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副標題:精神哲學中的精神究竟指的是什麼?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精神好比電腦的操作系統
你的意識行為都被精神規定
知道精神是什麼
你才能說
做自己

前言;

如果你要做自己,你就必須明白,究竟我們的精神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意識、行為都被它規定

也只有瞭解了精神,你才能做自己.

一句話概括精神:

當我們去認知萬物的時候,萬物其實都已經是我們精神中的統攝之物了,也可以說我們感知的外物都是被我們的精神扭曲過的.

比如說:你在郊外看到一隻孤零零的野貓,你覺得它很孤獨、很可憐,但你一定是以你自身所感去判斷這隻貓是怎麼想的,而它本身究竟是什麼樣,你根本不知道,這就是萬物都在我們精神的統攝之中.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精神就是一個整頓外物可感屬性的邏輯系統.,也就是客觀本真的事物以及被我們的精神扭曲為我們能夠理解的樣態,精神也稱為一切萬物感應屬性的總稱(唯獨在人類這裡表達為精神).

要真正弄清精神的含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01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本體或始基質料?

本體論是古希臘哲學階段的核心,主要就是追究組成客觀萬物的那個組成質料(組成單元)、客觀本體是什麼?

分為兩路進行探究:

一路是“質料因”(即唯物論)

也就是把任何我們主觀所感知到的實物進行無限切割(這裡忽略主觀意識),一直切割到不可切割為止,由此追究到分子、原子、粒子乃至現代無限可分的基本粒子.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但直到追究到現代,那個絕對的客觀本體也沒有真正追究到,於是暫且定“奇點”(即現代物理上所說的那個無可言說的奇點)作為那個始基本體,但這個奇點只是一種基於當前人類認知的極點而武斷假設的,因為奇點還可以分

--此可稱之為自然哲學.

但就算是如此追究,也只是基於我們人類的主觀精神統攝進行的追究,最終還是逃不脫人類的主觀思維邏輯,也就是說永遠都找不到那個絕對本體究竟是個什麼

另一路從“形式因”追究(即唯心論)

形式因也可以理解為萬物都是屬性存在,比如結構屬性、感應屬性等,因為人類的主觀精神只能觀照屬性存在,而絕不可觸及無屬性的存在,於是在古典哲學時期甚至明確指出客觀本體不存在,萬物都是人類精神感知中的屬性存在,因為那個客觀本體的質料根本找不到,所以人類只能從不變的屬性中去尋找客觀世界的本真究竟是什麼樣.

(屬性:對一切外物能用言語形容的都叫屬性)

如畢達哥拉斯的數論、歐幾里得的形論、柏拉圖的理念,都是對本體存在的表達,但根本仍舊是我們的邏輯形式,只不過此時的外物已經不是客觀的存在,而是變成了我們意識中某種認知圖景.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此可稱為邏輯學

也就是說,我們無論以何種方式去追究本體,我們始終都無法觸及本體,在此我們就可以將本體理解為一個無法用任何言語、邏輯、形似去框範的一個存在,也就是無論我們做什麼都無法觸及真正的存在.

對任何本體的認知只能通過對其可感屬性來進行認知,真正的本體根本無法直接觸及,也根本找不到本體的組成質料和組成單元究竟是什麼,這樣也證明任何存在都是受到規定的.

02

精神與本體的關係

任何萬物都有自己的“屬性”,比如一個籃球,是圓形、褐色等等形容詞去形容它,但是拋開這些人類的用語去形容外,他確實是一個實際的本體存在,但是它的客觀本體卻不能用言語去形容.(不要去深究我字面的意思,而是去感受字面背後的那種體會、感覺)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如果實在難理解,你將精神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層附著在本體上的附著物,任何物類只能觀照這層附著物,也就是隻能去觀照這個存在物的可感屬性,而本體是決然觸及不到的.

為了方便理解,我再舉一不恰當的例子:

“比如我們人類識別一串鑰匙,人類可以分為主體本體和精神,鑰匙也分為客觀本體和可感屬性,但是主體本體與客體本體之間是無法進行直接對接信息的,精神與客觀本體也無法直接對接信息,唯一的方式就只能是人類的主觀精神去識別鑰匙的可感屬性,也就是我們目光所及、觸及的都是鑰匙的顏色、大小、性狀等,卻根本不能觸及鑰匙的本體究竟是什麼”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就因為人類只能去觀照精神中的存在者,於是古典哲學一直在“知”與“在”的漩渦中掙扎而不得,從笛卡爾到康德也從未說清楚精神的源頭是什麼,既然無法說清楚精神,那本體也絕觸碰不到)

在這裡,對精神的理解,大家不要因為這些例子、用詞產生誤解,而要真正的琢磨這個邏輯背後的精神是什麼?

因為哲學上的精神是很難用言語去表達清楚的,我只能用這個不恰的例子來稍微對精神進行一個不是很恰當的表述,以方便理解.

03

精神是怎麼來的?

這是古典哲學家,包括笛卡爾、康德、休謨等一批哲學家一直在追究的,但是直到黑格爾用辨證論武斷的提出精神是絕對精神,對精神的來源討論由此終結為止,也從未說清楚精神的由來、淵源,也根本不瞭解其規定性.

但是今天

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一書,明確的指出,精神來源於本體自身的存在性,也就是客觀本體本身的存在性一步一步延伸出了精神,精神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有發生源.

精神的發生源在書中表達為:“感應屬性代償增益”

什麼意思?精神存在”或“感知能力”的自然發育歷經瞭如下的漸進過程:

感應(理化階段)→感性(原始低等生物階段)→知性(脊椎動物階段)→理性(人類文明符號化以後);且在任一後項之中都無例外地包含著各前項,並以全部前項作為自身的基礎和支配項.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不同層次的物類都有著不同的感應外物的方式,而這些感應方式背後都有自己的邏輯整頓系統,而人類的精神就是這些物類感應屬性的總和在人類層次的共和表達,只是因為符合簡一原理,而形成自動化,就無法直接呈現.

這就是精神的發生脈絡,精神是前體物類感應屬性一步一步疊加、整合、變異而成的結果.

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

精神是存在本體的存在性延伸、生髮,是客觀本體為實現求存而對應派生的一種屬性,精神絕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先有“在”,後面才有精神,也就是說精神在這裡已經不是跟本體的對立,而是一系演化出來的,是存在本身的性質逐步演化出來的.

04

精神的進一步理解

如果你對精神的理解還是有一些理解偏差.

我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給電腦不是隻輸入的“0”和“1”?但是我們居然可以在電腦上看到非常逼真的畫面,各種山山水水、人類萬物等都能有非常具象的表達,但是你要知道的是我們僅僅輸入的是“0”和“1”,所以為什麼會呈現逼真的畫面?就是因為電腦背後一個電腦系統,它將“0”和“1”整頓為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樣態.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而精神同樣是如此.

我們收集到的無非是光量子、不同波長的震動波,但是它將這些信息整頓為一個炫彩繽紛、鳥語花香的世界,而假如我們的眼睛是一光譜儀、震頻儀,那麼我們的世界該是多麼暗淡無色,更重要的是不利於生存,所以精神是有先天規定性的.

就此可以將精神理解為一個邏輯整頓模型.

比如你看到一個杯子,這個杯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在你腦子裡形成的圖景,就是你這個邏輯整頓的結果,但是這個杯子本體是什麼?你根本無法觸及,但是這已經不重要.

人有人類的精神,蝙蝠有蝙蝠的精神,海豚有海豚的精神,精神是任何生物的一套主觀邏輯整頓模型,而這個邏輯整頓模型是以維護載體存在為其規定,所以你的世界圖景一定不同其他動物的世界圖景,哪怕就是人類,由於自身的文化的侷限,對世界的圖景也都是不一樣的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但無論是誰的精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一定都是局部的,絕不可能真正絕對客觀.

你精神對世界的認知圖景也將直接決定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萬物;如何處理你所接觸的任何事情.

由此你會發現不同的人的行為、意識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因為其精神是不可能一樣的,而精神本身的組成是多因素構成的,但無論怎樣,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

無論你的精神是如何的一個邏輯整頓系統,它最大的目的就是維護你的正常生存,也就是你精神所發出的任何一個指令都是為了讓你能夠正常的生存.

對此,我們對古典哲學一直追究的“知”有了一個明確的發生淵源的,縱向深度的理解,從此不再陷入“知”和“在”的二元對立之中,而此刻的西方仍在“知”和“在”的泥淖中不停掙扎著.

一文看懂王東嶽先生書中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對於這個突破,我們不得不致敬我們的王東嶽先生,他將哲學真正的推上又一個前人無法跨越的高度,關於這一點我們另做文章分析.

由此,真正屬於中國的哲學時代也即將到來!

注:關於哲學上術語要靠讀者去感受,而任何對哲學具體的術語的解讀,都無法真正完整的表達出原意,所以這篇文章我希望各位不要去深究具體的言語、例子,而是去感受那個背後的含義,那個過程才是真正的哲學感.

一定不要去在意具體的言語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