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揭祕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揭秘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揭秘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新中國成立後,在前蘇聯吉爾汽車的支持下,1956年,新中國第一輛汽車在長春下線。

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乘用車產業才起步,到上世紀90年,私家車逐步進入普通家庭,我國也從自行車社會進化為汽車社會,同時中國也進入了汽車品牌百花齊放的年代。

從最早國企引進大眾、豐田等合資品牌,到奇瑞、吉利、長城等一大批當年的“新勢力”造車的崛起,共同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黃金期。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中國的民營資本功不可沒,從最早的鯰魚型企業,發展到現在真正的自主品牌中流砥柱。

我們來看下中國有哪些主要民營汽車企業。

根據小編蒐集,主要有如下幾家企業,以及開始汽車業務的時間:

長城汽車, 1990年, 魏建軍

浙江吉利, 1997年, 李書福

比亞迪, 2003年, 王傳福

重慶力帆, 2003年, 尹明善

浙江眾泰, 2003年, 應建仁

本文就談談這些民營汽車企業的誕生,以及其原始資本積累的來源。

長城汽車:

揭秘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1984年,魏建軍的父親魏德義和其叔叔在保定創立了長城工業公司,主要從事汽車改裝、汽車零部件生產業務,憑藉第一代人的創業精神,經營的風生水起,某產品還獲得了國家“星火科技”二等獎。

後因家庭變故,保定南大園鄉政府接管了長城工業公司。但是因經營不善,到1990年已經負債了200萬元,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不得不引人來承包。

當年只有高中畢業,26歲的魏建軍已經有了在自己家族企業:保定地毯廠、保定太行水泵廠等做廠長的經驗。

魏建軍在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把長城工業公司給承包了下來,簽了5年承包合同,當時的企業只有60人,總資產300萬元,這就是長城汽車的全部起步條件。

在魏建軍的經營下,長城工業順利扭虧為盈,從1991年到1995年,長城工業一點一點的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也讓長城在1995年有了進軍皮卡行業決定的資本,這也是長城汽車具有決定性的轉折點。

吉利汽車:

揭秘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在1982年,李書福高中畢業後買了個相機,在風景區給遊客拍照,規模擴大後開了家照相館,短短几年內,李書福收穫了百萬財富。1984年,李書福進入了冰箱配件製造行業,恰逢冰箱行業藍海期,供不應求,2年後產值就達到了4000-5000萬元。

後來,李書福發現建材賺錢,於是決定投入鋁鎂曲板行業,到了2001年建材銷售額達3.4億元。

在中國開始流行踏板摩托車後,1994年,李書福開始模仿生產,當年進口摩托車要賣1.7萬-1.9萬,李書福才賣8800元,規模迅速擴大,達到幾個億的規模。

李書福是個典型浙江商人,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這一次他嗅到了汽車市場的膨脹,毫不猶豫一頭扎進汽車產業中。

李書福找到了四川德陽監獄汽車廠,投了2400萬收購70%股份,拿到了生產資質。就這樣,吉利控股集團在臨海開始籌建汽車製造廠,並於1997年首期完工。

比亞迪:

揭秘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出身在安徽蕪湖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自幼充滿艱辛,勤奮好學。1987年,王傳福考取中南工業大學,畢業後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研究生,研究電池技術,畢業後,直接留在該研究院工作。

隨著手機業務的發展,王傳福瞭解到了手機電池領域的巨大商機,於是在1994選擇辭職,開始了傳奇的商業歷程。王傳福向有錢的表哥呂向陽借了250萬,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

憑藉比亞迪產品優秀的品質和性價比,很快佔領了手機電池市場,並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後,利用低成本優勢瘋狂搶佔市場。只用了3年時間,比亞迪便搶佔了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成為鎳鎘電池領域老大。

技術男王傳福同樣有著敏銳商業嗅覺,很快意識到其研發的磷酸鐵電池在電動汽車上廣闊的應用前景。

2003年,比亞迪用2.69億人民幣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公司77%的股份,取得了準生證,正式進入汽車領域。

重慶力帆:

揭秘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在幾家民營汽車創業史中,力帆創始人尹明善應該是最曲折和艱辛的。尹明善1938年出生於重慶,早年喪父,12歲時輟學開始街邊小商販生涯,由於勤奮、聰明,掙的錢不但能養活加入,還賺夠了學費,隨後,他考入了重慶一中。

因歷史原因,尹明善在1961年遭受了20多年的勞改生活。

樂觀的尹明善並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在同樣遭遇的一個老教授教導下學習英語和經濟學知識,就像武俠小說主人公在掉下懸崖後,偶爾世外高手,學習絕世武功。

1979年,41歲的尹明善恢復正常生活。在勞改生活中學習的絕世武功成為他的吃飯技能,開始了在工廠當英語資料翻譯員,後開始了英語教師生涯、進入出版社,到最後成為了重慶國際技術諮詢公司任總經理,並幫助企業扭虧為盈,直到在47歲時創辦了自己的書刊發行社。

在尹明善52歲時,發現了重大商機,用大半生的積累,進入摩托車領域。在摩托車高速發展的幾年內,通過模仿、創新,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

2003年8月,力帆收購了重慶專用汽車廠80%的股份,改名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汽車領域,那年尹明善65歲,他可謂中國汽車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創業者。

眾泰汽車:

揭秘5家民營車企原始資本積累,講述自主品牌起步的艱辛

眾泰汽車的董事長為吳建中,而其背後的幕後金主卻是鐵牛集團,一家永康的五金機械企業,老闆為應建仁。

1962年4月,應建仁出生在浙江永康,從小就喜歡機械。

隨著國內改革開放,浙江永康被打造成為了中國五金城,在這片土地上,1992年,應建仁創辦了永康長城機械廠,主要生產拖拉機零部件、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等。

在長城機械廠基礎上,1996年創立了鐵牛集團,並開啟擴張模式,先後在永康、杭州、長沙、湘潭等建設模具、鈑金等生產基地,以及其他汽車零部件基地。

在中國民營資本大舉進入汽車行業的那幾年,2003年9月,鐵牛集團投資成立眾泰控股集團,吳建中出任董事長,開始了造車生涯。

綜述:

每一個民營品牌的背後,都有一段自己獨特的發展史,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無論來自哪個城市、哪個行業,但他們都有一個同樣的勇敢的汽車夢想。

李書福、王傳福、魏建軍、尹明善、應建仁,這一張張面孔,共同拼起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偉大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