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現在農村人在承包地上建墳,你有啥看法?

春雷一聲萬物新


這種問題我是深有感觸。首先報下地標,河北邯鄲,說這話也只是我們那的規則。老話說的好,人死入土為安。由於大歷史背景(我們那還是1992年分的地,具體什麼時候在重新分,不得知。),在自家地添個墳頭,自己地就少一點。在到現在,農村的墳頭成了個大問題。但是廣大勞動群眾智慧是無窮的。我們村從這幾年(具體什麼時候,也不大清楚)開始適應兩種模式。一,為了能讓自己家的老人入土為安,把墳墓埋到自己的地裡。自己少種點地,也無可厚非,畢竟是為了自己家人,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二,埋到別人家地裡,要用經濟補償,我們那目前是一萬一個墳頭。話有點囉嗦,希望體諒。


質疑只為求真


《論殯葬業》

江蘇鹽城大豐這地方,

四十多年以前開始啦:

與城不遠設座火化場,

捧回先人辭世的骨灰。

當時理由土葬睡棺材,

入土堆土墳前立墓碑:

浪費耕地不利於農業,

機械田塊操作不方便。

1111111111111111

當年當地語言男三十,

找不到老婆不怪爸媽:

六十歲大人沒有棺材,

不怪兒女老人自準備。

概浪費木材又不衛生,

四十多年前開始工作:

去世火化送到火化場,

家人把備好棺材拆了。

2222222222222222

自己田裡有自己祖墳,

扒開土堆土露出棺材:

一個人一個壇集市買,

收殮棺板上塊塊遺骨。

一頭掛舅的爺爺奶奶,

扁擔另頭我外公外婆:

舅舅一人擔著四個壇,

公家在河邊開闢墳場。

3333333333333333

工作人員動員做田塊,

住戶屋後面墳墓搬遷:

一村半行政村拔一地,

遺骨骨灰指令點安葬。

二十塊田一排八個排,

一百六十地塊田塊上:

家家戶戶宅後有祖墳,

遷到公家一塊地安葬。

4444444444444444

目前為止劃定這塊田,

被一個一個墓碑佔去:

還有大半塊田有農民,

種植著自己熟悉作物。

實行火葬又問題出現,

骨灰的安放置需地方:

置放骨灰盒空間大小,

立碑佔地大小各不同。

5555555555555555

給💰多供給地方大些,

少的供給的地方小的:

公社的時候開闢墓區,

骨灰擺放不夠有原因。

上一代墓立後一代人,

骨灰後人們又在有的:

同一墓區選另劃一塊,

買地方立墓豎碑安葬。

6666666666666666

公社的時候公墓選址,

照顧祭拜時各位路程:

雖然那時候地塊貧乏,

多餘部分被開荒耕作。

收購旁邊種植戶土地,

開發墓穴等候來訪者:

殯葬帶來部分人從業,

不差錢大塊吃肉年代。

7777777777777777

殯葬改革工作做的早,

農村土地有善得利用:

一塊塊文明耕地展示,

促進農村經濟與便新。

殯葬改革人人理解😊

農民土地有善得利用:

一塊塊文明耕地展示,

農民好經營做好準備。

8888888888888888

六份水三份山一份田,

陸地珍貴耕地更珍貴:

殯葬開闢另一條途徑,

火化骨灰撤匯入大海。

得天獨厚地理和條件,

很快被運來泥沙掩埋:

海底地面抬高一點點,

確定這是永不變定律。

9999999999999999

六份水三份山一份田,

陸地珍貴耕地更珍貴:

殯葬開闢另一條途徑,

火化骨灰撤匯入大海。

得天獨厚地理和條件,

很快被運來泥沙掩埋:

海底地面抬高一片片,

確定這是永不變定律。









A挑夫A


現在農村人在承包地上建墳,你有啥看法?

人死不能復生,節哀吧!中國對於故人自有“入土為安”的說法,這也導致了農村地區推行火葬的極大難度。或火化或土葬,最後離不開的還是墳墓。

該不該在承包地上建墳呢?個人以為是不該也不能的。

第一:造成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困擾。故人再親,也只是你的親人,對別人來說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墳墓,不說吉利不吉利,心裡還是有些壓抑的。故人自然希望安享極樂世界,對別人造成困擾,也不會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第二:相關法律法規不允許在農耕地上修建墳墓和其他工程設施。土地管理法要求農耕地只能用於農業耕種,而在承包地也屬農耕地修建墳墓是非法佔用集體土地的做法,村集體有權要求限期遷移,故人又怎麼安生呢?


第三:農村殯葬文化的改革。現在城鄉推行火葬,並且殯葬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墳墓和其他祭奠場所不得佔用農耕地。令行禁止,這是農村殯葬文化的必然做法。

公墓或者是山林建墳是有史以來的通用做法,至於故人佔領活人田是實在有悖於情理的。紀念先人不是要搭建多麼豪華的墳墓,傳承先人的優良傳統才是大孝。

想要了解更多三農知識,請記得關注“微農村”。


農紀


現在農村人在承包地上建墳,你有啥看法?

過去,有一段時期,國家為了節約、保護土地資源,曾經禁止農村地區實行土葬,而大力提倡火葬方式,確實收到了一定成果。後來不知道為啥又對某些農村山區放寬了政策。

如今,許多農村人都在自家承包地裡建墳,確實是非普遍的現象。筆者認為,農民也並不願意,只不過是情非得已的無奈之舉罷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村裡沒有公共墓地,只有各家各戶承包的農田,老人去逝後無處安葬,只好把墳建在自家承包地裡。


2附近雖有陵園,但價格昂貴,一般農民家庭承受不起。許多城市陵園的墓穴價位一般都在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普通農村百姓根本買不起。

3村子周邊沒有任何山丘、樹林、荒坡等等,全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有些農村地處廣茅的平原地帶,一眼望去沒有任何高山、丘陵、河流、溝壑等等,只有大片的農田,家裡老人去世沒處可葬,又不能葬在別人家地裡,只好埋在自家承包地中了。


雷子三農新視角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亂象,這種隨意埋人,佔用基本農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農村沒有設立公共墓地。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生產隊裡有一塊公共墓地,去世的人都必須在那一塊下葬,但後來土地承包到戶後,土地全部分給了各家各戶,因此也就沒有了公共墓地。因此產生了老人去世亂埋的現象。

二、老人去世埋自己家承包地裡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在農村老人去世一般都是土葬,每塊地都有主人,如果埋到別人地裡,那還要給別人說話,別人還不一定同意。埋在自己的承包地裡,不用給別人說那麼多話去求別人,對去求別人做事這種方法任何人都是不願意去做的,如果去求人將自己的老人下葬到別人的地裡,那麼別人會反問你,你自己有地為什麼不下葬到自己地裡呢?所以自己的老人去世埋在自己家承包地裡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三、農村這種在自己家承包地裡埋自己老人已經成了不成為的規矩。目前由於各村各鎮沒有規劃公用墓地,老人去世就各埋各自的承包地裡,長期以來也就形成了不成為規矩,都認為老人去世買自己家承包地裡是合適的,政府沒規劃,村裡沒組織,老人去世自找地自行下葬這種風氣就形成了。

這種沒有法律規矩,自行下葬老人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我認為在偏遠農村地區能快速建立下葬老人的有關法律規定。杜絕這種現象的蔓延。不然這是對基本農田的佔用和破壞。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在承包地上建墳不是現在才有的事,而是早已經發生的事了,只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問題。中國人講究逝者為大,入土為安,人死了一定要埋在土裡然後在建一個墳,要不然到了陰間就是遊魂野鬼。雖然這都是信鬼神的迷信,但是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祖先的事永遠都是大事,建墳拜祭祖先那是文化的根。雖然現在一直大力推廣火葬了,可是那一方小小的墓是免不了的。

這些年來一到春節,清明等祭祖的日子,農村田地裡就是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還有沒燒完的野火,等到拜祭的人都走的時候,田地裡留下的就是城裡人的腳印與拜祭完留下的鞭炮灰跟沒燒完的冥幣了,原本還春意盎然的田間地頭,瞬間就變成“戰場”。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對把墳建在承包地裡的反對。其次就是有人反對的理由還有就是浪費了耕地。

其實他們說的都有道理,可是不讓人建墳祭祖那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我們還過春節,過清明,過中元節嗎?比不上城裡人能花幾萬甚至是幾十萬買一塊墓地,農村人沒有那麼多講究,在農村沒有規劃墓地,沒有建墓園以前,農村土葬就一直是這麼過來的。請不要苛責農村人為什麼要在承包地上建墳,如果也想城裡一樣能建統一的墓園,我想農村也不需要在承包地上建墳了。


農家閒人


條件限制的沒辦法,有山的可以到山上去,有丘陵的可以到丘陵上葬,不禍害土地資源,但是,一馬平川的種植地,沒有一點多餘的土地,讓老百姓怎麼辦,現在是農村人比城市裡人多,埋死人的地方叫公墓,太貴了,老百姓買不起,死不起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死者入土為安,文化底蘊要傳承,但是老百姓根本就買不起~都是風水寶地的公墓~民間有了這樣的笑話,老百姓都死不起了,死啦你沒地方埋,這是可悲的事,希望改善一下。

所以人死了,沒死的時候治病需要錢,死啦發喪下葬需要錢,死人埋的地方還要錢,老百姓種地就是養家餬口,沒有沒有多少錢,都是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他們沒有城市裡生活的人富裕,吃的穿的大魚大肉,穿名牌衣服,因為買不起呀!但是他們一樣工作了一輩子的糧食供應者,沒有農村人就沒有中國人民的飯菜吃活命,所以別在難為農村人了,不容易呀,他們一輩子都沒有退休金,自謀生路的生活著,沒給國家增加負擔,而且還減輕了經濟負擔並且還奉獻了金燦燦的糧食,他們把死者埋在自己的地裡是無奈之舉,是孝道讓死者入土為安,公墓都是有錢人消費的,要善待種地的農村人和進城裡打工的農民工們。沒有他們付出的汗水建築,那裡來的美麗的城市生活環境


向上521


農村人逝世後,大多數地區是選擇土葬的,這是幾千年的傳統習貫。我以為土葬比其他葬法好,不汙染環境,花費少,有個棺材就行了,可省錢安葬,錢少的人就可辦的簡但些安葬。不過農村人有這樣一個講究,人去了,就請一法師選個吉祥地安葬,不是隨便地方就葬墳,所在承包地裡葬墳的很少,不是普遍現象,長輩去世埋在地下,到了一年清明節去墳地祭奠,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亡人只佔一棺之地,留個墳頭好讓後代祭祀。地球這麼大,活人能容納,死人也應容納才對。有個別有錢人修造墳墓,佔地太多當然應限制。農村最好把墳埋在荒山荒坡荒地處,儘可能不要佔耕地最好。


一生平安0522


城鄉應該實行賓葬合理改革制度r,全國各地根據應該不同的地理環境作出相應的規劃政策,以更好的政策減少城鄉人民生活的生存壓力,在我認為,人活著應該擁有更好的生存生活質量,這才是中華最好的孝道。人死了那些繁文祿節能省地儘量省了,人更在意在活著能夠有著更好的生活質量,人死了應該各村在一偏靜荒地上建一座大大的祠堂,骨灰放入小木盒裡,刻上死者的名字存入祠堂,放入祠堂木盒禁止收取城鄉人民的費用,如果這樣實行下去,應該是人人喜歡的有利城鄉人民生活中一項減負減壓有利民生的重大公益善舉。中國有句古語:人人活著過好在世的生活衣食住行,無須在意死後的繁文祿節。做為人要活在真實的現實生活裡,如果我的文章書寫得錯誤的詞語,請大家多多包涵,因為我的寫作水平有限,僅供參考。謝謝


微笑的風53


農村建墳是普遍現象,我們講究入土為安,大家非常在意,人死了埋在地下就算圓滿了,至於公墓沒有幾個人願意去,而且價格昂貴,即使不要錢,農村去的也不會多,這是一種風俗,也特別的現實。

我們這裡老人去世都是埋在老墳旁邊,跟隨父母,如果老墳在鄰居地裡大家沒有阻攔的,都會非常熱情的讓逝者入土,毀壞莊稼也沒有人提出來賠償的,大家都明白都有父母,總有一天你也會用到別人,我們這裡一般是莊稼隨便毀壞,但是大家都是非常注意,儘量躲避,一般是辦完事帶上禮物到對方家看看,表示一下謝意。

老人去世了沒有幾個人找事的,鄰居看不起不說,大家會譴責你,到時候你家有事大家會刁難呢?所以沒有誰發難對方的,大家都是非常積極的支持,農村就是這樣,大家都是相互的,都有父母,誰都會給自己留好後路。

在自家承包地裡建墳,如果是村民自己的土地不行,必須徵求對方的同意,如果是國家的林場也要徵求村委會的意見,你沒有權利把自家的墳建到別人的地裡,如果是你自家的土地就無所謂了,誰也沒有權利干涉,所以建墳要提前溝通,切不可不聲張就建,到時候真叫你麻煩。

自己承包的土地你沒有權利建墳,是叫你種莊稼的,絕對不能改變土地的用途,你沒有權利,你只有使用權,只能種莊稼,如果是自己的土地你愛幹嘛幹嘛,所以新墳最好建在自己的地理面 。

我們村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村莊,我們都是一個王家,都是爺們,所以大家無論是誰,只要老墳在你地裡你就要無條件支持,不能提出異議,其他村不行,如果老人去世都是埋在自家地裡,別人根本不讓你埋,這一點我們村做的很好。

當然自己承包的土地裡是不能建墳的,因為不是你家的土地,說不定哪天你就不在承包了,到時候弄得亂七八糟,還是希望你明白,你不具備土地擁有權,所以你沒有權利改變土地的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