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湖北咸寧補述》之咸寧與溫泉

《咸寧補述》 之 咸寧與溫泉

湖北咸寧市成立於1983年8月19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GWY關於湖北省地市行政體制改革方案的批覆(83)國函字164號] 正式撤消咸寧縣,設立咸寧市(現咸寧分為咸安區和溫泉區)。 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咸寧地區的北部,東西寬58公里,南北 長41公里。地跨北緯29度39分至30度02分、東經114度06分至114度43分。 據記載咸寧由永安鎮和溫泉鎮組成。

永安鎮歷史悠久,據《咸寧縣誌》(清光緒八年修篡)記載,唐太宗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割江夏南境金城、豐樂、宣化三鄉置永安鎮,後改鎮為場,又於南唐李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升場為縣,始為縣治。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寢諱,始更名為“咸寧”。

咸寧歷為鎮、場、縣治所,是“達黔粵之要途,為武鄂之前屏”(《湖北通志·輿地志》十三)。《咸寧縣誌》雲:“明初,鹹故無城。”城池是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496—1499年)創建。後數代重修,始具規模。今古城已毀,僅存殘基數段但仍保有東、南、西、北各門之稱。 永安鎮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古書有這樣的描述:“其間山川秀麗,人物詳符”。又說:“萍溪傳北海之雄文,潛石留雅川之仙蹟。”“山名相嶺,人傑由於地靈;水號帶河,脅流夾乎腋渚”。這樣一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美麗地方,無怪乎清人孟佐盛作《八景合詠》雲:(八景為淦川八景) 天開圖畫四時濃,結侶尋芳勝蹟逢。峻嶺雲移臺畔月,長堤柳襯道旁松。樵歌半落金蓮池,清籟偏和曉寺鐘。任是桑麻遍野綠,也都作態綴山墉。

溫泉鎮位於咸寧中偏西部。以流經鎮西南部淦水月亮灣河段中有數處溫泉而得名,以秀麗的風景及礦泉而著名。 鎮內的潛山和溫泉山為咸寧的歷史勝蹟。 潛山,聳立於鎮西南部淦水月亮灣河段南岸,東高西低,素有“虎頭”之稱。唐開元年間,在其東坡建有“潛山寺”現早已蕩然無存了。 溫泉山,淦水月亮灣河段北岸(195醫院所在地),與潛山隔淦河遙相呼應。在淦河月亮灣段,兩側有大小溫泉泉眼14處,自溢地表的熱泉常年水溫在50° C左右。 據《咸寧縣誌》記載,在宋朝時,潛山及其周邊就有“三臺”“八景”之說,其中“八景”之中的“溫泉沸波”和宋人王甫龍贊“八景”的詩中有:“溫泉沸波宜沐浴”之句,均指這裡的溫泉而言。現“三臺”“八景”中只有“溫泉沸波”依然流淌,見證著千年世事的沉浮與歷史的滄桑! 咸寧溫泉,一名沸潭,又名輿東泉。勃沸於潛山與溫泉山之間的淦水月亮灣段河床。《咸寧縣誌》上是這樣描述熱泉的:“由潛而北,石怒水激,兩山夾峙,溫泉出焉。五十步外,已氣蒸如坐暖室;從石隙探之,沙沸泡起滾滾上,熱如釜”。又云“熱可以淪雞,瘡瘍浴之輒愈”。 據檢驗熱泉水系硫酸鈣型弱放射性氡礦水,蘊藏量豐富。有人推斷熱泉水為來自潛山(247米)背斜兩翼斷裂構造帶深循環的地下熱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