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英國“脫歐”一直拖,15國為何向歐盟和英國“索賠”?

英國“脫歐”一直拖,15國為何向歐盟和英國“索賠”?

自英國“脫歐”進程開啟以來,國際社會大多聚焦於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然而隨著“脫歐”日期迫在眼前,非歐盟國家開始把目光轉向“脫歐”會對自身造成的影響。目前,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在內的英國和歐盟共同的貿易伙伴,開始擔心他們是否仍能在英國“脫歐”後繼續享有與之前相同的關稅優惠,是否會喪失原有的市場準入機會……

多國要求貿易補償

據英國廣播公司14日報道,在世界貿易組織中一次內部會議上,包括美國、印度、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烏拉圭、中國、俄羅斯、墨西哥、韓國、日本、巴拉圭、阿根廷、瑞士在內的共15個國家,就英國“脫歐”對自身造成的影響向英國和歐盟索要貿易補償,以確保本國國內企業不會在英國“脫歐”後喪失市場準入機會。

其中,關稅配額成了15個國家討論的重點。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關稅配額保證了世貿組織成員國能夠以零關稅或低關稅向歐盟出口特定種類商品的數量。目前,包括英國在內的整個歐盟實行的是統一的關稅配額。英國“脫歐”則將迫使英國和其餘歐盟成員國對關稅配額進行新的分配。

基於此,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稱,英國和歐盟可能最終會使用部分甚至全部關稅配額,進而減少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的市場準入機會。新西蘭在聲明中表示,(無論如何分配),關稅配額的調整顯然會導致多國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僅每年相關產品出口的靈活性受到影響,還會出現配額太小無法滿足各國貿易需求的情況。

眼下,澳大利亞的牛肉和羊肉出口已經遭遇損失。澳大利亞表示,許多企業由於不確定關稅配額如何變動,在聖誕節前停止了牛肉、羊肉的出口。據美媒報道,美國的豬肉和葡萄酒、印度的布料出口日後也可能受到同樣影響。

據愛爾蘭廣播電視臺報道,非歐盟國家很擔心本國國內企業會在英國“脫歐”後同時失去英國和歐盟這兩大市場。美國在遞交給世貿組織的聲明中寫道:“我們很快就會被排擠,然後失去進入這兩大市場的機會。”新西蘭也表示,歐洲以外的世貿組織成員將會因為得不到原有的配額而受到打擊。

問題多多有待破解

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國際貿易部發言人表示,他們已經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製定了進口貨物的關稅減讓表,並根據關貿總協定第二十八條程序與受影響國家進行談判,以維持英國與其貿易伙伴之間權利和義務的現有平衡。此前,英國政府也一再強調,“脫歐”後英國將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天然貿易伙伴。

舉棋不定的“脫歐”僵局面前,多國代表的擔心並沒有因此得到緩解。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指出,“15個國家的訴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變化會影響所有與雙方有貿易往來的經濟體,所以,15國對貿易額度調整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大多國家的心聲;此外,‘脫歐’的貿易影響又會集中體現在特定國家的貿易上,例如像美國、澳大利亞在農產品領域對歐洲貿易依存大的國家,受到的影響會更加明顯。”

崔洪建歸納說:“英國脫離歐盟後,是否還會遵循以前的歐盟對這些國家的關稅配額制度?如果不是,那麼這些國家出口到英國的特定門類的商品是否還能享受到優惠關稅?這些問題是多國關心的要點。”

對此,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給出了“個性化”這個關鍵詞。“關稅配額在內的貿易調整是肯定的。但是英國自主選擇、重新定義的空間很大,英國未來估計可以視國家之間具體的經貿往來情況,逐一達成合作。”丁純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像此次提出呼籲的15個國家中有英聯邦國家,也有和英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經貿往來關係的,更有像美國這樣的大國。根據關係的遠近,英國在處理經貿關係時會更靈活,會做出一種“個性化”的調整。

提前制定應對措施

英國多次變動的“脫歐”日期,讓這一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從2016年“脫歐”公投到如今,“脫歐”進程宛如一場熬人的拉鋸戰。12月12日,英國近年第三次大選即將到來,也為計劃於明年1月底完成的“脫歐”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在此期間,呼籲英國留歐的聲音也湧上臺面。13日,即將卸任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對英國“脫歐”發出警告,稱“英國只有作為聯合歐洲的一部分,才能扮演全球角色”,並且呼籲希望留歐的英國民眾利用好即將到來的大選。

對此,丁純表示:“留歐的聲音其實一直存在,但是留歐的可能性並不大。如今儘快達成‘脫歐’協議才是出路。現在英國面臨的選擇是軟脫或者硬脫,用什麼方式脫、何時脫以及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不確定性”仍然是這場“脫歐”進程中的主基調。“英國‘脫歐’的影響巨大,並且複雜和難以預測。英國的金融地位肯定會受到影響,但是具體會如何發生,這要根據將來各種因素制約的情況判斷,現在還無法輕易下定論。”丁純說道。

面對“脫歐”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國際社會應該如何避免可能遭受到的貿易衝擊?

“國際社會應提前做好準備,尤其在各國中最容易受到波及的企業更應該積極尋找出路。其中最重要的是,每個國家都應該從自身的經濟貿易情況出發,根據自身不同的產業鏈、價值鏈情況,儘早提出應對措施、採取相應的行動。”丁純表示,“同時,英國和歐盟兩者之間的產業結構、對外經貿結構也有一定的區別和各自的獨特性,各國在採取行動時都應該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