公司總經理張曉強的專訪,來一窺究竟。

關於市場分析


問:南亞市場有何特點?

答:南亞地區國家都曾是英國殖民地,具備完善的法律體系,但政府效率較低。

從經濟發展看,南亞地區在全球板塊上是個窪地。但過去幾年,南亞平均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印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的GDP增長都在6%-7%,斯里蘭卡也有4%左右。

這個地區人口基數很大,印度12億,孟加拉2億,勞動力資源充足。

過去七八年間,中國開始逐步往境外轉移產業,第一輪是向東南亞,慢慢這個趨勢蔓延到了南亞,因為東南亞的中低端製造業也開始有升級需求,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上漲,來南亞投資潛力很大。


問:中企相對於日本、韓國的工程承包企業在南亞有何優勢?

答:的確,2000年時,日韓企業在這裡影響力最高,過了八九年,中國企業已成為主導。包括在孟加拉,過去四五年中,中國承包商也已成為主流。

一開始中國企業佔成本優勢,後來我們開始拓展項目類型,從原先的港口建設轉為“上岸”,開始做公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成了樣板工程。港口建設較封閉,公路項目相對更開放些。也是從那時起,我們對這個市場的理解更加深刻。

以斯里蘭卡為例:

2006年,我們拿下第一條高速公路項目,從此成為這裡的主流承包商。

2009年斯里蘭卡內戰結束後還有一個變化,就是中國資金開始進入,

包括國開行的商業貸款等。

當時斯里蘭卡重建需要大量資金建設基礎設施,但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提供的資金有限,且週期較長,中國資金的進入讓大量中企得以在這裡投資,並站穩腳跟。藉助這樣的平臺,中企在這裡的管理運營能力也得到提高,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問:工程承包項目在這個市場的發展趨勢如何?

答:最初,工程項目都是注重所在國的重要基礎設施,以及國與國之間的互聯互通。這一步逐漸做好後,我們開始關注片區的規劃建設。

以科倫坡為例,雖然現在我們只有科倫坡港口城,但實際上科倫坡整個大的片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要推動,未來大量配套設施也要發展。一開始規劃的只是主要幹道,但未來還要考慮輕軌系統、垃圾處理、水處理基礎設施項目。

這幾年,

在南亞、東南亞市場有些國家也開始有這樣的趨勢,比如泰國提出的東部經濟走廊、柬埔寨的西哈努克經濟區,孟加拉國也想依託吉大港建設工業園區等等。


從承包商向投資商轉變


問:中國港灣在南亞、東南亞10個國家的佈局很多,如何考慮各個國別的策略?

答:工程承包上,我們還是比較關注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緬甸的機會,這三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相對來說還處於窪地。

但在印度,我們的模式正在改變,更多地從承包商轉變為投資商,從資本角度切入市場。尤其是印度自身承包實力就很強,過去20年,沒有一家外資工程承包商能在印度佔據主流位置。所以雖然我們在印度還有一些項目,但已逐漸向投資方向轉變。

斯里蘭卡國家小,基建需求高,負債壓力較大,我們在這裡的角色轉變也越發明顯,孟加拉國也在跟隨斯里蘭卡的步伐。


問:從承包商向投資商的角色轉變,在業務上有何具體體現?投資的領域具體有哪些?

答:目前斯里蘭卡區域總公司每年合同額約有40%多投資有關。

關於投資的領域:

第一個是交通基礎設施,如港口、路橋等項目投資,路橋項目已經有落地的了。

電力、水處理基礎設施方面也有些投資,這些以政府為主體採購的項目風險較小,也較穩定。

另外,地產板塊,我們在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的一個酒店集團投資了一個度假村。不過,地產方面的投資還是比較謹慎,競爭優勢也不明顯,我們更願意做一些特色性項目,比如旅遊業相關設施。

在孟加拉,我們在吉大港投資了工業園區,規模較大。單講工業園區的投資收益是比較低的,但它可以為未來發展提供很大幫助。隨著許多產業入駐,作為平臺,我們可以對不同產業有所瞭解,有好的產業也可以通過入股進行投資。


問:從投資項目合作模式看,你負責的這些市場裡,PPP模式是否成熟?

答:不完全成熟。我負責的區域這10個國家裡,以前大部分項目都以國家政府的投資為主

,在越南、緬甸、泰國和印度,也有一些私人企業投資的項目,但也出現了一些私人投資商無法履約的情況。經過多年經驗積累,大部分國家逐漸開始採用PPP模式。

比如印度許多項目都轉為PPP,把一部分投資商無法承擔的風險分攤給政府。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也在學,但目前還沒有成功案例,也沒有成熟經驗。世界銀行正在幫斯里蘭卡成立委員會,專門做PPP項目研究。

實際上,這樣的項目不是直接從別國引進就可以實施,當地法律還需要完善,人們的觀念和思想也要轉變。


問題與挑戰


問:在南亞市場深耕多年後,現在還有什麼困難和挑戰?

答:政治環境的不穩定

還是為企業帶來了不小風險,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也會對業務有影響。另外,這裡政府的效率確實還比較低。

從內部來說,從承包商向投資商轉變,使我們對人員素質要求更高,不僅要求他們在專業上有紮實基礎,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現在我們對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正在降低,反而需要多專業背景的人才,尤其是投資、公共關係等專業背景。我們想發展投資業務,如果人員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業務面臨的風險便很大。


問:海外人員管理方面,是否難度比較大?

答:當然會有些文化差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企業走出來,也應該更加國際化,然後逐漸屬地化,一流的全球企業在各個市場僱傭的大部分都是當地員工。

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儘可能地和國際接軌,也儘可能地進行文化融合。我們不能完全以中國人的角度看待當地員工的工作風格,也不能以本地人的思維看待中國企業,這需要磨合。

從斯里蘭卡區域總公司的情況看,我們有許多優秀的本地員工,他們真正地在發揮作用,但我們還要思考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多職業發展路徑作為這裡的外企,我們提供的待遇和條件都不錯,團隊建設也讓本地員工對我們認可,專業技能上他們也接受了很好的培訓,但從長遠來看,我們要考慮如何解決他們長期職業規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