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南安第一所大學是碼頭僑親創辦的,他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只有人才輩出,國家才會強大,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戴宏達

南安第一所大學是碼頭僑親創辦的,他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戴宏達 1952年出生,祖籍南安市碼頭鎮,全國政協第十一屆海外列席代表、中國僑聯委員、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第六屆主席、菲華各界聯合會名譽主席、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菲律賓東方企業有限公司總裁、閩南科技學院董事長。

戴宏達年輕時遠赴菲律賓,歷經滄桑,艱苦創業,終成知名實業家。

多年來,戴宏達積極參與家鄉的社會公益事業,翻修水泥路,興建小學教學樓、科技大樓、詩山公園、南安市體育館等,捐資超過數千萬元。他與其他旅菲愛國華僑合資創辦了閩南科技學院;與福建省僑聯簽訂“惠僑助學”公益項目,面向全國18個省份及定向扶貧地區,惠及僑屬僑眷子女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200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向戴宏達頒贈“對閩公益事業突出貢獻暨捐資超千萬人民幣金質獎章”;2006年,因公益事業方面的傑出貢獻,戴宏達獲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2007年,被南安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榮譽市民”稱號;2011年首屆“熱心公益事業表彰大會”上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公益捐資超2000萬元人民幣金質獎章;2015年,獲美國普林頓大學授予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並獲頒“首屆世界卓越華人金像獎”、第五屆“中華傑出商業領袖貢獻獎”。


“辦學不是為了賺錢 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46年來戴宏達回鄉數百次 投入數千萬元助力家鄉建設

南安第一所大學是碼頭僑親創辦的,他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閩南科技學院康美校區航拍圖。

“董事長,今年閩南科技學院招生錄取率是100%,報到率是95%……”夜已深,在菲律賓,還有一位老人專心致志地盯著手機,等著工作人員彙報學校招生情況,直到聽到好消息後才安心睡去。

“招生情況是辦學成果的體現,學校越來越受學生青睞,說明我們辦學進步了,我就放心了。”閩南科技學院董事長戴宏達說。

46年來,戴宏達熱心家鄉公益教育事業,回鄉數百次。如今已經67歲的他,還堅持每兩個月坐3個小時的飛機,往返南安、菲律賓兩地,關心學校辦學情況。


南安第一所大學是碼頭僑親創辦的,他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創辦南安第一所大學

已培養出2萬多名畢業生

菁菁校園,學生們迎著熹微晨光,邁著輕快的步伐,大步向教室走去……這是閩南科技學院開學的一幕。

“看到現在的孩子有書讀、有學上,就像完成了我未完成的夢想一樣。”看著一張張新生面孔,戴宏達感慨道。建校18年,幾乎每年他都會回到學校,參加新生開學典禮。

“我自幼喜歡讀書,從小學到初中就一直是班長,可惜後來輟學,沒能接受完整的教育,成了我一生最大的遺憾。”戴宏達告訴記者,為支持家鄉南安的教育事業,他決定在南安興辦第一所大學,讓下一代能夠接受良好教育。

2001年,戴宏達攜同菲華南安公會的旅菲僑親,與福建師範大學合作,投資興辦了福建省第一所民辦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辦學之初,談何容易?“設施非常落後,在食堂要站著吃飯,開大會,禮堂容不下人,得到操場。”戴宏達回憶道。

最難的不止如此。由於學校所在的康美鎮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每天過往的班車都沒有幾趟,吸引師資力量成了一大難題。

“有好的老師才有好的學生。”戴宏達就用薪水比別人多、宿舍比別人大、專車接送等方式“留住老師”。

“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更多窮苦、貧困的孩子有書可讀。”戴宏達說。

這時,廈門拋出了“橄欖枝”,但戴宏達婉言謝絕了,“在南安辦起一所大學不容易,我的家鄉更需要一所真正的大學,我捨不得這裡”。

辦學硬件欠缺,他就自己貼錢;親自審閱學生食堂、宿舍樓等圖紙,參與設計工作;號召董事會成員積極投入資金,陸續建設塑膠跑道運動場、籃球場、游泳館、現代化圖書信息館和科技大樓等,學校軟硬件設施雙雙提升。

南安第一所大學是碼頭僑親創辦的,他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南安第一所大學是碼頭僑親創辦的,他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文化藝術節

“閩科有今天的成就,是通過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戴宏達告訴記者,“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校訓,一直激勵著學校師生。

經過18個年頭的不懈努力,閩南科技學院現有康美、美林、江北三個校區,佔地面積近700畝,規劃面積1000多畝,目前設有計算機信息學院、光電信息學院、商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開設涵蓋理、工、經、管、文、藝等學科31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7000多人;學校與200多家知名企事業單位共建實踐教學基地,重點推進“校政行企”合作;2011至2018連續七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排名全省高校第一……一所一流辦學條件、一流師資力量的高就業率民辦學校終於成型,至今已為社會輸送2萬多名畢業生。


南安第一所大學是碼頭僑親創辦的,他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國效力培養人才

創業大賽

目前,戴宏達正帶領學校董事會抓緊實施第二期規劃建設,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條件。他的目標是,努力建設一所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

投資南官公路和南洪公路

打通南安交通命脈

1995年12月27日,南官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路況差、坡陡多、道路窄的歷史,這是福建省第一條引進外資建設的公路,為福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新思路、新經驗。

“當時,這條路泥土飛揚,我拿著一把椅子坐在路邊數,一天來往不到50輛車。”戴宏達告訴記者。

“原來,南官公路是一條不足10米寬的土路,通過多年的拓寬改造,變成了寬闊的交通要道,圓了我們村民多年的心願。”如今,看著家門口車來車往的南官公路,柳城街道下都社區80多歲的陳阿伯感慨道。

而這一切,離不開戴宏達和其兄弟的支持。在瞭解到家鄉南安交通落後時,戴宏達與胞兄們成立菲律賓東方實業有限公司,1994年與南安簽約合作,注資1.3億元打通南官公路。

後來戴宏達和兄弟又投入1億元改造拓寬南洪公路,南官公路的收益幾乎全部投入其中。

投資交通設施建設,需要投入鉅額資金,在當時是一個十分冒險的。“投入之前,我就已經想通了,萬一資金無法回收,就當作為家鄉建設盡力了。”戴宏達早就做好了打算。

然而,公路啟用以後的收益,超出他的預期。投資南安道路建設一年後,金融風暴席捲亞洲,東南亞貨幣貶值嚴重,菲律賓也不例外,但由於戴氏兄弟投資大陸交通設施建設,不僅保全資產不貶值,而且由於人民幣增值,使得投資資金迅速增值,等同於獲得了雙重收益。

海絲商報記者:賴香珠 李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