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磁灶舊貌換新顏:曾經的“黑森林”蛻變成綠意盎然的美麗幸福鄉村

說起磁灶,你會想到哪些詞?曾經,這裡是“煙囪林立”“濃煙瀰漫”“城鄉不分”;如今,這裡是“產城融合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村級養老試點”。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特別是近二十年,磁灶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產業結構從單一到多元、從“三高”(高汙染、高消耗、高排放)到“三新”(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城鎮面貌煥然一新,汙染重鎮變身宜居城鎮;交通、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不斷優化,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黑煙囪”穿上“綠衣裳”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324國道磁灶段是途經泉州南下北上車輛的唯一選擇。“彼時,南來北往的車輛,只要看到前方煙囪林立、濃煙密佈,就知道到了磁灶地界。”磁灶商會原會長吳家柿說。

鼎盛時期,磁灶陶瓷企業遍地開花,佔全鎮產業比重90%以上,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建陶業,要麼開窯辦廠,要麼做起建陶供銷生意。磁灶由此成為全省第二個“億元鎮”。

一根根菸囪拔地而起,帶來了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問題。一時間,“中國陶瓷重鎮”被貼上“汙染重鎮”的標籤。

“黑煙囪”必須拆!“煤改氣”必須實施!上世紀90年代末,磁灶開始重拳治汙,1000多根排放不達標的煙囪倒下的同時,龍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創新研發,不斷做強做大。

“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大,倒逼著企業轉型升級。”吳家柿說,建陶業轉型升級,換來了生態環境的改善,更為產業發展贏得了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

截至目前,磁灶共有陶瓷生產企業27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1家,約有生產線165條,年產值247億元,外牆磚年產4億平方米以上,約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是全國四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之一。

如今,走進磁灶鎮域,四縱五橫的道路寬敞整潔,轄區內全面“煤改氣”的陶瓷廠,廢水實現達標排放或超低排放,煙囪早已不冒黑煙。

轉型升級的不只是建陶業。2005年,磁灶鎮啟動國字號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建設,通過整合傳統產業優勢,引入海西家居建材城、海峽國際五金機電城兩大專業市場項目,再造新型市場;依託獨特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包裝印刷、商貿物流、母嬰用品等新興產業。

時至今日,產業基地建成區5165畝、拓展區1500畝,入駐企業104家,形成以聚隆、群英為代表的造紙印刷板塊,以海峽國際五金機電城、海西家居建材城為代表的專業市場板塊,以順豐、中通為代表的物流快遞板塊,以及以361°、特步為代表的品牌工業板塊的產業新格局,新興產業佔比超過50%,成為晉江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典範。

磁灶鎮商會會長吳聲團表示,新舊產業的互融互促,為磁灶踐行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更多原動力。以晉江國際家裝建材博覽會為例,磁灶多產業聯動辦展,已連續兩年交出超百億的“成績單”。產業的轉型升級正推動磁灶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

 “不適應村”變“美麗”

如果說重拳治汙、產業轉型升級是磁灶改變的第一步,那麼小城鎮建設就是磁灶城鄉面貌蛻變的起點。

在磁灶中心居住區,57歲的吳秀禁每天吃過早飯便提著菜籃子出門;幾分鐘後,來到小區樓下的新華都超市,張羅全家一天的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晚飯後,約上幾位老姐妹來到鎮文化廣場,跳起歡快的廣場舞……吳秀禁說,她很滿意也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住現代小區、享受便利的生活配套,是許多磁灶人真實生活的寫照。這得益於小城鎮建設帶來的紅利。

2002年開始,磁灶鎮相繼被列為省級小城鎮機構改革、泉州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等試點。委託專業團隊對城鎮總體規劃進行優化;實施中心居住區、現代商貿中心、延澤街等三大片區改造,新建商品房58.7萬平方米;陶東路、火車站連線、印刷基地12條區間道路等建成通車……幾年間,磁灶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獲得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考評一等獎5次、二等獎1次。

小城鎮建設讓群眾過上了“城市生活”,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則為磁灶百姓就業提供了機會,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落戶磁灶。

邱女士是泉港人,幾年前,在磁灶的陶瓷廠工作20多年的她把家安在了磁灶,如今,一家三口工作、學習、生活都在這裡。“居住環境、城鎮配套全都大變樣,如今的磁灶適合工作,也適合生活,我很喜歡這裡。”看著磁灶越來越好,感受著磁灶的宜居宜業,邱女士很慶幸自己的選擇。

小城鎮建設,受益的不只是鎮區百姓,城鄉融合發展的“紅利”也惠及鄉村。

2010年,蘇垵村還是晉江市“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村財幾乎為零,村委會、老人會擠在一棟破舊的石頭房裡,就連小學也是石頭結構危房。”2009年被推選為村主任的陳樹森立志“要讓村裡大變樣”。

在市鎮村三級的努力下,蘇垵小學重建了,村敬老院一期、舊村改造一期、農貿市場、環村路等項目建設完成了,村裡還有了生態休閒廣場。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讓蘇垵人的生活環境、生活品質明顯提升,還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改善。

改變最明顯的要數家門口的九十九溪。“以往因工業汙染變色發臭的九十九溪,經過治理後,水變清了、岸變綠了,河裡魚兒暢遊、河面白鷺齊飛,綠水青山的自然景觀又回來了。”2012年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陳樹森開心地說,如今的蘇垵村已經摘掉了“窮帽子”,入列泉州市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和晉江市最美鄉村。

截至目前,磁灶已培育出福建省、泉州、晉江新農村建設示範村11個,其中,大埔、東山為省級示範村,蘇垵、前尾為泉州市級示範村;培育出各級“美麗鄉村”示範7個,晉江市“最美鄉村”4個,其中,大埔被列為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

老有所養病有良醫

村民滿不滿意、幸不幸福,是衡量村莊發展如何的標尺;而老有所養、病有良醫,則是群眾幸福指數的一個重要指標。

以民生提質為動力,磁灶每年把70%以上的財政收入用於民生支出,不斷健全就業、就學、就醫、安全、環衛、保障等民生保障體系,切實解決群眾關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在大埔村敬老院,已入住7年的78歲老人吳聲草說起晚年生活,伸出大拇指笑著說“:甲幸福!”

2012年10月,大埔村籌資1000多萬元,建起“豪華配置”的村級敬老院。這裡不僅有餐廳、閱覽室、娛樂室、醫療保健室,還設有雙人居和三人居等公寓型居室101間,為村裡70週歲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吃住、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敬老院投用至今,已惠及老人300多名。

目前,磁灶已建成鎮級敬老院1所、村級敬老院15所,另有8所在建,預計全部建成後,全鎮託老床位可達1300張。

2018年年初,磁灶中心衛生院新院建成投用,並加掛晉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牌子,成為省人民醫院非行政隸屬關係分院。

“家門口就能看上一線城市的專家,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剛剛看完名醫專家號的厝邊吳女士坦言,無論是就醫環境、硬件配套,還是醫療資源、技術水平,新院區都有明顯提升。

在鎮政府和磁灶各界的共同助力下,醫院還成立泉州首個衛生健康人才基金——磁灶衛生人才發展促進會,並以此為依託設立“名醫工作站”,不斷向上對接高端醫療資源、與上級醫療機構合作,邀請醫學專家到磁灶坐診,進一步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補齊民生“短板”。近年來,磁灶堅持每年推進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至今累計辦成100多項。城鄉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一項項惠民工程的相繼實施,推動著磁灶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本報記者:賴自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