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思考:賣油翁,多管閒事嗎?

《賣油翁》是北宋文豪歐陽修的名篇鉅作,入選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賣油翁現身說法,闡釋熟能生巧的道理。

但是,讀完課文,學生們都對賣油翁的人格品性產生了質疑,大家都說:

賣油翁,完全就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頭,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說法。認為賣油翁就是一位“唯恐天下不亂”的庸人。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學生們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俗話說,非禮勿視,雖然說陳堯諮並非“非禮”,然而,人家一大老男人在自家院子裡射箭,你一個賣油老倌,不去賣油,要看啥呢?這不好比,一個學生原本要去上學,看見兩個老人在下棋,就呆在一邊看,都忘了自己的任務和身份。當然,老倌可能還會說,我只是碰巧在陳康肅公家院子外面歇歇腳,擦擦汗。這也可以理解,但關鍵是你看就看吧,還非要“睨之,久而不去”。什麼是“睨”,課文註釋上說是“斜著眼看”。完全就是一副小傲嬌的模樣,“咦,你那也叫射箭?”鄙視、不屑、自得之神情不難想象。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睨之,久而不去

2. 再看兩人的對白。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好吧,為了更好地理解賣油翁的形象,我們把他們的對白內容換上一換:

康肅問曰:“你也知道唱歌嗎?我唱的歌不好聽嗎?”翁曰:“沒什麼嘛,只是唱的多罷了。”康肅忿然曰:“你敢輕視我的歌喉!”翁曰:“憑我喊牛回家吃草就知道了。”

如果還是不能理解,把陳康肅公換成周杰倫,換成劉德華,然後你再來讀讀。康肅固然惱怒,實則可以理解:我好好地射箭,關你屁事,你一個賣油的非要在旁邊冷笑幾聲,和你交流一下,直接不給任何表情,都是“翁曰”,想象一下“翁”如何“曰”的?冷笑?自負?不屑一顧?眼望遠方?都有可能。那麼,這樣看來,老倌的行為就越發不可理解了。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康肅的驚訝

3. 更何況,賣油翁也不該以酌油之事和人家射箭之事相比較啊。這不就如,寫字的和刺繡的一較高下,舞劍的和舞龍的互拼高低,理髮的和畫眉的互不相服。這能比嗎?你賣油翁如果覺得人家康肅“發矢十中八九”不夠精準,你完全援弓射箭,“百發百中”,方顯得出自己的好本領來。鑑於此,有學生認為,文末康肅“笑而遣之”之“笑”,是無奈的笑,是“秀才遇到兵”後笑。

如此看來,賣油翁到底是難逃“狗拿耗子”之嫌了。然而,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躺著也中槍的“小明狗”

後來,經過分析和交流,學生又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

首先,賣油翁“釋擔而立”,立於康肅院外,自有道理。要知道,陳堯諮當時為朝廷政要,院子寬敞且不說,或許,院外植有高樹,灑下陰涼,賣油翁就在樹蔭下歇腳擦汗。那麼,為何要“睨之”呢?學生認為,賣油翁既然釋擔,那麼,在觀看欣賞康肅射箭的同時,也要招呼自己的擔子,一邊看遠方的箭,一邊還要盯著腳邊的油,因此,就會產生錯覺,認為賣油翁驕傲自得,不屑一顧。至於“但微頷之”,極有可能是賣油翁看懂了陳堯諮的技法高超,覺得陳堯諮的本領出乎自己的意料,或許,賣油翁覺得為官者無暇舞槍弄棒,想不到陳堯諮的射術如此高超,職業使然,便點頭認可。

卻不料,賣油翁的一系列舉動(陳堯諮居然能發現院外有人觀看射箭,倒是真真“自矜”的可以),讓陳堯諮忍無可忍。試想:陳堯諮身邊都是一些阿諛奉承之輩,平時只會拍手叫好,哪裡容得下“睨之”“微頷之”的行為出現,所以,他一上來,就連用兩個反問句,咄咄逼人,“你也懂射箭嗎?我射得不好嗎?”第一個問題,極盡狂妄蠻橫。所以,才出現了賣油翁不卑不亢,氣度雍容地回答和舉動。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賣油翁的自白書

最後,我們把陳堯諮的暴躁蠻橫,傲慢無禮和賣油翁的不卑不亢,淡定從容一比較,就很明顯地看出,歐陽修寫這篇文章,真實意圖其實是告誡人們:做人,要有紳士風度。衝動,只會為失敗買單。

賣油翁,真的是一位多管閒事的老倌兒嗎?

紳士

這樣來看,賣油翁還真不是多管閒事;反倒是陳堯諮,一屆官員,在一個賣油翁這樣的小人物面前盡失風度,顯得尤為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