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薦讀】我的老家---蔡家崖

【薦讀】我的老家---蔡家崖

父親在世時曾多次和我說過,你是家裡的長女,有時間一定要回山西老家看看。直到退休後才和妹妹約了成都、太原的親戚一同前往老家---山西省興縣蔡家崖。

蔡家崖是位於晉西北興縣蔚汾河畔的一個小山村,是我父親一生都魂牽夢繞的地方。這裡的山山水水都與共和國有緣,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人們訴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蔡家崖,由於歷史的機緣在中國抗日戰爭和共和國建立的歷史進程中曾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40年,根據黨中央的戰略部署,由賀龍、關嚮應率領的八路軍 120師東渡黃河,開闢了晉綏抗日根據地。當時120師司令部就設在蔡家崖牛家大院。人們知道蔡家崖是因為它曾經是晉綏邊區政府、軍區所在地。人們所說小延安是因為興縣作為晉綏邊區的首府,在中國革命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我第一次來到蔡家崖的時候,眼裡所看到的除了叱吒風雲的賀龍元帥雕像還有他身後那所整齊漂亮花園的主人興縣名門---牛氏家族。

蔡家崖村背靠元寶山,面臨蔚汾河。當年牛氏家族祖上從外村遷來此地,也是看中了這裡是一塊風景宜人的風水寶地。牛家故居門上有一副對聯,“蔚水映衡門隱居求志,環山結茅舍小住為佳”。從對聯裡可看出當年牛家祖上雖是種田為生,卻是知書達禮之人。而事實上牛家也正是興縣方圓百里盡人皆知的開明士紳。牛家兄弟五人,清末年間 “五美堂”就成了五兄弟的堂號。他們勤奮自勵,艱苦創業,建立起了自己的家業。五兄弟人各有志,投身於社會,研讀聖賢典籍,興辦教育,開設工廠,投資商業。在晉西北尤其在興縣已躋身鉅富之首。抗戰之初,八路軍120師開赴晉西北,牛家將6個大院騰出讓司令部、行署機關駐紮。在抗日戰爭進入極端困難的年代,牛家老五我的五爺爺牛友蘭動員兩個哥哥和其他股東為八路軍先後無償捐獻白洋3.5萬元,糧食2萬斤。又從自己創辦的商店“復慶永”拿出大量布匹、棉花、毛巾、襪子、肥皂裝備了203旅18團一個整團的冬季服裝。這一愛國行動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在他的影響下,興縣其他士紳也用實際行動進行捐獻,共赴國難。“晉西事變”後,牛友蘭再次捐出8000銀元,125石糧食。晉綏邊區政府籌建農民銀行,由於缺乏資金,牛友蘭表示為了抗日救亡決定拿出2.5萬銀元作為銀行建設基金。1940年2月,晉西北行署發佈《減租減息辦法》後,牛友蘭將自家全部地租放賬等契約賬本一併銷燬,極大地減輕了興縣人民的負擔,可謂毀家紓難,傾身救國!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期間,賀龍等領導同志和晉綏領導機關一直住在蔡家崖牛家院子裡。1948年3月到4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同志從陝北撤離延安,東渡黃河,轉戰華北,進北京建立新中國,就是經過這裡住在牛家花園。從牛家花園到毛主席故居,恰恰是中國革命的小小縮影。

毛主席在這裡發表了著名的《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和《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1942年夏,牛友蘭作為團長和劉少白先生率領晉西北士紳參觀團訪問延安,受到了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同志的熱情接待。

牛友蘭還積極鼓勵和支持子女和家人參加革命,把希望寄託在共產黨八路軍身上。他動員自己的兒子和侄親十幾人奔赴延安接受革命教育。

我的父親牛蔭德(牛友蘭四哥牛照藩的二子)在13歲時和比他大幾歲的堂姐徒步從蔡家崖經黑峪口過黃河,一路輾轉走了600多公里路到達陝北延安,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這次回老家我們專程驅車從蔡家崖到黃河黑峪口,沿著父親當年的足跡似乎在尋找一個答案,當年他那麼小的年紀為什麼非常堅定地要去延安?當我瞭解到牛家祖輩在中國革命艱苦的歲月裡,騰出宅院做共產黨晉綏邊區的司令部,為八路軍捐錢捐物,為了中國革命事業傾其所有時,就不難理解當年父親為什麼如此義無反顧地投奔革命隊伍,追求他人生的信仰和目標了。

蔡家崖那不尋常的經歷,作為牛家後代,之前我們的感受很少,父親和我們說的也很少。只知道老家山西興縣蔡家崖是革命老區,交通不發達,而且很貧窮。父親在世時曾幾次回老家,幫助老家聯繫脫貧項目,為改變家鄉面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清楚的記得父親每次回來都興致勃勃地談起老家的事情,吃著老家帶回的莜麵和糕面時,臉上所泛起的興奮表情。

這次回老家我所看到的蔡家崖與當年父親所講述的老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2018年6月,作為精準扶貧項目,發展為紅色旅遊,冠名為“蔡家崖” 號列車從這塊紅色熱土駛出,開往省會太原,圓了老區人民火車出行的夢。

我還看到為了充分發揮當地鋁土礦、煤炭等資源優勢,中國鋁業公司等多家國有企業來這裡投資建廠。目前大型氧化鋁、電解鋁等一批現代化企業已經拔地而起,有的已建成投產,形成了鋁產業的循環發展,帶動了當地幾千人的長期就業。這無疑為推動興縣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如果父親的在天之靈能看到他始終牽掛的老家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將一定會感到萬分的欣慰!

社會發展,歷史變遷。牛家大院現已成為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來參觀的人陸陸續續,聽蔡家崖講述昨天的故事。告訴後人,新中國來之不易,革命成功來之不易。有些人值得我們永遠去銘記,有些精神值得我們世代相傳。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謹以此文向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貢獻的牛家前輩致敬!

作者簡介:牛凱豐,女,1956年10月生,共產黨員,籍貫山西省興縣,退休前為中鋁公司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統戰部副部長。父親牛應德(曾用名牛蔭德1926.10-2008.5),山西省興縣人,是牛友蘭四哥牛照藩的二兒子,1939年12月參加革命,194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原遼寧省冶金工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總工程師。

【荐读】我的老家---蔡家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