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自古至今,對一個人的評價就主要分為兩種:君子、小人。而且,古代的先哲聖賢們也總結很多標準,比如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

但是,君子也有愛財但取之有道的時候,君子之間也會有利益來往。因此,我們還需要更加具體又實用的辨別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曾國藩識人術說: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曾國藩的以下三條識人標準,值得我們借鑑!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1、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則為小人。

曾國藩的這番話首先強調沒有一成不變之君子和小人,這就好比人人都有缺點、都會犯錯一樣。鑑別一個人的好壞,應該以他的實際情況為準,看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沒有誰能夠一直貼著君子的標籤,也沒有誰可以一直貼著小人的標籤。

正如《菜根譚》所說:偽裝善良的正人君子,與無惡不作的邪僻小人沒有區別;正人君子改變自己的志節而落入濁流,那他還不如一個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小人。

能知人,能曉事,曾國藩的這條識別君子與小人的標準顯然更加科學,更加實事求是,且充滿著辯證法思想。所以說,這條識人術值得我們好好借鑑。切記:不要隨便給他人貼標籤,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人,要對事而不要對人,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地識人和用人!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2、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則難忘。

釋義:小人專門渴望接受他人恩惠,恩情過後,又不懂得感恩; 君子不輕易接受別人恩惠,如果接受的話,就會一輩子難以忘記。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雖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但也能說明接受他人施恩後,一個人應該抱有一顆虔誠而感恩的心,善待恩人。

小人眼中,唯利是圖,利益至上,感情只是一個工具或橋樑。因此,他們善於利用他人的恩惠,然後又能心安理得地忘得一乾二淨,甚至裝作好像不認真你一樣。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忘恩負義,屬於十足的小人行為。比如說,你好心借錢給朋友,朋友不但不還,還與你反目成仇,將你拉黑,玩消失,這種朋友就是典型的小人。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反觀君子,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更有節操和骨氣,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絕不會張口求人。一旦接受了他人幫助,則會永遠銘記於心,時刻想著如何報恩。還拿借錢一事來打比方:君子張口向人借了錢,一心想著趕快還錢,也很感激他人;約定什麼時候還錢,就定不會失信於人。因為君子把信譽看得很重,絲毫不敢做出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事情!

小人,渴望得到恩惠;君子,不願受到他人恩惠;小人,忘恩負義;君子,知恩圖報。曾國藩的這條識人標準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因此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3、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慾,故以得欲為樂。

釋義:有道德的君子,滿心懷的是天的道理,所以就把順從道理當快樂。小人滿肚子裝的都是人的慾望,所以就把達成慾望當快樂。

君子喜歡博覽群書,知書達理、知道義,又能經常修身、反省、改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天道和情理,因此獲得成就感,感到快樂。君子的快樂很簡單,或是一句至理名言,或是一本書,或是一個新的思想。比如說,書聖王羲之沉浸於學習中,吃了墨水還覺得甜,就是因為他做到了“以順理為樂”。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但是小人不一樣,他們眼裡都是七情六慾,吃喝玩樂,以物質享受為最大人生快樂。這種人讓你一眼就看出其思想境界很低,正如曾國藩所說:“區別人才的高與下,宜看他的志向趣味。志趣低的安於世俗鄙陋的規矩,則日趨卑下”,越是俗,小人越喜歡。

慾望不是所有時候都可以滿足,所以小人老是一臉憂愁;天理無時無刻都存在,學也學不盡,所以君子總是感覺快樂,繼而內心坦然。小人,喜歡放縱慾望,因此憂愁禍患一起隨從;君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因此可以遠禍近福。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君子樂理,小人樂欲,這就是曾國藩的識人標準,說得也很有道理,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以上就是曾國藩辨別君子和小人的三條識人術口訣。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君子行為多,還是小人行為多。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互動!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