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新作為新篇章:啃下硬骨頭 打好鄉村振興"第一仗"

啃下“硬骨頭” 打好鄉村振興“第一仗”

——三河市以拆違“破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調查

新作为新篇章:啃下硬骨头 打好乡村振兴

三河從拆除農村私搭亂建、違章建設“破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漂亮的村容村貌提升了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圖為皇莊鎮毛墳村拆除私搭亂建後,建起的小遊園。 通訊員 李連明攝

素有“京東明珠”之稱的三河,從拆除農村私搭亂建、違章建設“破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理順社會治理秩序,建立鄉村振興長效機制。越來越整潔、漂亮的村容村貌,越來越公平、正義的鄉村秩序,越來越舒適、宜居的百姓家園,提升著三河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

“三河是首都‘東大門’,緊鄰北京城市副中心,區位特殊,責任重大。”三河市市長劉連傑說,全域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贏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不僅認真回應廣大農村百姓的期待,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也全面提升了農村社會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務了協同發展大局。

拆出清潔農村新面貌,“拆”出公平正義新氣象,“拆”出基層組織新作為

近日,細雨霏霏。三香路(三河至香河)東側,泃陽鎮大棗林村數十間沿路的簡易門臉房,在隆隆的破拆機械聲中轟然倒地。

“這裡本來是承包的養殖用地,十多年前承包戶蓋起了門臉房,村裡群眾反映強烈,百姓怨氣不小。”現場指揮拆除違章建築的村黨支部書記張泉山告訴我們,啃下這塊“硬骨頭”,再拆除村裡其他的私搭亂建、違章建設就容易了。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三河大多數農村,“後背房”“外掛式”廁所等私搭亂建普遍存在,個別村民欺街佔道,不僅村街環境髒亂差,還引發了不少鄰里矛盾、糾紛,造成了幹群關係緊張。據介紹,因私搭亂建、違章建設等引發的群眾信訪,佔到了全市農村信訪總量的1/4。

“‘小’違建,大危害,不少群眾感覺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直接影響到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和戰鬥力。”劉連傑介紹,違建問題是很多村街矛盾糾紛不斷、人心渙散、難以形成發展合力的“根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狠治頑疾。

從拆除私搭亂建、清理欺街佔道入手,三河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先啃最硬的“骨頭”——面對積存多年的遺留問題,他們從民怨較大、群眾反映強烈、體量較大、社會影響較大的違建拆起,著力攻“堡壘”、拔“釘子”。

泃陽鎮南關村的“大餅羊湯”小吃店,緊鄰平香路(平谷至香河),佔壓了道路紅線,十幾年來不僅沒能拆除,還變成了二層小樓。村黨支部書記周鳳江和鎮裡的包村幹部一次次上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為村裡的拆違開了個好頭。

楊莊鎮楊莊村是全省有名的印刷裝訂專業村,S274省道穿村而過。村裡的企業圖方便,有的蓋起了庫房,有的建起了員工宿舍,道路越來越窄,楊莊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堵莊”。從S274省道兩側違章建築拆起,黨員幹部帶頭,楊莊村先後拆除違章建築、私搭亂建151處4570平方米,村子整潔了,道路通暢了,楊莊摘掉了“堵莊”的帽子。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河市堅持全域清拆、全域整治,不落一村一街、一巷一戶,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已拆除私搭亂建、殘垣斷壁、違章建築13437處,總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清理各類垃圾14.8萬噸。

“從拆違入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清潔了村莊、整潔了村容村貌,更維護了百姓的合法利益訴求,從源頭上化解了積存多年的矛盾糾紛,‘拆’出了基層黨組織的權威和公信力。”劉連傑說,幹部說話群眾信服了,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執行力強起來了。

黨委、政府動真的、碰硬的,群眾從等待觀望變成了真心擁護、全力支持,違建的自拆比例超過了70%。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三河干群同心振興鄉村的幹勁更足了,很多村街都謀劃了未來發展的“自選動作”。

走進楊莊鎮中門辛村,街道平坦筆直,院落潔淨綠美,處處讓人心曠神怡。環境好了,幹部群眾心勁兒更高了。村西建設300畝的採摘園,栽植油杏、西梅、櫻桃;村南種植600畝的林地,建設郊野森林公園;村東恢復溼地生態,再現昔日三河八景之一的“南塘落雁”美景……村黨支部書記孫確東說:“我們要藉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把中門辛村建成民俗村,讓鄉村旅遊鼓起鄉親們的錢袋子。”

政府加力,市場助力,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

如今的三河農村,越來越乾淨整潔,越來越舒適宜居。

打贏鄉村振興“第一仗”,三河市按照“清潔村莊、宜居村莊、綠美村莊、智慧村莊”的思路,在原有農村生活垃圾清理、廁所革命、生活汙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務基礎上,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城鄉環衛公交一體化建設、節能保溫門窗改造、普及安全太陽能熱水器等工作,納入農村環境整治,讓百姓生活更幸福,獲得感更強。

在廣泛徵求幹部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三河市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共建”的思路,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綜合獎補辦法》等配套文件,走出“百姓定盤、村官在前、全民共建、政府幫辦”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子。

截至目前,三河市財政投入資金超過10億元,累計完成改廁49807座,為55600戶群眾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40126戶建成了綠美庭院,395個村街中已有312個實現了公交進村,277個村實現了汙水管控。拆出的空地上,見縫插針建起了1038個小遊園、小菜園、小果園,全市農村環境一天天綠起來、美起來、靚起來。

走進泃陽鎮小安莊村,院落整齊劃一,街道寬敞潔淨。道路一側,標有“北京環衛集團”的綠色垃圾桶整齊排列。路邊,新栽植的6000株月季迎風搖曳,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屋頂,是統一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廚房內,是統一安裝的天然氣灶。“咱這農村百姓的生活環境,比城裡人不差吧!”村民白秀明臉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為更好支持、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三河市與北京通州區實行了“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如何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讓“四統一”落地見效?三河市“兩條腿”走路,政府加力,市場助力,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

引進北京環衛集團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就是他們的新探索。在劉連傑看來,協同發展不是“富戶”與“窮戶”之間“拉郎配”,而是相互之間發展越來越好、差距越來越小,區域之間越來越協調。

拆除農村私搭亂建、違章建設,築牢了“統一管控”的新秩序,更推動了鄉村振興長效機制的建立。越來越多的三河農村群眾,開始享受和城市一樣的公共服務。

北控水務集團來了,在水環境綜合治理、供水及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固廢處理及綜合利用、土壤修復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北京熱力集團來了,在提高供熱保障能力,滿足超低排放環保標準方面服務三河百姓;北京環衛集團來了,在提升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方面挑起了“大梁”……

投資14億元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已於5月底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後完全滿足三河全域生活垃圾處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發電廠採用國內技術領先的煙氣淨化工藝,煙氣排放標準堅持最嚴的環保標準,有望成為工業旅遊的新景觀。

不久前,三河市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項目成功完成帶料試運行,標誌著省內最先進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在三河建成。該項目年可處理建築垃圾30萬噸至50萬噸,資源化率達95%以上。 (通訊員 李 偉 周禹佳 記者 孫佔穩)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