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一代土司“為情殺妻”,釀得悲慘一生

一代土司“為情殺妻”,釀得悲慘一生

摘要:播州之地乃現今貴州省遵義市,“貴州”之名,初始於宋代,是歷史上多民族雜居共處之地,當時的播州,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土司,土司制度一貫是“以土官治土民”的方式統治。然而貴州之地本就屬於“山多地少,地嵴水冷”加上多民族雜居之勢,土司們又反覆無常,便造成了年年有戰事的情況。朱元璋以來一直看中這軍事戰略要地,可無奈多緣由,並未完全收復。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就建貴州都指揮使司,但最終平播之戰,於萬曆二十四年由楊應龍的反叛打響,最終激戰過後,萬曆二十八年,楊應龍自殺拉下帷幕。

淺談播州之勢

一代土司“為情殺妻”,釀得悲慘一生

貴州之地,東進西出,南來北進,控制了廣西、雲南、四川、湖廣的咽喉要地,他的軍事戰略地位,可想而知的重要,朱元璋洪武初年,天下初定,當時的雲南梁王殘餘部族,自恃路途遙遠且有天險而故,拒不投降。朱元璋在當時就確立了“取雲南,必先安貴州”的戰略方針,並且以取雲南為由,實際以按貴州為重的戰略,在梁王被殺戰事平定後,朱元璋便將重心轉移於多年不治的貴州省

朱元璋不僅是在貴州設立了貴州都指揮使司,掌管了貴州一方的軍事要務,還建立建立了貴州、播州、思州、思南四方宣慰司,另外還建立了大大小小近百處長官司,在這樣的皇朝體系下,加強了朝廷對這天險咽喉軍事要地的掌控。

但長時過往,在永樂皇帝朱棣的永樂年間,朝廷止戰禁令,卻因思州和思南兩宣慰司相爭硃砂坑而被拋之腦後,朱棣大怒,命兵前往一舉平定,“改土歸流”,建立貴州承宣部政使司,貴州自成行省。

貴州之地貧瘠著稱,年年的戰事,使貴州官員們每每都焦頭爛額,毫無招架之力。但播州實為沃土,有千里良田,貴州撫按們對這千里沃土一直虎視眈眈,垂涎三尺,但無奈當時的楊氏土司對朝廷從不不二之心,歷經了憲宗、孝宗、穆宗、世宗四代皇帝,直到明世宗嘉靖年間仍舊對於播州的隸屬之地,沒有圓滿解決,直到明成化年間,楊氏土司二十五代宣慰司,想傳位庶出廢嫡出的內亂產生,最終被貴州撫按將播州之地分兩次納入了貴州地方管轄。

淺析楊應龍

一代土司“為情殺妻”,釀得悲慘一生

楊應龍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生於播州宣慰之家,為宣慰嫡長子。當時朝廷常以指定或者選拔方式,將土司子弟招募入國子監讀書,使之明事理懂謀略為國家所用,楊應龍便是選拔而上,從下於京師長大,極有才華謀略。

滿腹才華,頗有功績,在楊應龍初領兵便收復被水西奪取的赤水仁懷等地,後承襲了播州宣慰使之職,楊家多年家族內亂終得以平息,播州和水西多年的爭鬥,在雙方的努力下也化干戈為玉帛,楊應龍兵不血刃,就能達到如此成就,可想其謀略遠大。後再萬曆年間,宮內大火,需各地進獻大木以修繕宮殿,但“木政”危害不可勘言,採木一千人,出山不足百,但楊應龍一心認為進獻大木是效忠朝廷的體現,萬曆十五年楊應龍一次進獻大木七十株,且為金絲楠木之美材,一木之價豈止萬金。七十株是看似不起眼,但酉陽八十年分三次共進獻大木六十株,其餘者記錄,全部不足十株進獻,一時間楊應龍聲明顯著。後楊應龍親率播州苗兵數千,以軍工加封驃騎將軍,是為鼎盛時期。

但再遠大而有志向之英雄,終會敗於美人群下。美人是為內亂之禍起源,楊應龍一發妻張氏不受寵愛,唯獨寵愛妾室田氏,後又與女土司覃氏有淫。楊應龍醉酒殺妻,殺岳母,張氏大姓,於楊家聯姻為世婚,楊應龍如此視之如草芥,被張氏家族上告京師彈劾為謀反大罪,革職查辦,楊應龍本應將其事緩和,認錯於張家,可他卻選擇自恃有功而嬌,將親信埋伏於要塞之地,對張家上告之人誅殺之。

自恃功高,目中無人最終將這個一方英雄推入了無盡深淵,悲慘命運的代價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楊應龍只得自盡收場。

平播之戰始末

一代土司“為情殺妻”,釀得悲慘一生

楊應龍在功績顯赫後,狠毒性情暴露無遺,在妾室田氏的慫恿下,醉酒狠殺妻張氏及其母,以點為線,被此事為緣由,告於皇帝前,而皇帝早也對於西南土司的制約不得不防,早對土司制約有處置之心,楊應龍從最終錯事起源的騎虎難下到後期被朝廷逼迫到鋌而走險,最終萬劫不復,從此方拉開了“改土歸流”的序幕。

萬曆二十年,楊應龍奉旨赴重慶聽勘,但地方官員,迫於楊應龍的勢力以及對楊應龍弒妻的狠毒,對其囚禁。楊應龍正面臨處斬危機,朝鮮軍情告急,他看中時機,表示以五千自家軍以及軍餉十萬兩以贖罪,就這樣楊應龍想以驍勇兵法建功立業,將此身窘迫之境化解與此次戰事,但朝鮮軍情最後和解收場,楊應龍再次陷入困境。

風聲鶴唳的時刻,楊應龍再次因殺妻案被各方官員推上風口浪尖,在長時間的啟奏彈劾之下,神宗皇帝最終決定以軍事手段,解決播州問題。播州民接望風而降,順利佔領婁山關地界,於播州守軍形成對持狀態。後又因楊應龍在白石口衝殺官兵,最後以反叛罪定論。

後楊應龍被迫在松坎聽勘,朝廷將剿改為撫,實際是想以政治手段解決播州問題,楊應龍出現了一線生機,在松坎聽勘後,楊應龍被削職,罰金,助採木,被寬大處理,但其中的處理條件,還包括了播州之地,被從四川版圖剝離劃歸於貴州,楊應龍無端失去了播州的大片土地,心中難平。此事後的多年楊應龍頻頻調集軍備,貴州官員最終承認當年劃播州入貴州的決策失誤。同年楊應龍當時在重慶聽勘留下次子為人質,但是卻於萬曆二十四年病逝於重慶,楊應龍心靈被多重事推向了極端。

楊應龍極端心態下,又得軍師孫時泰入播相助,經由飛練堡之戰,明兵大敗,官兵損失慘重,顏面盡失,楊應龍反叛之名,由飛練堡上萬孤魂奠鑄。皇帝龍顏大怒,又派出浙江、福建、雲南、廣東等地將士前往播州圍剿楊應龍,楊應龍同年六月在綦江,率兵八萬血洗綦江,將屍體投入江河,江水變紅。

一代土司“為情殺妻”,釀得悲慘一生

但婁山關在萬曆二十八年被李化龍攻破,婁山關失守,播州危在旦夕,楊應龍只得退守海龍囤,明軍會師在海龍囤,楊應龍困獸猶鬥,卻見效甚微,在萬曆二十八年六月明軍攻破大城,楊應龍兵敗如山倒,明王朝成功將朝廷在西南地區地位得以穩固,至此開始朝廷的管轄延生至西南各地,樹立了明王朝的穩定基礎。

楊應龍在聽到炮聲震天,知城門已破,入堂屋臥後舉火燒房,自縊而死。一代土司,從鼎盛繁榮到蕭條自盡,無奈與自己一步行差,“改土入流”正式拉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