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失去?”

這句電影裡的臺詞,一下子將我戳中,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這些年以來,我一直在努力,卻也一直在失去,曾經的誓言已經隨風而去,曾經的夢想也記不清丟在了哪裡?

我問自己:“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失去?”要知道這個答案,就要從這部電影說起。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這部電影叫《馭風男孩》,它讓我對人生產生了一次深刻的思考。電影改編自威廉·坎庫溫巴、布賴恩·梅亞勒合著的同名回憶錄,講述了發生在非洲一個貧困國家馬拉維的故事。

威廉13歲那一年,家鄉遭遇了大饑荒,家裡沒有錢給他交學費,導致他被學校開除,熱愛學習的他就偷偷溜進學校圖書館,通過自學和研究,製成了一個簡陋但可行的風力發電機,發電機帶動水泵從井裡抽出了水,使農田得到灌溉,解決了家鄉的饑荒問題。這個發明也讓威廉得到了獎學金,得以繼續深造,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威廉雖然是一個13歲的孩子,卻完成了一般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強烈的求知慾。與其說它是求知慾,不如說它是求知力。因為威廉不僅僅對知識充滿慾望,更是把知識化成了一種力量,解決了大人都解決不了的難題。

回顧整個人類的文明史:被野草割破了手,魯班發明了鋸;看到蘋果落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看到水壺衝開壺蓋,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因為求知,所以發明,因為發明,所以進步。求知力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求知力是如何發揮作用?威廉又是如何通過求知力取得最終成功的呢?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1,求知力如同茫茫黑暗中的一盞燈,溫暖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威廉是一個熱愛讀書,熱愛科學的孩子,但是家裡很窮,父親送他去上學,學費也都只交了一個首期,因為學生們都窮,學校承受不起學生拖欠學費,所以校長就把沒交齊學費的威廉趕出了校門。

即便如此,也阻擋不了威廉求知的慾望,白天威廉偷偷溜進學校,偷聽老師講課。晚上威廉就在自己家看書,可是家裡買不起煤油燈,這讓他犯難了,他迫切想要製造一個能發光的電燈,獲得更多的讀書時間,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

他眼前的世界雖然是黑暗的,但是內心那種強大的求知力,一直帶領著他尋找光明。

他對知識的渴望,對學習的熱情,感動了圖書館老師,當校長髮現他又來到學校偷學的時候,再次把他趕出了學校,圖書館老師替他求情,校長很生氣:“我不能無視他偷溜進學校!”圖書館老師的回答非常經典:

“他並不是偷溜進學校!校長!難道您看不出來嗎?其實他是一直在偷溜出田地!”

是啊,威廉一直都在努力求知,這種求知力讓他不再迷茫,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方向,求知力就如同一盞燃燒的燈,充滿了能量,不斷髮光發亮,溫暖自己的同時,還影響了周圍的人。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威廉天生愛科學,是一個電子設備迷,13歲就能動手幫村民修理收音機,為了能學會製造電燈,他和小夥伴跑到垃圾場,尋找能用得上的電線,廢電器等。他每天都在不斷地求知,不斷地探索。

有一次,夥伴們的收音機沒電了,他們喜歡的球賽收聽不了,威廉就把收集的廢電池串聯到一起,結果收音機又重新發出了聲音,這讓夥伴們高興地手舞足蹈,夥伴們都對他讚不絕口,正因為威廉對電子設備的強烈求知,不斷摸索,努力鑽研。才讓他幫助夥伴們重新收聽到球賽,給夥伴們帶去極大的快樂!

還有一次,他和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個小的風力發電機,當風車帶動發電機發電,收音機開始播放的那一刻,所有的小夥伴都歡呼雀躍,他們的內心世界瞬間被照亮,他們看到了解決饑荒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威廉的求知力創造的結果,再一次深深感染了大家。

池田大作說:“畢生保持求知慾,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重大使命上成就一件事。”

求知力就如同一盞明燈,溫暖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只要我們不斷求知,堅持努力,前路就會一片光明,我們就一定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成就一件事。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2,求知力是解決困難的利器,遇山開山,遇水架橋。

求知力不僅能照亮世界,還是解決困難的利器,在困難面前,有的人愚昧無知,有的人選擇逃避,有的人卻能勇敢地求知,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菸草公司要南遷,烤煙需要木材,就特意派人來購買當地的樹木,酋長知道樹木一旦砍伐,雨季來臨時,農田將被淹沒,將會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可是目光短淺的村民,迫於貧窮的壓力,只顧著眼前的一點點金錢,紛紛簽字同意賣樹。他們覺得今年應該不會有雨季,懷著僥倖心理和老天爺打賭。結果樹木砍伐完以後,雨季果然來了,農田被淹,農作物嚴重減產,別說拿去賣錢,就連自家吃的糧食都不夠。雨季過後又出現了旱季,由此導致了嚴重的饑荒。

饑荒到來以後,酋長向政府表達心聲,不但沒有得到回應,反而被打了一頓。姐姐選擇了和班主任私奔,夥伴們也準備逃往北方,爸爸居然還固執地去開墾乾旱的土地,默默乞求神明的保佑。只有威廉,繼續堅持在求知的道路上,堅持利用知識探求真理。

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說:“不要等待運氣降臨,應該去努力掌握知識。”

威廉知道,面對災難,靠天靠地靠別人,都不如靠自己,科學探索,不斷求知,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靠譜的活路。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那天,威廉無意中發現了姐姐和班主任在約會,為了報復,他和夥伴商量,想一起去破壞班主任的自行車,他們來到自行車前,無意中發現了班主任的車燈居然沒有電源,他轉動了一下踏板,發現車燈居然亮了起來,威廉特別好奇,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他就跑去問班主任為什麼,班主任說那裡裝了一個直流發電機,並且建議他去圖書館看看,他來到圖書館,找到了《能源利用》等相關書籍,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

後來他決定做一個大型的風力發電機,用父親的自行車改裝,在夥伴們的幫助下,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建成了一個風力發電設備,當風車帶動水泵抽出水的那一刻,全村人都欣喜若狂,他們終於有水來灌溉農田,終於成功解決了饑荒問題,贏得了新生。

求知力就是解決困難的利器,遇山開山,遇水架橋。擁有求知力的人,即使貧窮,即使眼前困難重重,也依然能勇往直前,創造奇蹟。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3,求知力的前提是反思力,只有經過反思,才有機會求得新知。

想要擁有求知力,就必須先擁有反思力,威廉的爸爸柴韋爾是一個很倔強的人,這麼多年以來,威廉的媽媽艾格尼絲一直希望他能帶領全家人過得更好,可事實上,卻是越過越差。

艾格尼絲想讓威廉去上學,可是柴韋爾總是想著存錢,寧可不讓威廉去讀書,也要把家裡的錢留下來作長期打算。他怕饑荒,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沒信心。他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父親的信任,現在他同樣也不信任自己的兒子。

家鄉已經進入了饑荒,柴韋爾沒有盡全力去保護好自己的家人,反而坐上汽車,和一夥人跑去城裡搞示威遊行。就在那一天,一夥強盜來到他家裡,把僅有的一點玉米全部搶走了。艾格尼絲傷心欲絕,柴韋爾作為一家之主,居然因小失大,讓一個家陷入更深的泥潭,雪上加霜。

當威廉想要拿他的自行車改裝成風車的時候,柴韋爾深深地暴露出了那種無知的固執,他把威廉推倒在地,否定了威廉的一切想法,還叫威廉從今以後和他一起種地。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可是土地那麼幹,種了有什麼用?種子播下去也不會發芽。柴韋爾居然把希望寄託在神明上,總盼著老天會下雨來救活他們。艾格尼絲得知這個情況後,馬上找到了丈夫柴韋爾談話:

“自從嫁給你以後,我一直在失去,失去了父母!失去了田地!又失去了女兒!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停止失去?我們所做的一切全都是徒勞!”

簡單一席話說得柴韋爾啞口無言,他終於開始反思,他意識到自己真的錯了,自己為這個家做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是沒有價值的無用功,方向不對再努力也是白搭!後來,他終於選擇相信兒子,他把自行車給了威廉。最終,威廉就是通過用自行車改造的風車,完成了風力發電,抽出了水,拯救了饑荒。

很多人都有柴韋爾的這個特點,認為自己很努力,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行為,從來沒有進行過反思,這導致很多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要知道,反思力就是求知力的前提,只有經過反思,人們才有機會求得新知。

這些年以來我本人作為一家之主,也是一直在努力,家人都盼著日子越來越好,可實際上卻是越來越糟,我失去了青春年華,失去了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失去了家人對我的信任,我所擁有的變得越來越少。沒錯!我的確一直在努力,可我堅持做的都是一些價值和意義並不大的事情,這種努力最終都變成了徒勞。

莎士比亞說:“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每個人都要在心裡默默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失去?”我們真的有必要開始求知了,只有在反思中不斷求知,人們的生活才能走向新的光明。

4,求知力的三大要素: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求知力既然這麼重要,那麼,它的本質是的?我們要如何獲得求知力?如何讓我們在未來不斷進步呢?這就必須深入分析一下求知力的三大要素。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第一,是什麼?用好奇心去提出問題。

想要解決問題,必須先提出問題,提出問題有時候比解決問題還要重要。“是什麼?”就是需要我們帶著好奇心去提出一個問題。

今年過年,我路過一家手機店,突然間給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能不能拿我這個手機再去修一下?揚聲器壞了一年多了!”結果一進手機店,老闆就說能修,沒一會功夫就修好了!

這件事給我很大啟發,因為手機揚聲器早就壞了,之前也找過好幾家手機店,都說沒有這個型號的,配件停產了修不了,我也就放棄了,心裡早已給自己下了一個定論:這個手機修不好的!

仔細想想,是什麼讓這個手機重新被修好?是手機店老闆嗎?不是!修好手機的,是我突然間給自己提出來的那個問題:“我能不能......?” 這個問題打破了我的原有思維。讓腦袋裡那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變得有機會去解決。

所以,在我們生活中,提出一個問題,真的重要,只有敢於提出來,問題才有機會被解決。

在我們的腦袋裡,也裝著很多這樣“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的思維固化了,我們覺得自己做不到。但是,如果我們能打破自己的固定思維,勇敢去嘗試,很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第二,為什麼?用思考力去反思自己,來收穫新知。

提出了問題以後,我們就要尋找原因,“為什麼”就是需要我們帶著思考力去收穫知識。

當威廉發現班主任的自行車轉動就能發光時,他內心強烈地渴望知道原理是什麼?然後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不斷收穫新的知識,不斷進步。

同樣在生活中,我們給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也能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比如,當我們問自己:“為什麼老闆不給我加薪?”我們就要反思,老闆為什麼要給我們加薪?是我們在工作上做出了什麼突出成績?還是我們完成了別人都辦不到的事情?我們所做的事情,有哪些是老闆不夠滿意的?老闆又希望我們能做出哪些方面的貢獻?

反思過後,我們才會想辦法去解決,比如,我們會買一些專用的書籍來看,或者去網上購買一些課程,以此來提高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力,通過不斷學習,我們還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當我們發現生活中失去的東西越來越多時,那就證明我們很久都沒有進步了,而思考力就是推動我們進步的幫手,它能讓我們停止失去,讓我們收穫新知,重新取得進步。

《馭風男孩》:反思力讓我們停止失去,求知力讓我們開啟新生

第三,怎麼做?用有效的行動力去解決問題。

把問題思考完之後,我們已經知道了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接下來就要落實到行動中了,在行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隻要堅持,就一定能夠克服。

威廉為了做小風車試驗,找到姐姐幫忙,姐姐和班主任私奔前,把發電裝置留給了他,小風車試驗成功後,最大的困難就是要從爸爸那裡拿到自行車,自行車可是爸爸最心愛的東西,下地幹活都要騎上它,爸爸堅決不同意,但是威廉還是不放棄,他找了幾個小夥伴一起,想到爸爸那裡把自行車搶過來。可是小孩畢竟是小孩,經不起大人的吼,爸爸一吼,幾個小夥伴全部嚇跑了。

後來威廉找到媽媽幫忙,媽媽最瞭解爸爸,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說到了爸爸的痛點,讓爸爸無言以對,最終同意拿出自行車。由此可見,在我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並不代表問題本身很難解決,而是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只要我們堅持行動,不斷尋求有效的辦法,總有一天,問題會迎刃而解。

結語:

每個人的一生都很短暫,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不進步,我們就會不斷地退步,如果我們不去反思自己失敗的過往,我們就會不停地失去,直到一無所有。

羅曼羅蘭說:“必須有所知,否則不如死。”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成長,只有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求知,我們才能更好的生存,才能不斷地開啟新生

作者介紹:一個熱愛思考的青年人,喜歡文字,熱愛生活,堅持讀書,堅持成長!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和點贊!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福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