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我家孩子每天非常努力的去學習,不僅老師佈置的練習題都會去認真去做,自己也買了許多試卷去做。

而且為了提高成績還在閒暇之餘報名了補習班,但是成績就是提不上去。

而班上的同學,每天上課不認真聽課,愛貪玩又不愛學習,明明沒有自己孩子努力上進,但是每一次考試成績都比自家孩子要好很多。大部分家長都很苦惱,不知所措。

的確是這樣,孩子每天都熱愛學習,甚至是分秒必爭,一天到晚就是學習,白天學習,晚上學習,甚至到了凌晨還在熬夜學習。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長期做下去,一天學習上花的時間是越來越長,可是休息的時間卻所剩無幾,如果孩子沒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去學習,學習效率肯定會隨之下降。

緊接著從另一方面就會影響孩子的自身情緒,因為孩子會害怕努力和回報不成正比,就不會再有努力學習的動力了。

這就是所謂的“低效率勤奮”,這要比孩子懶惰更可怕,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勤奮和努力都會得到回報,學習關鍵是看最終所獲得的結果。所以說:勤奮必須要有效率,否則等於白費時間和精力。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一、“低效率”的勤奮和努力相當於懶惰

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在他努力勤奮的背後,掩蓋卻是人性的懶惰。低效率的勤奮,等於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這就會讓家長覺得孩子表面上很努力刻苦學習,但是實際上孩子卻迴避了學習上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具有價值的部分。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比如孩子晚上學習時,從吃完晚飯後開始學習,一直學到夜裡12點,給自己定了記單詞、背公式、背歷史、寫物理習題等任務。

但是昨晚這些,孩子卻沒有思考哪些知識是必考,哪些知識不考,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沒有掌握,所以勤奮了一晚,最後等於做無用功。

孩子經常把十幾本教材放在旁邊,教材詳解、5年高考考3年模擬,全都去看了,想把所有知識都搞懂,但是卻沒有深刻的去理解詳細的知識點,“偷雞不成蝕把米”,一樣都學不好。

所以這樣沒有明確目標的勤奮和努力是完全沒有用處的。一個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忙忙碌碌學習的孩子,基本上是處於了一個沒有絲毫效率的盲目學習狀態。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處在這一階段的同學,在做任何事情時,應該先問問自己想要從中得到什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又該如何靠勤奮去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例如:我哪一門課差,哪一門薄弱,哪一個知識點不太懂,今天學習哪些知識點,今晚看哪些書,下次考試考多少分 等等。

孩子的努力和相應的勤奮,一定要用對地方,否則功虧一簣,只有用對了方法,才會有效率,這才是真正的勤奮。

二、勤奮不是用時間來衡量的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只要學習用了非常多的時間就證明他很勤奮”,這其實是個謬論。最愚蠢的的努力,花再多的時間,也是低效率的勤奮。

說明一個孩子學習勤奮的必要保證是這個孩子學習很有效率。大部分孩子在學習方面會假裝自己非常勤奮,其實是在心理上為自己逃避“真正勤奮”做的一個幌子。

但也是因為所有父母都會覺得“只要長時間學習就能說明勤奮的根深蒂固的想法。實際上,是否勤奮的衡量標準永遠都不是取決於時間多少,而是看孩子的學習成果和效率。

很多孩子的一些小習慣,影響他學習上發揮出時間的最大效率。如果讓一天到晚用學習的孩子們去一邊“勤奮”地拒絕玩耍打鬧,一邊又“懶惰”地刷著沒有意義的題目,所得到的結果是差強人意的。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三、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勤奮”

1、時間加精神狀態

有效的時間加上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達到勤奮的效率最大化。孩子應該選擇在自己精神狀態最好的時間點去做最重要的事。然後把有效的時間和最好的狀態結合起來去做一件事,絕對能做到事半功倍。

比如,早上起床適合去讀英語、記單詞、背課文這是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有些孩子只有在晚上才能達到記憶和理解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時間上一定要分配好。

如果沒有固定的規劃時間,可以瞭解一下自己的最佳學習狀態在一天當中的哪一時刻,然後進行合理利用。這就是把時間和精神狀態進行結合,用最好的時間,做最好的事。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2、學習的條理性

孩子在學習時,必須講究條理性。我們都知道孩子在進入中學後壓力會非常大,科目的增加、知識點的多,導致大部分孩子會經常亂了陣腳,不知所措。

每當面對老師佈置的許多學習任務和自己的學習任務不知道先去做哪一個。例如:到底是先背單詞、整理錯題、還是先做數學題或者複習新的知識,遇到這種情況就很糾結了,不知道該去學習哪一個知識點。

從而不能作出更好的學習計劃,這也就導致了,某一科知識點不懂就會越不懂,不會寫就一直不會寫。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首先必須要有條理性的區分學業上的輕重緩急然後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再選擇先做哪一件事和後做哪一件事

比如對自己提升學習成績最有效的那件事,一定要先做或者先把容易解決的事情做完,回過頭來多花點時間在重要的事上。

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製作一個計劃表,規劃好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然後貼在書桌上,每天列一個學習清單,按重要到不重要的次序進行排序,每天依次解決。這樣才具有條理性。

另外有了良好的計劃,當然就必須要有堅定的執行力。

每一個計劃清單,都要認真貫徹執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按照清單計劃專注地去完成,完成後認真的檢查一遍,查缺補漏,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提升自己。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3、計劃和執行缺一不可

科學家做過實驗,每一小時的計劃,抵得上五個小時的執行。這就說明,如果你的計劃擬定的很成功,也進行了執行,那麼學習效率一定能提高。而且你用心制定出來的計劃,自己肯定會有更加想執行的慾望。

首先我們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寫下自己第二天待辦的事情,然後把它放在我們最醒目的位置,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按照計劃專注地去完成制定的學習清單。

舉個例子我們一天制定背10個單詞,100天就能記住1000個單詞,3個月就能記住半本詞典了。

很多同學總是不能堅持完成的計劃,也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意識高考的殘酷和高考落榜的失落感。

千萬不能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計劃的擬定就是白費。

孩子很努力卻很難提升成績:千萬注意,不要做“低效率”的勤奮

“低效率”的勤奮,對於孩子來說是毫無用處的。所以孩子必須摒棄。

只有時間花對了、效率提高的努力才叫勤奮。勤奮努力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差,孩子成績能提高的方法有很多,勤奮絕對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

老話說的好“勤奮的孩子成績未必好,但是不勤奮的孩子成績一定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