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一年一評,中國電影聞“雞”起舞

近幾天,中國電影界乃至文化界的一個熱詞,就是金雞獎。11月19日至23日,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福建廈門舉辦。

創辦於1992年的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是中國內地最專業、最具權威性的電影評獎活動之一,與百花獎側重觀眾意見相比,金雞獎是中國電影的“專家獎”,其含金量不言而喻。與中國電影工業與市場不斷成熟、電影藝術水平不斷提升的腳步同頻,金雞獎的影響力、號召力也不斷擴大,日益擦亮“國家名片”。

從奧斯卡到柏林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等,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電影節和電影評獎,也利用這類平臺推出了許多優秀的電影人和作品。電影界人士和影迷常常會說,某部作品具有衝擊某個獎項、登上某個電影節的能力和氣質,這一方面表明該作品實力不俗,另一方面也表明,各大電影節、電影評獎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對於什麼是優秀電影、什麼是優秀電影人,擁有自己明確、穩定、帶有延續性的判別標準。當這套判別標準被普遍接受和認可,這一電影節、電影評獎也就在某一地區乃至全球的電影界、文化界,建立了相對完備的話語體系,擁有了相當可觀的話語權,從而成為某一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名片而被廣泛認知。

金雞獎自創辦以來,始終聚焦中國優秀電影和電影人。從《芙蓉鎮》到《中國合夥人》,從《廬山戀》到《烈日灼心》,金雞獎本著學術、爭鳴、民主的宗旨,嚴把專業、技術、藝術關,獲獎影片大多具有高超的藝術品質和較強的影響力、美譽度。在許多中國電影人尤其是老一輩中國電影人看來,金雞獎是中國電影情懷的歸宿。隨著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腳步不斷加快和金雞獎知名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電影、電影人來到金雞獎平臺展映、亮相,金雞獎匯聚全球佳作,展現中國電影、中國文化風貌的作用日益增強。

在今年的開幕式上,金雞獎宣佈由原來的兩年一評,改為一年一評。筆者以為,這一調整是與中國電影快速發展、電影年產量和藝術質量雙重提升的現實情況相符合的,也回應和滿足了不少業內外人士多年的呼聲。與其兩年一評讓遺珠抱憾,不如加大力度,讓更多好作品和電影人獲得嘉獎,進一步發揮好金雞獎的鼓勵、引領作用,講好中國故事,擦亮“國家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