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藝術中的意境美?

JoJo撒哇滴卡


雖然我們一直認為,當人的某項創作技能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成為了藝術,但是無論書法、繪畫、攝影等等都不是停止在技巧層面的藝術,它們直接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表現人的精神與萬物哲理,一切視覺藝術都有意境美,那麼如何理解藝術中的意境美呢?



藝術中的意境美

簡單理解“意境”是某種藝術(書法繪畫)所表現的精神境界,即作者以其筆墨色彩技巧,表達自然界和生活現象的觀察、思考、感受,通過作品抒發自己思想、意趣、性靈、情操,意境越高,越能顯示美的魅力,凡造詣極高的藝術家,無不以意境、神韻為藝術作品的最高目標,


要注意的是,藝術作品中的意境美,和藝術家自身豐富的思想感情、個性與氣質是有緊密關係的,比如,“書聖”王羲之風度高遠,故其書神韻雅逸;顏真卿忠義大節,剛正不阿,故其書端重莊嚴;蘇軾雄文富麗,故其書如筆挾風濤,這些書家的作品,都充滿意境美,

文章第二段簡單提到了,書法繪畫的意境美,是藝術家以筆墨色彩技巧表達出來的,

比如,油畫藝術是以“色彩”為載體,由色彩來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烘托氛圍,一幅油畫作品的氛圍就是意境效果,意境美的作品都會給人直觀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

任何一幅油畫作品,都有它主要的色彩傾向,也就是給人一種總的色彩印象,而這色彩印象,即畫面色彩的基調就會形成意境感、意境美,當然了,要了解色彩的特性,然後正確把握和控制色彩對比與色彩協調效果,

色彩對比,是加強主體表現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有助於深化畫面意境。意境美,讓畫作主題清晰明確、情調豐富,也體現了藝術效果。


詩夜城主


藝術中的意境美,說白了就是一種含蓄的美,一種朦朧的美,一種似又不似的美,一種深沉遼闊的美,一種“話到嘴邊留半句”的美,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美,一種看不到卻能想象到的美,一種可以體味卻難以表達的美。

很多情況下,意境美和那些真切直觀形象的藝術作品是相對的。比如說寫實類油畫,雖然較為真實精準的還原了客觀物象的本真面貌,也很美,但是因為一目瞭然,很難讓人產生意境美的感覺。當然,在一些經典的人景相融的藝術作品中,還是能將直觀美和意境美融為一體的,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但是油畫中這樣的作品畢竟還是少的。

意境美更多的體現在注重寫意的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山水畫中。因為中國山水畫中的山,雖不似真山的模樣,卻有著高山峻嶺的輪廓和氣勢。雖並非針對某一座具體的山而畫,卻有著所有大山的特徵。雖只畫了一座山,卻讓人感覺這山裡山外都是山群山叢嶺交相疊翠雲蒸霞蔚晴雨空濛。中國山水畫中的水,雖不似真實的江河,卻有著大江大川的澎湃和激盪,有著小河小溪的宛轉和韻律,你看著畫面與我們親見的自然的河川不一樣,卻又分明能感到它在奔騰,在流動,似乎能聽到或湍湍或潺潺的流水聲……

這不就是藝術的意境美嗎!意境美帶給人們更多的是逸飛神思的美好浪漫和心曠神怡的遐想想象。意境美開闊了人們的思維,抒發著人們的情懷,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以亦真亦幻深沉悠然的美的藝術享受。







燈影書畫


對普通大眾來說,“意境”這個詞挺玄乎,大概知道那麼個意思,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更多的就是種感覺罷了。簡單地說,意境其實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並且有著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驚龍軒以為,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習慣採用“境界”來描述作品的藝術檔次,這也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國畫中所展現的詩意情景,時常體現出一種空靈深遠的藝術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在山水畫得到迅速發展的五代和宋﹑元時期,繪畫領域對境界的追求達到了一個巔峰。其實,早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中國繪畫藝術就受道家思想和玄學的影響,山水畫創作已經從地圖製作式的幼稚階段,開始涉足於對實境的描繪,所謂“澄懷味象”﹑“得意忘象”等藝術理論都是對藝術境界的描述。

儘管西方繪畫藝術也有一些很有詩意或情境的作品,但是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領域,尤為注重的還是造型和色彩的研究,對於繪畫意境的追求顯然無法與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繪畫相提並論。一般來說,西方繪畫注重的是“形”,而中國繪畫注重的是“神”。所謂的“傳神”其實指的就是種藝術境界。

當然,現在的中國畫也開始借鑑西方的繪畫技法及美學思維了,不僅普遍採用了素描基礎的教學方式,連臨摹照片創作的手法也學會了。就說近些時候的全國美展,大量的國畫作品都是明顯照著照片在“製作”。這種為了迎合部分評委的審美習慣急功近利的創作方式,不再需要文化積累,藝術家退化成了擅長精細製作的工匠,傳統的繪畫“意境”之美遺失殆盡,的確應該引起繪畫界的廣泛重視。

清代畫家笪重光在《畫筌》明確提出了“意境”的概念,並針對山水畫創作提出了“實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論,對繪畫中意與境的涵意和相互關係作了較深入的分析,對繪畫中的虛實﹑形神﹑情景等問題,亦即意境的表現問題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可惜的是,當今畫壇的藝術家們,雖然屢屢創造出天價作品,卻有幾人還能真正卻追求這樣的藝術境界?

理解藝術中意境美,不僅需要豐富的生活閱歷,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並非簡單的唯美感覺那麼簡單。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藝術中的意境美,比如繪畫中的意境美,如何理解?

繪畫中的意境美,個人拙見,最適合在中國國畫中體現

中國畫中,作畫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最適合表達國畫中的意境,特別是小寫意,大寫意風格的國畫

意境,是畫面虛幻,抽象的意境,最易引發人聯想,回味無窮的意境

國畫中的意境,如何表達空靈的意境?


在中國美術史上,許多國畫山水作品,多用留白表達空靈,虛實相生的意境


留白,未著筆墨,暗示天空,流雲,霧氣,煙藹,河流,湖面,以留白幻化形象的存在

虛實相生,表達意境

如國畫山水,近處山水以皴擦,表達山石紋理,遠山一筆淡墨

群鳥,畫清前面幾隻,後邊畫點墨,構成鳥群,以實代虛,表達意境。


國畫,虛實相生表達意境,藏露隱顯,藏露結合表達意境

如宋代山水小品《煙岫林居圖》

前景山石,樹叢遮擋山中的小徑,村莊僅露屋頂,遠景山脈,全被雲霧遮擋

人們可以從畫面左下角的小徑,聯想整個路徑,僅露的屋頂,聯想整個村莊,以一當十表達意境。

古人常用虛實相生,隱顯結合的方式,表達意境

正如清代布顏在《畫學心法問答》中提到: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潛蛟之騰空,若只了了一蛟,全形畢露,仰之者鹹見斯蛟之首也,斯蛟之尾也,形盡思窮,於蛟何趣焉?

蛟藏於雲,騰驤矢矯,卷雨舒風,或露片鱗,或垂半尾,仰觀者雖極目力而莫能窺其全體,則蛟之意趣無窮矣。

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神龍見首不見尾,則意趣無窮,引人聯想,回味無窮

如果國畫中,一覽無餘,則形盡思窮,不利於表達畫中意境。

虛實相生,藏露結合,隱顯結合,利用表達意境,符合中國文化含蓄的意境

油畫中,畫家劉亞安,同樣以大虛大實的手法表達畫面意境

意境,引發人聯繫,正如中國文化中知人不必言盡的含蓄思想,畫面留意境,個人拙見,需做到畫畫不必畫盡的空靈神秘的意境。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一副作品是否能打動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造境,也就是意境美。南齊謝赫六法論的″氣韻生動”其實也是講的是氣韻意境之美。中國書畫中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要有一種意境之美。讓人觀之能夠引起遐想美的感受。譬如齊白石的《蝦趣圖》,形態各異,自由自在透明剔透的蝦,只只栩栩如生,無水勝有水、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那一座撲面而來偉岸聳立的大山。給人造成了視覺上強烈的衝擊和遐思中深深的感受到了古意之美。近代李可染畫的《萬山紅遍》,把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詩詞″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優美壯觀的詩意,用國畫的手法造境,意境唯美深邃。其光影水墨巧妙地運用、瀑布飛洩之溪流,從層層霜紅的樹林中盤旋而出……令觀者美不勝收。

可謂人不可無精氣神,畫不可無意境美亦。


吳自強書畫藝術


藝術中意境美是指藝術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的藝術,總是在反映對象"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藝術家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一、藝術中的意境美,是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於意外,又蘊於象內的神韻境界。國畫藝術中的意境美就是畫家用所表現形象來表達胸中之意,對山水的情感,畫家把這種情感寫與筆端,讓後人欣賞他的作品豐富的藝術風格。



二、中國畫是東方藝術的瑰寶,它以獨特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風格屹立在世界藝術寶庫之中。中國畫講究“寫意”的意境審美,表達了畫家清高志遠的審美情懷。中國繪畫藝術大多以山水畫、花草奇石、飛禽走獸為主,借景抒情,詩情畫意,寓意深長的審美境界。



三、我國唐代的山水畫《遊春圖》,這幅畫面青綠設色,景物濃麗。畫家對自然景物有深刻的觀察和情感的抒發。畫面上山間白雲浮動,湖面微風佛水,景物舒展,人物神態悠閒,盪舟湖心,山水、雲煙、草木都呈現出濃郁的春意盎然。使欣賞者的審美感受所產生出想象和聯想,具有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寓意深遠的藝術感染力。


黃智637


意境這個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尋找它,因為它們是因人而異的。

我們舉個例子,一個40歲的人去看名畫《父親》和一個20歲的人去看《父親》你覺得哪一個感觸更多?

藝術的鑑賞是看受眾的人生經歷和文化水平而定的,不同的人、不同年齡的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看同一個藝術作品的感受都不相同,你想堅定一幅藝術作品的意境美,先要看自己的層次有沒有達到,這個層次不是單獨指文化層次,還有人生經歷。



所以我們平時鑑定藝術作品,其中最難的就是“意境”因為意境虛無縹緲,沒有定勢,更沒有標準,往往一幅畫別人看到了意境,而另外的人只看到了表面的“美感”。


想要增加自己對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藝術知識。


萬物皆明


什麼是“意境”它是一種超越物質與精神的存在。其實就是一種氛圍營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