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11月24日,各大媒體曝出韓國女星具荷拉疑似遭受男友家暴而自殺,次日,也就是25日,恰巧是第二十個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而在今年8月,當“巴中女教師跳樓案”被定性為自殺後,導致其自殺的原因也曾被網友熱議。接二連三的家暴話題,將家庭暴力行為引發的慘痛後果,毫無修飾的直接“送”到了大眾眼前。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夫妻感情都是吵架吵出來的”,其實,由夫妻吵架升級成為家庭暴力事件從來都不是個例!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根據家理律師事務所發佈的《2018年婚姻家事法律服務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通過對北京地區2016年1860份一審離婚判決書進行分析,因家庭暴力而離婚的案件佔比約為23.7%。家暴案件中的受害者往往除了身體上的傷害、心理上也承受極大的負擔,甚至生活在有家暴行為家庭中的孩子,也在承受極大的心理傷害。

最近來家理律所諮詢的一位委託人——王女士,她的遭遇讓蝸小妹印象深刻。她與丈夫年齡相差比較大,認識幾個月不到,便不顧全家人反對毅然和他登記結婚。本來以為嫁給一個比自己年長的丈夫會得到更多的疼愛,沒想到事情卻向著不可控的狀態發展……

某天丈夫應酬回家滿身酒氣,我們的委託人詢問了兩句,沒想到丈夫突然暴怒,二人發生了爭吵。激烈之時,丈夫竟舉起椅子砸向她。我們的委託人說:“當時自己大腦一片空白,只想帶著孩子趕緊回房“。

第二天面對神情閃爍的妻子,丈夫哭訴自己是因為壓力過大一時失手。王女士說自己當時真的沒多想。

然而,這只是丈夫對她家暴行為的開始。自此之後,丈夫每次喝完酒,只要氣兒稍有不順,就會對她拳打腳踢。第二天再跟她道歉,可是惡性循環之下,王女士表示為了孩子,一直都沒想過離婚,只是覺得可以忍忍。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只是,王女士的忍氣吞聲換來的卻是丈夫向她揮起的菜刀,這讓她和孩子徹底崩潰了,孩子自那之後一度封閉自己不願說話,看到陌生人也總是眼神閃爍,孩子的改變這讓王女士心裡很不是滋味,也讓堅定了離婚的決心!

雖然當時僅存的那點兒理智讓丈夫揮起的菜刀沒有落下來。但對王女士和孩子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創傷,卻久久不能平復。在這裡蝸小妹不得不說一句,不少來家理律所諮詢的家暴受害者,都會提到“為了孩子,自己就忍一忍”。但是他們卻忽略了,這種暴力行為對孩子有“代際傳遞”的可能,對孩子的心理也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實施至今已有三年多,仍有人認為“家暴是個多大的事?”這裡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家暴,是違法行為,並不是所謂的“家務事”!

由於傳統家庭觀念的根深蒂固“家庭暴力”行為,更多的被視為不可言說的家庭醜事、家庭私事。聯合國此前曾針對中國女性遭受暴力虐待的情況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39%的女性承認自己曾經遭受過伴侶的暴力行為,承認自己曾經對女伴施暴的男性更是高達52%。這其中,清楚知道中國法律禁止家暴行為的男女比例卻基本持平!這兩個數據之間的差異很奇妙,除了側面說明了很多女性不願意承認自己被家暴,也說明大家都知道”家暴”是違法的。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在家理律所接觸到的案件中有很多女當事人在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內遭受家庭暴力,因為各種原因,他們甚至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忍受、默認家暴行為的背後,已經將這種錯誤的行為觀念傳遞給了後代。家庭暴力具有明顯的“代際傳遞”效應,父母等人的暴力行為在兒童成年後依舊會產生負面影響。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在最近全球熱播的電影《小丑》中,男主Arthur童年時期一直飽受母親的粗暴對待,母親把自己對生活的不滿發洩到Arthur身上。嘲諷的是,這位並不“Happy”母親,卻稱呼飽受虐待的兒子為Happy。最終,因家暴患上精神疾病的Arthur在人們冷漠、無情中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小丑”。

小丑所有的不幸,根源就是童年的不幸!家庭暴力,讓他患上了疾病;父母關愛的缺失,讓他的心靈變得敏感、脆弱,找不到歸宿。根據數據顯示,童年時期曾目睹過雙親暴力、老年虐待、姻親衝突等家庭暴力舉止的成年人,較未經歷過暴力環境的人而言,更易出現多種暴力行為。

同樣,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也會變得很敏感、性格孤僻、並且會在成年後出現對社會人際交往有強烈的恐懼感,甚至出現無法與人建立長期親密的關係等心理問題。此時,如果不能及時正視自己的這種心理變化,就可能在日後的生活中形成惡性循環。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任何暴力的開始都不是無跡可尋的,在這裡蝸小妹提醒各位朋友,當你的男朋友、丈夫甚至是家人出現任何不尊重的行為時,都不能輕易的原諒。因為對於家暴的認定早已不侷限在肢體暴力行為,經濟控制、情感暴力、精神控制、言語辱罵都是家庭暴力的範疇。

一旦遭遇家暴情況,千萬不要被“感情衝昏頭腦“,婚姻中的遷就、磨合絕對不是針對家暴來說的。及時止損,不讓這種傷害延續到下一代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正確選擇!


↓↓看這裡↓↓

面對生活中的家暴行為,蝸小妹幫大家整理出了一些小知識點,拒絕家暴行為,從辨識家暴行為開始。提高自己的防範意識,婚前一定要“火眼金睛”、婚後對暴力行為也決不能“忍氣吞聲”!

家暴行為前期表現,可能有以下幾種行為:

在生活中經常跟別人起衝突、以暴力為炫耀的,這種人往往偏向用暴力行為解決問題。

這時候蝸小妹就建議那些熱戀中的小姐姐們要冷靜的考慮一下了!

② 用摔東西、砸東西、大聲爭吵等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的人,這部分人往往行動在思考之前,並且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③ 遇事總是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他永遠不會做錯。一旦事情不在他控制之內,他就會用極端方式發洩他的不滿。

情緒控制不好,動輒發怒。這種情況最普遍也最關鍵!說他最普遍是因為容易被翻譯為脾氣不好,說他最關鍵是因為情緒控制能力是家暴傾向的重要判定因素之一。


面對家暴,蝸小妹建議不要被感情左右自己的理智:

① 千萬不能為了避免讓他發怒,而小心翼翼!這會給他錯覺,感覺自己是對的,對事情有主動權的!

② 千萬不能給對方的試探留有餘地!家暴也會循序漸進,一旦出現試探你的底線的行為,類似 “沒使勁”、“我就輕輕推了一下”等等說辭時,不能忍氣吞聲,不要給對方試探的留有後路!

千萬別被感情綁架!自殘也是一種家暴傾向。如他/她用割腕以示自己的決心和愛,一定要用醫學和心理學來解決。這裡蝸小妹想特別提醒下,用自殘來表現自己的感情,絕不是真正的愛,一個人連自己都沒有辦法好好愛護,又談何去愛其他的人呢?這樣的感情,多半是一種佔有!

千萬別用孩子做藉口!家暴行為有明顯的“代際傳遞”,為了孩子的忍耐,可能反而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不可逆的心理傷害。

最後,如果不幸遭遇家暴,一定要學會理智保護自己:

① 可以去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蝸小妹在這裡提示大家,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與離婚是兩碼事!

② 一旦遇到家暴一定要向警方、居委會、親人朋友求助。針對大家說的家暴不容易取證的問題,蝸小妹想說這幾點:一是要保留報警記錄,要求警察叔叔出警;

二是到正規醫院開具就診證明和驗傷報告,面對家暴傷害不要自己忍氣吞聲,保存好受傷害的照片;三是要將家暴情況向居委會告知,千萬別被“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誤導,家暴是違法行為;四是視頻取證,可以選擇在家中安裝攝像頭的方式長期取證。

正確看待婚姻中的家暴行為,家暴就是違法行為。一旦遭遇家暴在保留好證據同時,可以諮詢家理律師,在律師的指導下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童年經歷讓“小丑”性格缺陷 家暴的“蝴蝶效應”中誰才是受害者

最後,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家理律師事務所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反對家暴行為、提高婦女兒童對家暴防範意識的,對家暴說不,家理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