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戰國時期七國的始祖的名字是什麼?

布衣評史


戰國時期的七國其實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由於兩週實行分封制,所以周王朝境內有大量的諸侯國,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七國始祖又是誰呢?

秦國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國的國號來自於地名,西周時期的秦人的首領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馬有功,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族稱,建立秦國,史稱“嬴秦”。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秦始皇統一後,仍然以秦為國號。

贏姓部族由來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國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顓頊。顓頊的後代大費和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以後,大費便留在舜帝的身邊,為舜帝馴養和調教鳥獸。舜帝讚賞大費的功勞,就賜姓為嬴,這就是嬴姓的由來。因為大費善於調教鳥獸,人們又叫他柏翳(伯益)。

大費生有兩子,分別叫大廉、若木。

若木有個裔孫叫費昌,他所處的時期正是夏桀時期。費昌受不了夏桀之暴,便離開了夏朝,投奔了商湯,專門給商湯駕車,輔助商湯滅夏立商,成為商朝的功臣。

大廉玄孫中衍,為商帝太戊駕車,太戊又把女兒嫁給了他。 嬴姓部族因此成為商朝的貴族。

中衍有個玄孫叫中潏,住在西戎族生活的地方,替商朝保衛西部邊陲。中潏生子蜚廉,蜚廉有兩個兒子:惡來和季勝。蜚廉與惡來助紂為孽依附商紂王,周武王伐商,蜚廉和惡來被殺。

西周建立後不久,周武王死,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國政交由周公旦。此時以紂王之子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勢力聯合武王三弟發動了三監之亂,嬴氏部族也有人參與。周公總共征服熊姓嬴姓之族有十七國。

秦國成為諸侯國

惡來有個弟弟季勝,季勝有個兒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信。

孟增有個孫子叫造父,造父很善於駕馭馬車,不但為周穆王駕車,並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今山西洪洞),這就是趙國由來,所以秦國與趙國本是同一先祖,一脈相承。

周孝王時期,造父有個侄子大駱住在犬丘。大駱的次子非子被周王朝安置在汧、渭之間管理馬匹,馬畜蕃息。非子(伯益十六世孫)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為“秦嬴”,後人稱他為“秦非子”,秦國曆代國君認秦非子為秦國立國者,為始祖。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但當時秦國只是作為西周的附庸國,並不是諸侯國。

秦非子畫像

周幽王時期,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驪山下殺死了幽王,西周滅亡。犬戎大軍盤踞於鎬京,秦襄公與衛武公、晉文侯、鄭武公共率兵營救西周,立幽王故太子宜臼為天子,是為周平王,以保衛社稷。

公元前769年,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騷擾,把都城向東遷到洛邑。秦襄公帶兵護送周平王至新都。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開始建國。周平王還說:戎人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戎人,這些土地就歸秦國,平王與秦襄公立下誓約。秦襄公時才使秦國成為諸侯國(伯爵國),跟其他諸侯國互通使節,互致聘問獻納之禮。

楚國

楚國是周朝時期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

楚人就是荊蠻,最初起源地在河南新鄭,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

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是玄帝顓頊的後人。

商朝末年,楚人首領鬻熊參與周文王姬昌的起兵滅商,《史記》記載:“鬻熊子事文王,蚤卒”。

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

所以楚國的始祖是鬻熊。

齊國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是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位於今天山東。

姜姓呂氏齊國始祖是姜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姜太公,封神榜裡的姜子牙,應助周武王建立周朝,應功被封諸侯國。所以齊國姜姓始祖是姜尚。

田齊始祖叫陳完,為了避禍投靠齊恆公,因古代“陳”“田”音相近,所以也叫田完,公元前391年,田完後世田和廢齊康公,自立為國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

燕國

燕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周武王十三年,燕國始祖召公姬奭跟隨周武王發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軍,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他的弟弟召公姬奭封在薊地(今北京),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所以燕國的始祖為姬奭。

趙國

趙國建國君主一脈和秦國君主贏姓本是同一祖先。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 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章,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

秦趙王族是同一祖先伯益(大費)的後人,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帝賜為嬴姓,其部族為嬴姓部族。

夏朝末年,伯益的五世孫費昌棄夏投商,為商湯駕車,輔助商湯滅夏立商,成為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為商朝貴族,世代輔佐商朝。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紂,嬴姓部族的惡來與父親蜚廉一起為紂王效力,惡來後被周武王所殺,失去了贏姓宗主之位。

在周王室的安排下,惡來的弟弟季勝擔任蜚廉贏姓族人的宗主。季勝有個兒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信。孟增有個孫子叫造父,造父很善於駕馭馬車,不但為周穆王駕車,並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今山西洪洞),他的後人以趙為氏,是趙國的始祖。周孝王時期,造父有個侄子大駱住在犬丘。大駱的次子非子因造父舉薦被周王朝安置在汧、渭之間管理馬匹,馬畜蕃息。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非子便以封地為氏,為秦國始祖,所以秦趙王族本是一家。

魏國

在兩週時期有兩個魏國。

第一個魏國是西周初期周成王封的諸侯國,首任國君失載。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所以第一個魏國的始祖是失載。

第二個魏國是在東周後建立的,始祖是畢萬,畢萬的始祖是畢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因為封國在畢地所以姓畢。畢國在西周末期亡國,畢萬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受到重用,晉升為大夫。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命畢萬滅姬姓魏國,並把魏國屬地封給畢萬,畢萬以魏為氏,才有了後來的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所以戰國時期的魏國始祖是畢萬。

其實兩個魏國的王族和周王族是同宗,都是姬姓。

韓國

韓國建諸侯國也有兩個時期。

第一個韓國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的諸侯國,始祖是周武王的庶子,周成王的弟弟,性名不詳,西周滅亡後,晉國吞併了韓國,西周時期的韓國滅亡。

此後,晉國君主將原韓國的領土賜予了曲沃桓叔的兒子姬萬,他便以封地韓作了自己的新氏,號為“韓萬”,晉國韓氏的歷史便是從韓萬開始的。所以戰國時期的韓國始祖是姬萬。


縱湖秋色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那麼這七國的始祖都是誰呢?


齊國始祖田完



戰國時期的齊國有別於春秋時期姜姓呂氏齊國(始祖姜尚),是由齊國相邦田和推翻姜姓齊國建立的田氏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春秋時期,陳國公子完為避禍投奔齊國,得到齊桓公的接納,被封為工正,並改姓為田。公元前489年,田完後裔田乞發動政變,驅逐了把持朝政的高、國二氏,擁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田乞自立為齊國相邦,並令田氏家族代代掌握了齊國相邦之位,齊國的大權至此落入田氏之手,姜姓齊國的國君也逐漸淪為田氏的傀儡。

前391年,齊國相邦田和廢齊康公,並於前386年將他放逐於海島上,田和自立為國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冊立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田和就是田氏齊國第一代國君齊太公。

韓國始祖韓康子



韓國的先人早在春秋時期便是晉國的大夫,韓氏是周武王後裔,遷入晉國後被封於韓原,韓人以封地為姓,始有韓氏。韓康子時期,韓氏勢力在晉國得到極大發展,成為與趙氏、魏氏和智氏鼎足的力量。

春秋末期,韓康子聯合趙襄子、魏獻子於公元前433年暗殺智伯,並瓜分智氏的土地,最後將早已沒落的晉國的土地瓜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晉亡後,周威烈王於公元前403年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韓國建立於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30年為秦國所滅,共立國173年,國力最鼎盛時期在韓昭侯時,任用申不害變法,韓國國力大增,十數年間無諸侯敢犯。

趙國始祖造父



趙姓得姓始祖造父,負責為周穆王駕車,後在平定徐國徐偃王之亂中立下大功,被周穆王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造父以封地為姓,稱趙氏,造父就是趙姓得姓始祖。

造父的後代叔帶,因為不滿周幽王的昏庸而投奔晉文侯,至此便在晉國落腳,逐漸發展成望族。公元前454年,叔帶之後趙襄子趙無恤,聯合韓、魏兩家滅掉智伯並瓜分了智氏的領地。公元前403年趙烈侯趙籍聯合韓康子、魏獻子瓜分晉國土地,被周威烈王封侯,趙國建立。

趙國於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共立國181年。

魏國始祖畢萬



魏氏的的先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萬,畢公高封國在畢地,但畢國很快為西戎所滅,畢氏淪為平民流落民間。春秋時期,畢公高之後畢萬投奔晉獻公,得到重用被封為大夫。前661年,畢萬受晉獻公之命滅姬姓魏國,晉獻公把魏地封給了畢萬,畢萬就以封地為姓,成為魏氏之始祖。

公元前453年,魏桓子聯合趙襄子、韓康子滅掉智氏,並瓜分了智家和晉室的土地。公元前403年,魏與韓、趙一起被周威烈王封侯,魏國建立,魏文侯魏斯是魏國第一任君主。

魏國於公元前403年建立,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共立國179年。

燕國始祖召公奭



燕國是周朝時期的周王室諸侯國,始祖召公奭是周武王姬發之弟。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之後,其弟召公奭被封在燕地,召公奭即燕召公。

在戰國七雄中,燕國存在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勢力也較弱。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攻打遼東,燕國無力抵抗,燕王喜被俘,燕國滅亡,總計立國時間長達822年。

秦國始祖秦非子



秦國的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之子惡來之後,在周朝負責養馬之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分封在秦地,都秦邑,秦國建立。周平王東遷洛邑,秦襄公因有派兵護送之功,被封為諸侯,秦國至此正式躋身周朝諸侯國之列。

秦國長期是西方的大國,秦穆公時期滅西戎12國,拓疆達千里,逐漸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用十年時候先後滅亡六國完成了統一。

楚國始祖熊繹



楚國是先秦時期唯一的南方大國,以長江流域為統治中心。周成王時期,熊繹在周都鎬京受周天子分封南蠻之地建立楚國,熊繹即楚國之始祖。

楚國建立之初,只是一個方圓五十里的小國,但熊繹很有作為,在位期間發展生產擴大疆域,經過幾代楚國國君的努力,楚國疆域不斷擴大,國力也不斷增加,成為南方大國。

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莊王時期楚國國力達到鼎盛,成為春秋霸主。進入戰國後,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成為與齊、秦一樣的強國。公元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


大國布衣


【齊國】——始封之祖為太公望呂尚,姜姓,呂氏(一說先封於呂〈今河南南陽〉,故以呂為姓),西周開國元勳,俗稱姜子牙、姜太公,為炎帝后裔。太公望因佐助周武王克商功著,待平定東夷後,受封於齊。前379年,齊康公去世,田氏正式代齊,太公望之姜齊傳至此止。田齊始祖陳完為春秋初陳國公子,陳厲公少子。前672年,陳國內亂,陳完懼禍而投奔齊國,齊桓公任之為工正,陳完改姓氏為田氏。其後世子孫勢力日盛,盡逐姜齊世卿國氏、高氏、弦氏、晏氏,自為相國專齊政。春秋末年,齊國君權漸為大臣陳氏(即田氏)所奪;前391年,田和遷齊康公於海濱。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認田齊為諸侯。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姜齊亡,田氏遂卒有齊國。田齊的開國君主為太公田和。

【楚國】羋姓,傳說其始祖為祝融氏,乃五帝高陽氏之苗裔,帝嚳時任火官。楚國始於鬻熊,鬻熊事周文王;傳三世至熊繹,周成王(一說周康王)封熊繹於楚。

【燕國】——燕國始祖為召公奭,姬姓,周文王庶子。周武王克商,封弟召公奭於燕。

【韓國】韓與周同源,姬姓。其始祖名姬萬,事晉為大夫,稱韓武子,受封於韓原(在今山西河津市東北,一說在今陝西韓城市南);故以封地為“韓”氏。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冊命為諸侯;開國君主為韓景侯姬虔。

【趙國】趙與秦同源,嬴姓。趙始祖為“中衍”,曾事商王,為太戊御。其後世蜚廉有二子,一子名“惡來”,後世發展為“秦”;另一子名“季勝”,後世發展為“趙”。季勝曾孫名“造父”,事周穆王,受賜趙城,“趙”之名即由此始。傳七世至叔帶,入晉事晉文侯;又七世至趙衰,事晉文公成就霸業,其勢漸強;經趙盾、趙朔、趙武、趙鞅,漸專國政。前453年,趙、韓、魏“三家分晉”(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冊命趙籍、韓虔、魏斯列為諸侯),趙開國君主為趙烈侯趙籍。

【魏國】魏為姬姓,其始祖畢公高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克商後,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此後遂以“畢”為姓。其後人畢萬於春秋時事晉獻公,助晉滅魏(魏原為姬姓之國,周武王所封,在今山西芮城市東北),獻公以其地封之,為晉大夫。前651年晉獻公去世,諸子爭立,晉內亂;畢氏乘機以“魏”為號。三家分晉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為魏文侯魏斯。

【秦國】嬴姓,先祖出自顓頊;傳至非子,居犬丘(今陝西興平市東南)。非子乃嬴姓部落首領,為周孝王在汧渭間養馬,受封於秦(今甘肅清水縣東北),為周附庸,號“秦嬴”,“秦”之號始自此。周宣王以非子曾孫秦仲為大夫,攻西戎,被殺;其子莊公破西戎,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今甘肅天水市西南)。周幽王被犬戎攻殺後,秦襄公以兵護駕周平王東遷,平王封之為諸侯,賜以岐山以西之地,享諸侯國之禮,國力日強。


風光藝境


正所謂萬宗歸一,戰國七雄的始祖都是黃帝,他們都是黃帝后裔,皆是貴族出生。秦國、趙國均為嬴姓,秦國始祖惡來、趙國始祖季勝,這兩人的遠祖都是伯益,而伯益是黃帝六世孫。韓國、魏國、燕國三國皆是姬姓:韓國始祖是韓武子,原本是晉國公族;魏國始祖是畢萬,畢萬是畢公高的後裔,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燕國始祖是姬奭,召公奭是周武王的弟弟。周王朝的始祖是后稷,而後稷是帝嚳的兒子,帝嚳是黃帝的曾孫。楚國始祖是鬻熊,他是帝高陽的後裔,高陽就是顓頊帝,顓頊是黃帝的孫子。

戰國七雄雖然並稱七雄,當是他們的歷史並不一樣長,比如韓、趙、魏三國最年輕,此三國是公元前403年才建立的;歷史最久的當屬燕國,它是西周王朝建立後第一批分封的姬姓諸侯,血統十分純正。齊國跟燕國的歷史一樣長,但是齊國分為姜齊與田齊,姜齊是姜子牙的後代,田齊則是陳國的後代,可以說田齊跟三晉的歷史一樣年輕。楚國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它是周成王時代分封的,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從西周一直延續到秦朝。秦國的歷史不長也不斷,它是東周的開國諸侯,因為勤王有功,護駕得力,因此才得以立國,歷史有五百餘年。

燕國是皇親國戚,因為血統高貴,所以得以封國,燕國長久偏居燕山,以王室帝胄後裔自居,因此長久以來燕國都不強不弱,直到田齊攻入燕國,打得燕國醒了,才開始崛起了一段時間。周武王伐紂之時,楚人派了八百勇士參與,後來受封丹陽,領地為50裡的子爵國;後來楚人不斷掘起,終於成為一個地跨五千裡的大王國。齊國傳承日久,後來田氏取代了姜氏,成為齊國的新主人,這是一場沒有流血的政變,成功的秘訣在於田氏有錢。晉文公創立三軍六卿制,六卿漸漸架空了晉國公室,六卿相互兼併,最終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

大禹死前,指定伯益為繼承人;大禹的兒子夏啟殺了伯益,建立了夏朝。嬴族從此與夏朝結了樑子,夏朝分封伯益的兒子若木為徐國國君,嬴族從此遠離夏朝。商湯革命時,嬴族舉兵助商滅夏,最終嬴族成為商朝望族;周武伐紂時,嬴族保商擊周,被周武王誅殺了嬴族首領惡來。周武王怕嬴族造反,於是將嬴族遷至西陲之地養馬戍邊,成為王室的奴隸部族。造父幫助周穆王平定徐國叛亂後,造父受封趙邑,成為趙氏始祖,造父是季勝的後代。嬴非幫助王室養馬有功,受封秦邑,號嬴秦,祭祀嬴族先祖。後來周平王東遷,秦人千里勤王,又千里護駕,最終周平王允許秦人立國。


大秦鐵鷹劍士


三家分晉後,戰國時代開啟,趙、魏、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宣告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齊國(前1044年—前221年)

齊國是周武王分封的諸侯國,始封國君為姜子牙。他助武王伐紂,是周朝開國功臣,被封在齊國,疆域為位於今山東。姜氏齊國傳到齊康公時,被大夫田和取代。

姜子牙的始祖源於炎帝,是呂國伯夷之後,姜氏齊國存在658年;媯(gui)姓田和的始祖源自上古舜帝,而田氏則是來源於陳氏,鳩佔鵲巢的田齊存在了165年。

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

楚國是先秦時期的南方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商朝末年,楚國先祖鬻(yù)熊老師的身份輔助周文王起兵滅商,併成為周初的首席火師。他乃顓頊之後裔。

到了周成王時,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勞,分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始建楚國。楚國羋姓熊氏國君屬於顓頊五世孫季連的一脈,楚國共傳47位國君,享國892年。

燕國(前1044年—前222年)

燕國是周武王分封的諸侯國,始封國君是武王的弟弟姬奭(shì),因采邑位於召(岐山),因此也被稱為召公。他一直在鎬京輔佐成王,其長子姬克管理燕國。

燕國姬姓燕氏源自於黃帝,因其居於姬水而得姓,周天子也是出自這一脈。在姬奭被分封到燕地後而得燕氏,他還是召、邵姓氏的來源。燕國共存在了822年。

韓國(前403年—前230年)

韓國是三家分晉之後形成的諸侯國,其創始者是韓康子,他是晉國六卿之一,其五世祖是晉國趙氏家臣韓厥。韓厥的四世祖韓萬是曲沃桓叔的庶子,被封於韓地。

姬姓韓氏一支原為晉國大夫,晉國原名為唐國,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封於此,他的兒子燮即位後改國號為晉,韓國君主也是出自晉國宗室。晉國共存在了173年。

趙國(前403年—前222年)

趙國也是三家分晉之後形成的諸侯國,趙國的始祖是趙衰,他是輔佐晉文公稱霸的五賢士之一。趙衰的國卿世襲到趙襄子時,他聯合韓魏三分晉國,是趙國創始者。

趙烈侯趙籍在位時,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趙國國君是贏姓趙氏,贏姓是舜帝賜予伯益,趙氏源自伯益之後造父,他被周穆王封於趙城。趙國共存在了181年。

魏國(前403年—前225年)

魏國也是三家分晉之後形成的諸侯國,魏國先祖畢萬是晉國大臣,晉獻公將魏地賜封給他並封其為大夫,其子孫以魏氏相稱。大夫爵位世襲至魏桓子時,晉國被分。

魏文侯魏斯在位時,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魏國君是姬姓魏氏,魏國始祖是周文王之子畢公高,被封於畢地,其後代畢萬因被封在魏地而稱魏氏。魏國共存178年。

秦國(前770年—前207年)

秦國是戰國時西北部的一個諸侯國,其先祖原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大將,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大將飛廉之子惡來的後人。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國。

西周末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殺,秦襄公救周有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秦趙兩國系出同源,同為贏姓趙氏,秦國先祖惡來和趙國先祖季勝是兄弟。秦國共存在563年。


野史也是史


戰國時期的七個主要國家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

【韓國】

姓:姬

氏:韓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來春秋時期晉國稱霸,韓氏家道衰落。

等到了韓厥的時候,晉悼公復霸,韓厥勢力頗多。,後來慢慢的遍佈朝野,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為諸侯建立韓國。

【趙國】

姓:嬴

氏:趙

  趙國先祖造父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寵。後平定徐國之亂中,造父軍功顯赫,乃受封於趙城,立趙氏。趙氏大宗的宗主後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時,叔帶因見周室腐敗,離開鎬京,來到晉國。以下七代而至趙衰,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趙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晉為諸侯,趙氏正式建國。

 

【魏國】

姓:姬

氏:魏(畢)

  魏國先祖為畢公高,後畢國亡,公族稱畢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畢萬,侍奉晉獻公為車右,因軍功封於魏城,立魏氏。晉悼公時提拔魏絳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晉國六卿行列。魏氏發家較晚,較之其餘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駒夥同趙、韓滅智伯,剖分晉國。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為諸侯,史稱魏文侯。



【楚國】

姓:羋

氏:熊

  先秦羋姓(羋本作幁)周朝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亦稱荊。羋姓是所謂“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季連的後世子孫鬻熊為周文王師。古書記載,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為氏,但據出土戰國晚期楚國銅器銘文,楚君名號皆以酓為氏。鬻熊曾孫熊繹僻處荊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帶),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湖北秭歸),從此立為國家。  


【燕國】 姓:姬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藉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齊國】

  本為姜姓,呂氏。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田氏。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開國君主:呂尚

  春秋時期,齊桓公首霸中原。齊桓公死後,人亡霸滅。

  春秋末年,齊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併。公元前386年,陳成子玄孫太公和立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呂氏絕祀。

  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




【秦國】

姓:嬴

氏:趙(秦)

  秦國先祖造父為周天子養馬,因為給天子養馬樣的好所以深受周天子喜愛。後平定徐國之亂中,造父軍功顯赫,乃受封於趙城,立為趙氏。其後非子受封於犬丘,建立秦國。幾代人的慘淡經營,後因勤王有功,始為諸侯,稱秦襄公。秦國之貧瘠,中原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圖強,國勢稍盛,稱霸西戎。後來秦孝公和商鞅變法圖強使得秦國一下子躍居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
如果還有補充的請各位讀者在評論下方留言!


拾光童集


戰國七雄中,有人草根出身,有人貴胄之後。

齊國始祖為姜子牙,周滅商後,姜氏被封國建邦。後“田氏代齊”,齊康公被放逐於海島,奉姜姓之祀。

秦國始祖為秦非子,為商朝重臣惡來之後。因善於養馬,被周孝王賞識,獲封秦地。周平王遷都後,因秦襄公救駕有功,被封諸侯。

燕國始祖為姬奭,為周武王之弟。

楚國始祖為熊繹,據悉他為顓頊之後。熊繹曾祖父鬻熊在商朝時,投奔周文王,擔任火師,侍奉周文王非常恭敬,史記描述,如同兒子般侍奉文王。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勞,封其後代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趙國、韓國、魏國原為晉國大夫。三家分晉後,韓虔、趙籍、魏斯被周威烈王命為諸侯。

韓國始祖為韓萬,是晉武公的叔父,曾為晉武公駕戰車,殺死晉哀侯,晉武公成為晉侯後,封韓萬於韓原。

魏國始祖為畢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晉獻公滅姬姓魏國後,將魏地封給畢萬。

趙國始祖為造父,曾為周穆王駕車,在平定徐國之亂中立大功,被周穆王封趙城。


五味社


戰國是繼春秋之後又一個大變革時期,經過春秋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減少,戰國時期從三家分晉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這段時期存在主要的七個諸侯國分別為秦、魏、韓、趙、楚、燕、齊,接下來分別介紹下七國的始祖。



秦國

秦國始祖是秦非子,嬴姓,名非子,號秦嬴是伯益之後,是商紂王手下得力將領飛廉之子惡來的五世孫,嬴姓部族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頗受商朝重視。秦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國,治都邑秦邑秦國就此建立。秦國本來是受封與西戎的小國後來經過秦朝各君主的奮鬥,在春秋時期曾稱霸,後又在戰國其實經過六位君主的努力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

魏國


魏國始祖是周文王十五子畢公高,周武王姬發的異母弟,受封於畢地,不過畢國被西戎所滅,畢公高的後代逃到晉國受到重用。公元前661年,晉獻公讓畢萬滅姬姓魏國並把此地封給畢萬。公元前453年晉知伯率領韓魏攻打晉陽,打了三年沒能打下來。趙無恤於是策反魏桓子和韓康子兩家,反過來攻打晉知伯,殺了晉知伯瓜分了晉地,史稱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45年,魏斯繼位自稱諸侯魏國始建,在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天子的冊封正式成為諸侯。

韓國


此韓國非彼韓國,韓國始祖是原晉國大夫韓武子。韓武子叫韓萬,姬姓,韓氏,是西周古韓國後裔,曲沃武公即位為晉侯之後,就將韓原封給了韓萬作為采邑,因而以韓為氏。跟魏國一樣在晉陽之戰中殺了晉知伯瓜分了晉國土地,建立韓國,在公元前403年,韓、趙、魏得到了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成為諸侯。

趙國


趙國的先祖跟秦國一樣是商朝名將飛廉的後代,趙國始祖是飛廉的次子季勝之後,原為趙侯嬴姓趙氏。季勝之後趙哀跟隨晉文公重耳返回晉國,趙衰任國政,其後代也是在晉陽之戰中瓜分晉國土地正式建立趙國。於公元前403年被周烈王冊封為侯。

楚國


楚國先祖是鬻熊(Yù Xióng),顓頊帝后裔本名熊蚤,商朝末年鬻熊輔助姬昌滅商朝,周成王是感念鬻熊的功勞封其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國開始建立,楚國曆史比較久跟周朝的時間差不多八百年曆史,國君羋姓,熊氏,楚國的國土面積是戰國時期最廣的。

燕國


燕國的的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名叫姬奭,姬姓。在周武王滅掉商朝之後受封與今天的北京(薊)燕國始建。姬奭為燕召公

齊國


齊國是分為兩個時代,最開始的齊國建立者是周朝國師大名鼎鼎的姜尚姜子牙,因為輔佐周武王滅商被封於齊地建立齊國。而戰國的齊國是田齊。田齊的始祖是陳厲公本命媯躍,是帝舜後裔。公子完因為避禍逃到齊國成為工正,因為古代陳和田音相近遂稱為田氏。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殺死齊簡公,擁立齊平王自認相國。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掉齊康公,把齊康公放逐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在魏國的幫助下,周安王冊封田和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

戰國七雄打了幾百年的戰爭,最後在公元前221被秦國統一了六國建立秦朝,戰國時代自此結束。


三國讀史


戰國時期的七個主要國家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

【韓國】

姓:姬

氏:韓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來春秋時期晉國稱霸,韓氏家道衰落。

等到了韓厥的時候,晉悼公復霸,韓厥勢力頗多。,後來慢慢的遍佈朝野,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為諸侯建立韓國。

【趙國】

姓:嬴

氏:趙

趙國先祖造父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寵。後平定徐國之亂中,造父軍功顯赫,乃受封於趙城,立趙氏。趙氏大宗的宗主後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時,叔帶因見周室腐敗,離開鎬京,來到晉國。以下七代而至趙衰,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趙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晉為諸侯,趙氏正式建國。

【魏國】

姓:姬

氏:魏(畢)

魏國先祖為畢公高,後畢國亡,公族稱畢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畢萬,侍奉晉獻公為車右,因軍功封於魏城,立魏氏。晉悼公時提拔魏絳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晉國六卿行列。魏氏發家較晚,較之其餘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駒夥同趙、韓滅智伯,剖分晉國。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為諸侯,史稱魏文侯。

【楚國】

姓:羋

氏:熊

先秦羋姓(羋本作幁)周朝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亦稱荊。羋姓是所謂“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季連的後世子孫鬻熊為周文王師。古書記載,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為氏,但據出土戰國晚期楚國銅器銘文,楚君名號皆以酓為氏。鬻熊曾孫熊繹僻處荊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帶),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湖北秭歸),從此立為國家。

【燕國】 姓:姬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藉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齊國】

本為姜姓,呂氏。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田氏。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開國君主:呂尚

春秋時期,齊桓公首霸中原。齊桓公死後,人亡霸滅。

春秋末年,齊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併。公元前386年,陳成子玄孫太公和立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呂氏絕祀。

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

【秦國】

姓:嬴

氏:趙(秦)

秦國先祖造父為周天子養馬,因為給天子養馬樣的好所以深受周天子喜愛。後平定徐國之亂中,造父軍功顯赫,乃受封於趙城,立為趙氏。其後非子受封於犬丘,建立秦國。幾代人的慘淡經營,後因勤王有功,始為諸侯,稱秦襄公。秦國之貧瘠,中原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圖強,國勢稍盛,稱霸西戎。後來秦孝公和商鞅變法圖強使得秦國一下子躍居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


狂吃不胖君


齊國始祖田完

眾所周知,東周時期的齊國分為兩個部分,春秋時為姜齊,戰國時為田齊。

田齊始祖應該從田完算起。

田完初到齊國時,還是個普通的老百姓。等到田完四世孫田桓子時期,田家已經成為了齊國數一數二的公族。這個時候的田家,就已經開始可以刁買人心,在齊國的百姓之中贏得了極好的口碑,齊國有志之士開始紛紛歸附於田氏旗下。

等到了田成子時期,田氏的勢力已經強大到了可以廢立國君,姜齊政權的已經完全掌握在了田氏的手中。

姜氏國君就徹底成為了田氏手中的傀儡。

這樣又過了90年,直到公元前391年,田氏家主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廢齊康公,自立為國君,田齊政權徹底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楚國始祖熊繹

熊繹是於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位之時受封楚國君的。

熊繹的曾祖鬻熊曾效力於周文王姬昌,其祖父熊麗、其父熊狂都曾效力於武王姬發。因此到了周成王一朝,熊繹也得上是功臣之後。

周成王感念文王、武王創業不易,便封賞建國之攻城,熊繹也在受封之列,被封為佔地不過五十里的子爵,國號為楚,都丹陽。

楚國建國之初,不過就是彈丸小國,誰有能想到未來的幾百年間,楚國會發展成一個幅員千里,帶甲百萬的超級大國?

燕國始祖姬奭

姬奭出身高貴,乃是武王姬發之弟,隨武王參見過牧野之戰。

進入商朝大殿中時,就是姬奭與大名鼎鼎的周公旦護衛在武王左右,可見姬奭之地位。

平定商朝之後,周武王分封八百諸侯,姬奭就被封到了燕地,是為燕召公。不過姬奭本人並沒有前往封地,而是派了自己的兒子前往,本人依舊留在朝中輔佐周王室。

燕國建國三百多年後,吞併了臨近的薊國,又繼續向冀北、遼西發展,逐漸有了戰國時期燕國的雛形。

韓國始祖韓武子

韓武子原為晉國大臣,後輔佐晉武公奪位有功,因而獲得了封地。

此後三百間,韓氏始終效力於晉國,逐漸成為晉國六卿之一。

公元前403年,韓景候與趙、魏兩家瓜分晉國,受周天子冊封而成為諸侯。

趙國始祖趙成子

有記載的趙國祖先造父, 乃是商朝名將飛廉之後。

但真正使趙氏接觸接觸到權力中心的,卻是曾追隨晉文公出逃的趙成子。晉文公重耳回國即位之後,趙成子被封為上卿,從此開始了趙氏在晉國飛黃騰達之路。

趙成子之孫趙朔在位時,發生了著名的趙氏孤兒事件,趙氏全族被屠,只剩下一個孤兒趙武。

所幸趙武還算爭氣,趙氏家族在趙武的手上又重新開始煥發生機。

直到公元前403年,趙烈侯與韓、魏兩家瓜分晉國,受周天子冊封而成諸侯。

魏國始祖畢萬

畢萬乃晉國大臣,因輔佐晉獻公平定列國有功,因此受封魏地,成為晉國大夫。從此畢萬就讓子孫以封地為姓,改姓魏。

畢萬侄孫魏犨又跟隨晉文公出逃有功,在晉文公即位之後,繼承了魏國的封地。之後魏氏的勢力就越發強大,直到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與韓、趙兩家瓜分晉國,受封魏諸侯。

秦國始祖秦非子

秦非子乃是上古部落首領顓頊之後,本是一介貧民,在犬丘一代居住,以養馬為生。

周孝王在位之時,為了抵禦少數民族如今,戰馬的需求量急劇攀升。秦非子恰好以養馬之術著稱,便受命為周孝王培養戰馬,為周王朝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戰馬。

周孝王大喜之下,便將秦地分封給了秦非子。

不過此時的秦非子雖然擁了方圓五十里的土地,但既不是諸侯,也不是大夫,最多算是周王室的附庸。直到秦襄公在位之際,護送周天子東遷有功,這才封為了諸侯,秦國才得以在名義上與齊、燕等國平起平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