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消失的運城車馬大店

車馬大店,顧名思義就是車馬歇腳的地方,之所以有個大字,是因為它不僅要有旅客住的地方,有馬車、牛車停放的地方,而且還要有飼養牲畜的設施和儲存草料的場所,佔地面積小了還真的不行。

車馬大店出現大概有幾千年,在沒有機動車輛及農業機械較少的年代,人類的交通運輸和農田耕種大多憑藉畜力。行則騎馬、騎驢,坐則馬車、牛車,田間農活更是離不開牛、馬、驢、騾,而車及牲畜在路途中休息和餵養就只有靠車馬大店。車馬大店是那個年代的重要驛站,幾乎在所有的交通要道都有它的存在,是那個時代一道特別的風景。

運城作為河東的重要城市,尤其因有鹽池而帶來的產鹽、銷鹽和運鹽,在過去那是少不了車馬大店的。當時的車馬大店位於何處,未見有文字記載,但據老輩人說,大多在西門外,即如今的長硝渠早市一帶。傳說西門外曾經是運城潞鹽交易的集中地,各種門店鱗次櫛比,尤以山陝會館規模為最,既是鹽商的交易之處,又兼具車馬大店之功能,只是後來毀於戰火兵燹,瓦礫不存。解放後,國家由商業系統的飲食服務公司開辦運城車馬大店,即今天的八一市場一帶,面積大概十來畝。其坐北朝南,內有磚木結構平房若干間,作為辦公和旅客住宿之用,更多的是棚舍,為飼養牛馬而設,另還有草料存放場地。那時車馬大店常有從內蒙古販牛、販馬者光顧,這些販牛馬者一次所販少則幾十頭(匹),多則上百頭(匹),蔚為壯觀,常常引來無數行人觀看。再後來,農村出現了拖拉機,開拖拉機進城辦事的也常留宿於車馬大店,因為當時運城的幾家旅社均無停車之處。

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建設極速擴張,為了適應城市建設,運城車馬大店改遷到了北郊工農西街以北、鐵道口以東、國貿大廈以西。原來的車馬大店則被改建成運城縣(鹽湖區)飲食服務公司,但沒過幾年又被改為運城最早的農貿市場——八一市場,至今車水馬龍,生意十分火爆。車馬大店遷到北郊後,環境和硬件大為改善,初期生意還可以,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機械化普及,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短短几年時間,不要說牛車、馬車看不到了,就是在農村,牛、馬、驢、騾也成了稀罕之物。車馬大店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根本,沒幾年便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如今工農西路還在,國貿大廈還在,而在車馬大店的地基上卻是數十米高的住宅大樓,在它的前面是日夜川流不息的各種大小汽車。

車馬大店作為生產力低下時代的產物,促進了當時的經濟發展,是那個時代不可缺失的行業。而今天它已消失得乾乾淨淨,只有曾經見過它的人也許還有一些朦朧的印象,更多的人只能在電影、電視劇中見到它的存在,要見實物那只有去民俗博物館了。(賈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