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山西民間宴席流傳最廣、最有名的稱“晉式三蒸”

山西民間宴席,多用蒸法制菜,凡數十種,講究原汁原味、軟嫩香酥,其中流傳最廣、最有名的,尤以粉蒸肉、小酥肉和醬梅肉為代表,並稱“晉式三蒸”。

蒸,一種看似簡單的烹法,令都市人在吃過了花樣百出的菜餚後,對原始而美味的蒸菜念念不忘。翻閱資料發現,中國飲饌,技藝精湛,源遠流長。烹飪方法有煮、蒸、烤、燜、燒、炸、炒、燴、燉等。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飪的國家就是中國,並貫穿了整個中國農耕文明。關於蒸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一萬多年前的炎黃時期,我們的祖先從水煮食物的原理中發現了蒸汽可把食物弄熟。就烹飪而言,如果沒有蒸,我們就永遠嘗不到由蒸變化而來的鮮、香、嫩、滑之滋味。

山西民間宴席流傳最廣、最有名的稱“晉式三蒸”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現在主要在忻州定襄一帶,加入土豆泥和麵粉相制,甚是獨特,被稱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當地過去“九簋八盤”宴席的主打菜,相傳閻錫山曾以此菜招待過馮玉祥、蔣介石等人。現在定襄蒸肉還被製作成禮盒美食來饋朋酬賓,成了當地名特產品,同時也是小憶比較喜歡的一道菜。

晉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傳統名菜,,做法保留了喬家八碗八碟的精髓,經過炸、燴、蒸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夾一塊入口卻酥而不爛,醬香濃郁,碗底的湯汁濃稠,你會發現每塊肉肉都美妙無比~

山西民間宴席流傳最廣、最有名的稱“晉式三蒸”

醬梅肉,是晉商莊菜代表菜,也是晉式第三蒸,因用醬豆腐汁相蒸去腥提鮮而名。相傳,晉商常家的創業始祖常威,本一介書生,學端木經商,乾隆初年已累財十萬,後將生意交子經營,自己則專心教孫讀書。常威發現這些個讀書郎嫌膩,常將菜中白肉挑出。一次有人給他送來一罐醬豆腐,常威靈機一動,將白肉蘸醬豆腐吃,果然鹹香不膩了。於是他叫廚房每次製作肉時必加醬豆腐相蒸,取名“醬梅肉”,夾在饃裡給這些讀書郎吃。久而久之,醬梅肉在晉中一帶傳播開來,進入了八碗八碟宴席當中,成了一道山西地方特色菜。

山西民間宴席流傳最廣、最有名的稱“晉式三蒸”

這就是今天要是說的晉式三“蒸”,你的家鄉有幾種“蒸”法,寫出來讓大家都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