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有一天看到一位博主發了這麼一條腦洞動態:如果你拿出一把尺子,把手指從3.1cm處移動到3.2cm處,那麼你的指尖會在某一個時刻剛好劃過圓周率π。

那麼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π有什麼特徵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π吧,它是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更是一個超越數。無理數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而超越數就是指它不可能成為一個由有理數組成的方程的解;比如√2,它就是一個無理數但不是一個超越數,因為它是方程x²=2的解。注意!這些結論都是經過了嚴密的數學證明的,並不是因為人類到現在還沒有算出來π的最後一位就稀裡糊塗地認為它“無限不循環”。現在人類計算π的方法雖然已經更新了很多代,但是依然還是使用的“無窮級數”的算法,你可以理解為一個按一定規律排下去的無限長的算式,你每多算一點精度就會增加一點。

那麼有關於π,我們需要提取出的最重要的一條信息就是它的“無限”,這個概念意味著當你撫摸尺子的時候,你的手需要觸摸到一個無限精確的位置,這樣才能滿足上面這個腦洞。

無限的精度可以達成嗎

其實早在古希臘,哲學家們對有關極限的問題就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比如有一位叫芝諾大佬,他就提出了一個名為“

阿喀琉斯追烏龜”的問題,他對大家說:我發現大英雄阿喀琉斯永遠追不上一隻烏龜。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唯一的弱點是腳後跟的哥們

這個阿喀琉斯大概就像我們中國神話裡的小哪吒一樣,是比較神通廣大的一個半神英雄,那芝諾為啥說英雄跑不過烏龜呢?他是這麼分析的:我假設阿喀琉斯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這個英雄好像跑的也不怎麼快啊)。他和烏龜的距離大概是100米,那麼當阿喀琉斯跑完100米,烏龜就會跑1米,那麼阿喀琉斯為了追上烏龜,就會跑完這1米,但同時烏龜也會跑出1cm,當阿喀琉斯跑完這1cm後,烏龜又會跑上100微米……如此一來,就永遠沒有追上的那一天。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大概就是這麼追烏龜的

就這樣……

聽完之後你是不是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就是明明知道這個結論是錯的,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批判,或者說找不到角度去批判。如果是在現場,你脫口而出的很可能是這一句:“你這就是在瞎扯淡!和你這種人我沒法繼續聊下去了”。

科學的精神之一,就是無論多麼不合理的事情,都一定要給出“理”和“據”,所以我們必須得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行。而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芝諾一生的對手德謨克里特,正是古典原子說的創立者,他與芝諾的思想也是針鋒相對的,我們可以從他的原子說裡一窺他對於這類問題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原子的存在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是一個基本知識,但是對於幾千年前的古希臘人來說,則是一個非常神奇且深刻的哲學問題,因為他們沒有通過觀察來認識微觀世界的可能性,所以只能用“空想”的方式去尋找答案(這也就是哲學在世界早期的巨大貢獻之一,現在哲學的大部分功能都已經被科學替代了)。當時關於這個問題大家的普遍認識都是“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這一點在《莊子·天下篇》中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他在用思想分割物體!

但是德謨克里特很顯然並不是這麼認為的,他說:

如果物質是無限可分的,那麼如果我們把一塊小東西不斷地分割,那麼最終我們會得到什麼呢?是很多有維度的小顆粒嗎(也就是有體積)?很明顯只要有維度,那它就可以繼續分割,所以我們要一直分割下去,一直到只剩下很多沒有維度的點(也就是幾何中點的概念,沒有體積和麵積的東西)。好的,現在我們要把它們再捏起來,那麼多少點能產生維度呢?2個?3個?千個?萬個?……不,沒有維度的東西無論怎麼累積都不會有維度,就像無論多少個0相加永遠也只能是0一樣。

所以,德謨克里特得出結論,物質一定不是可以無限分割的,它一定有一個不能分割的最小維度,他用希臘語中的“不可分割”(átomos)來給它起名,就是我們現在翻譯的“原子”(atom)。

量子力學的回答

所以當我們用這樣一個思想再去審視“阿喀琉斯追烏龜”的問題就會發現,如果空間也和物質一樣不是無限可分的,那麼終於會有一個瞬間阿喀琉斯會和烏龜同時跑過這個“最小的長度”,然後阿喀琉斯就會輕鬆地將烏龜甩在身後,這樣芝諾的難題也就不攻自破了。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這張圖其實是誤導,電子是極小極小的,也不會像行星一樣運動

那麼到底有沒有這麼一個最小的尺度呢?答案是必然的,這正是現在物理學最先進,最前沿的研究領域“量子力學”所管轄的範圍。量子力學的研究核心,就是一切物理現象的最小單位的規律。所謂“量子”就是指只能用“個”來計量的最基本的粒子,比如電子,它就是電荷的最小單位,這世界上不存在半個電子那麼多的電荷,所以電子就是一種量子。

這樣我們再看看德謨克里特的古典原子理論,就會發現他據說的“原子”其實應該是“量子”,只有量子才是真正的“不可分割”。同樣,如果說粒子存在最小的單位,那麼時間和空間也沒理由是無限可分的,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普朗克給出了答案: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它倆就是物理學意義上真正的最短的時間和最短的長度,分別是10的-43次方秒和10的-35次方米。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普朗克的顏值之迷

現實世界離不開數數

那普朗克是怎麼算出來這麼一個數值的呢?這就需要我們把思想的小船駛回現實世界,讓我來思考一個問題:你如何知道一個現實世界中的信息,比如桌子上有多少粒瓜子?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數一數不就知道了嘛。那有沒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知道瓜子的數量?其實沒有,即使是別人告訴你的,也一定是有人(或者其他什麼可以計數的東西)數過。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看似廢話的事實:一個東西要想證明其存在,就必須要有“可數性”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光子是啥形狀誰也說不清,我們只知道它不是彼此連著的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那自然就是因為“可數性”也是不一定存在的。在極小的尺度上,我們要認識一個粒子,就必須要用一個光子來撞擊它,但是光子有一個特徵,就是能量越高精度就越高,但是能量又不可以無限地高下去,當高到某一個極大值時,它就會立即成為一個極小的黑洞,把那裡的空間給摧毀。而這個成為黑洞前的極限能量光子所擁有的精度就是普朗克長度,光走過普朗克長度所消耗的時間就是普朗克時間。

一切皆有限

不能測量等於不存在嗎?現在並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空間是不連續的,但是任何現實世界的所有物理規律(包括信息量)都指向“一切都是有限的”。我們想象一下,在一個沒有空氣的異世界地球上生存著很多奇怪生物,這些生物想要知道最高到底有多高,那麼他們只能用爬山的方式,但是地球的重力決定了最高的山也不可以超過10000米,那這10000米就並不僅僅是測量的最高高度,也是異世界“實際真實存在”的最高高度。

所以以上內容中的“測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受限於人類能力的“測量行為”,而是計算得到的理論上限,事實上人類還沒法造出一枚足以當場毀掉空間的光子。就像地球的最高峰無法超過10000米一樣,這是由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決定的,我們並不需要把山真的堆到10000米才能得出“山的高度是有極限的”這一結論。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站在最高峰上,大地看上去也會露出圓形

“一切都是有限的”這一結論解決了哲學上有關宇宙的一切悖論。以前人們認為宇宙是無限的空間+無限的時間。而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宇宙的大小是有限的(有限而無界),而宇宙的壽命也沒比太陽長几倍。同時我們也知道一切都不是無限可分的,時間和空間你或許可以認為是擁有無限精度的(也就是所謂的連續性,當然這同樣沒有證據支持),但是它們絕對不是無限可分的。電子的直徑是普朗克長度的十億倍,我們都沒有找到任何電子是可以分割的證據,人類有關量子的研究可能進入了就快要觸碰到天花板的高度了。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無限的概念,只能存在於人的腦子裡,某些意義來說,這比一整個宇宙還要偉大

你摸不到π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你的指尖可以觸碰到π嗎,當然不行,因為至少你的手指沒有無限的精度,它只會在一個比π小一點點和比π大一點點的區間裡“跳躍”而過,π這個無限的數字只能永遠存在於人類(或是任何有智慧的個體)的想象之中

你可以用指尖摸到π嗎?量子力學告訴你:永遠做不到

這一篇的內部就到這裡啦,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點個贊吧,歡迎在下方評論,我是酋知魚,咱們下一篇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