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他們是唱響敕勒歌的斛律氏後裔,全國有1700多人,主要分佈在山西

提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這歌、在那風裡見出來的不僅有動人的山河和美麗的牛羊,更有我們的文化和歷史。而對於唱響《敕勒歌》的斛律家族來說,在被“滿門抄斬”後,還能夠流落繁衍至今日,並且擁有著自己的身份標誌——斛姓,那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一段歷史,一個地名

襄汾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中南部。東臨浮山、曲沃、翼城,西傍鄉寧,南毗曲沃、侯馬、新絳,北連臨汾。總面積1034平方公里。襄汾,取襄陵、汾城二縣首字為名。襄陵以晉襄公陵而得名。汾城系古晉國都,因汾河流經得名。秦於今縣城北8千米古城村置襄陵縣,屬河東郡。西漢於今縣城西南28千米晉城村別置臨汾縣,亦屬河東郡。北齊廢襄陵、臨汾2縣。其後,擁有過太平縣、襄陵縣等建制,至1961年復置襄汾縣。然而,行政建制的演變卻掩蓋不了發生在這裡的真實歷史,當歲月走過,那段有著“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傳唱,在這裡生生不息成了一個頑強的地名被流傳了下來。

鄧莊鎮地處襄汾縣東北部,北與堯都平陽接壤,南與人類最早發祥地之一的“丁村遺址”為鄰,東靠舉世聞名的塔兒山“陶寺遺址”,西臨汾河岸畔晉襄公陵。解放後,這裡曾有這樣一個名字——張禮鄉,1954年,張禮鄉併入鄧莊鎮,成為襄汾縣的一個重要集鎮。在原張禮鄉轄地有個叫“斛冢村”的地方,可將人們的記憶推送至1500年前。對此,《襄陵縣新志》記載,斛塚(離襄陵縣城)二十里,北齊斛律光塚在此,故名。又說:“北齊斛律光墓在斛塚村,世傳斛律光之祖塋也。”

一個將軍,一首民謠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明月和槲樹暗指斛律光,高是暗指北齊皇帝姓高,而百升為一斛,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公元572年,這幾句用意明顯的“兒歌”在北齊都城鄴城(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傳唱不已。這正是別有用心的祖珽、穆提婆等人派出間諜造謠離間的結果,他們想要以此除掉斛律光。

祖珽,今河北容城縣人,東魏護軍將軍祖瑩之子。是位多才多藝的詩人,也是一位聚斂貪財、驕縱淫逸的大貪官,更是一位心術不正、陷害忠良的小人。官至侍中、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等,權傾朝野。穆提婆,本姓他駱拔氏,今甘肅禮縣人,鮮卑族。他的母親是北齊女官陸令萱。北齊第五位皇帝高緯年幼時,令陸令萱撫養,稱其為“乾阿妳”(不餵奶的保姆)。《北齊書·恩倖傳·穆提婆》:“提婆母陸令萱 嘗配入掖庭,後主繦褓之中,令其鞠養,謂之乾阿妳。”仗著陸令萱的關係,穆提婆與高阿那肱、韓鳳合稱北齊“三貴”,且與陸令萱作為恩幸集團的代表擅權弄過、殘害忠良。祖珽、穆提婆都是皇帝的寵臣,一起為非作歹加速了北齊的滅亡。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今山西朔州人,北齊名將、軍事家。他的祖父斛律大那瓌,為北魏光祿大夫、第一領民酋長。他的父親正是跟隨北齊王朝奠基人高歡重點,唱響《敕勒歌》,戰功赫赫的斛律金。斛律光少年時就精通騎馬射箭,而以武藝聞名於世。北魏末年,跟他隨父親斛律金西征,17歲裡便活捉了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的長史莫者暉,被擢升為都督。後來,他陪同皇帝狩獵,看見一隻大鳥展翅高飛,拿起弓來,一箭正中要害。大隻鳥如像車輪般旋轉墜落,人們一看竟是隻大雕。皇帝誇讚他中真正的射鵰手,而他也因此擁有了“落雕都督”名號。

跟隨父親斛律金出塞征戰,耶律光時常先驅破敵,後又多次擊敗北周進犯,成為名副其實的戰功卓著將軍。至高緯時,其家族滿門貴戚,一個女兒是皇后,兩個女兒是太子妃,又娶了三位公主做老婆,其弟斛律羨又是兗州刺史,厲兵秣馬於邊境,威震突厥。儘管如此,耶律光從不違背規章、不謀私利,亦不愛錢財,拒絕受賄,生活節儉,一心為公。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耶律光卻因一些小事與祖珽結怨,又因拒絕穆提婆請求娶其庶女為妻,與穆提婆有了怨仇,引起了他們的忌恨和陷害。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一起冤案,一個姓氏

公元572年,光出征歸來,穆提婆與斛律光便把幾句謠言彙報給皇帝高緯,聲稱斛律光謀反。高緯猶豫未決,但隨後便接到了丞相府報來的密奏,其中稱:“前時斛律光西征回京,陛下敕令放散兵卒,斛律光卻令軍卒進逼京師,欲行不軌,事情沒有成功就停止了。再說,斛律光家藏有弩甲,擁有奴僮千多,常派人前往豐樂、武都等人家裡,相互勾結。如不早點加以制止,任其發展,那就危險了。”這種說法恰好與 高緯前些時日的懷疑相合,軍逼帝京,高緯恐生變故,便決定殺掉斛律光。

然而,如果下手呢?高緯想下詔讓斛律光進宮,但又怕斛律光不來,此時,祖珽進言:“陛下應派人賜給他一匹駿馬,告訴他說‘明日準備前往東山遊觀,王可乘這匹馬一同前往’,斛律光一定會入宮致謝,我們就乘機把他抓起來。”高緯採納,果然,斛律光前來致謝,這夥人將便他引入涼風堂,讓武士劉桃枝自後拉而殺之。劉桃枝乘斛律光不備,從背後偷襲斛律光,一劍刺去,斛律光並沒有倒下,而是回頭說:“你們常常幹這樣的事,但我到死也不幹對不起國家和皇帝的事。”劉桃枝等人遂將斛律光殺害,時年五十八歲。斛律光被殺後,高緯下詔說他謀反,現已伏法,其餘家口不受株連,但很快又改變了主意,又發詔書將斛律光家族滿門抄斬。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這些都被記錄在《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帝性至怯懦,恐即變發,令洪珍馳召祖珽告之。又恐追光不從命。珽因雲:“正爾召之,恐疑不肯入。宜遣使賜其一駿馬,語云‘明日將往東山遊觀,王可乘此馬同行’,光必來奉謝,因引入執之。“帝如其言。頃之,光至,引入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於是下詔稱光謀反,今已伏法,其餘家口並不須問。尋而發詔,盡滅其族。

我們的故事是在這之後開始的,是1500多年來流傳下來的“斛”姓。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一種情懷,一段傳承

生活在內蒙古包頭市的斛美英女士,今年已經62歲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斛女士忽然發現自己是斛律光後裔,已經為這段家族的歷史奔走呼籲了30多年。介休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北、東北部分別與汾陽市、平遙縣接壤,東南與沁源縣毗鄰,西南與靈石縣相連,西北與孝義市相望。這片溫情的土地於1500多年前,收容了流亡的斛律家族後裔。

西湛泉村,介休市三佳鄉下轄村,據《介休縣誌》載:“池泉在湛泉之西,湛者指泉水清澈也。”村莊位於泉之西,故名。在經歷了“盡滅其族”後,斛律氏人來到了這個有泉水相伴的地方。

“傳說,祖先們當時來這裡的時候,只有五六個人,就搭起了一座帳房。”斛女士說,“當地的人們知道先輩們是有過權勢的人,還帶著侍衛和金銀財寶,都不敢主動與他們接觸,但他們主動與當地人來往,不但在當地頑強不息地生存了下來,還讓當地在以後的歲月裡有了這樣一個名字——斛家灘。”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1500年的時光並沒有完全磨滅斛律氏後裔身上的某種特徵或者特性。在斛女士的記憶裡,當地人都認為他們是“蒙古人”,而他們也因此覺得自己多少有些與從不同。“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常帶我們兄弟姐妹幾個人徒步幾十里路去看山,母親是個地道的漢族人,對此,十分不解。但在山裡,我們能聽到自然的聲音,能聽到狼叫和鳥叫……父親這麼做,也許是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鍛鍊我們的野外生存能力。”斛女士說,“還有一點,就是那時候人窮,別人家養豬一般都養一頭,而我們家總要養兩頭,父親想吃豬肉的時候,拿起斧頭幾下子將豬打死,幾頓就吃了,不像別人家,一頭豬吃大半年。為此,母親總和父親吵架,說父親不是過日子的人,肉不是這麼個吃法。”

在斛女士的記憶裡,介休市的農村老家正面的窯洞是“主房”,兩邊是繡樓,都有小門通往偏院。父親常指著窯頂的某種標誌告訴她和兄弟姐妹,他們是“將軍的後裔,與別人不一樣”。再大一些的時候,她上了小學,父親對她和兄弟姐妹的第一個要求便是要寫對“斛”,還說“誰要是把斛寫成胡,就等於斛家沒有這個人”。 斛女士說,也許正是因為家族傳承著這份“執著”, 斛姓才被流傳了下來。

初中畢業後,斛女士沒有再後上學,勞動了幾年,因為會唱晉劇,被招到了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晉劇團。斛女士說,轉戶口的時候,有人忽然對她說:“哎呀,當年的斛律氏又回來了!”她有些不解,就問那人,原來,內蒙古固陽縣北魏時屬懷朔鎮,而懷朔鎮是北魏王朝在北方邊境興築的六鎮之一,高歡及部將斛律金等一大批北魏權臣均出自懷朔軍鎮。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更為悠遠的歷史是,敕勒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也稱“高車”,秦、漢史稱為“丁零”。他們居住在大漠南北,部落眾多,有十二部,斛律部就是其中之一。其諸部各有君長,衣皮食肉、逐水草而居徙遊牧、畜牧生產以馬、牛、羊、駱駝為主,相當繁盛。他們與柔然駐地交錯,常有戰爭。

公元402年,斛律部首領斛律倍侯利乘柔然社侖可汗為北魏所敗,進入高車之機,舉兵掩擊,大敗柔然軍。但後來卻因恃勝不備,為社侖所敗,斛律部眾得脫者僅十之二三。斛律倍侯利率殘部歸附北魏,居於代北(今山西恆山及河北小五臺山以北地區),史稱朔州敕勒斛律部,遂以部名為氏。

斛律倍侯利就是唱響《敕勒歌》的斛律金的高祖父。斛律金的祖父斛律幡地斤,官至殿中尚書;父親斛律大那瑰(斛律那瑰),官至光祿大夫、第一領民酋長。488年出生的斛律金與496出生的高歡其生活的懷朔更有很深的淵源,他們都在這裡出生,“累世北邊,固習其俗,遂同鮮卑”,而懷朔鎮也被認為是斛律氏的發跡地。

斛女士很是驚訝,她就這樣被發現成了敕勒人的後裔,為了再次印證自己的身世,她又回了趟老家,求教介休市的一位文史專家,在那裡,她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全國的斛人都是為斛律氏的後裔。

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是敕勒人,先祖曾經唱響敕勒歌,如今成了蒙古族

我們在前面的文字裡提到過,據斛律氏文化研究會統計,斛律氏如今在全國還有後裔1717人,主要居住在山西、內蒙古以及湖南、湖北和北京、上海等地。這1717人主要集中於山西介休市和呂梁市,介休市大約有500人,呂梁市大約有1000人,其餘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及湖南湖北等地,而上海與北京等地剛是近些年來打工並定居的,大約150人。

後來,斛女士考上了內蒙古師範大學,而她的民族成分也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恢復”為蒙古族,如今,他的弟弟、子女也都成了蒙古族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這歌、在那風裡見出來的不僅有動人的山河和美麗的牛羊,更有我們的文化和歷史。而對於唱響《敕勒歌》的斛律家族來說,在被“滿門抄斬”後,還能夠流落繁衍至今日,並且擁有著自己的身份標誌——斛姓,那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