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他奇襲大明重鎮襄陽城,殺死親王,從此大明王朝日落西山

明朝末期,中原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關外滿清鐵騎虎視雄關,天下一時大亂!崇禎皇帝忙於攘外安內、疲於兩線作戰,一時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

鮮為人知的是,一場圍剿戰役竟成為壓倒大明王朝身上最後一顆稻草,那麼這是一場怎樣的戰役?攻守雙方又是何許人也?

他奇襲大明重鎮襄陽城,殺死親王,從此大明王朝日落西山

張獻忠,生於萬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延安衛人,出身貧苦農民家庭。他身材魁梧,性格粗獷,黃面虎額長髯,江湖人稱“黃虎”又叫“八大王”,是明朝末年與李自成齊名的一位農民軍起義領袖。

起初,張獻忠與闖王高迎祥合力攻取大明中都鳳陽城,搗毀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墳,繼而轉戰湖廣、河南、陝西等地。如此一來,明廷震驚,崇禎帝急調負責五省軍務的熊文燦親率重兵對張獻忠、高迎祥人馬進行強力圍剿,起義軍因此四處遭遇圍堵,損失慘重,高迎祥也被抓捕砍頭,眼看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便被鎮壓下去。

不想熊文燦這時因急於建功,竟改圍剿為誘撫,先後招安了馬士秀、杜應全等起義將領。此時的張獻忠正處於走投無路之時,聞訊大喜。他決定將計就計,假意投降,以保存義軍實力,並通過熊文燦身邊的一位老朋友幫忙送禮說好話,熊文燦最終答應接納張獻忠,然而明軍另一位著名將領左良玉卻看穿了張獻忠的為人,決議殺之,被熊文燦制止。

他奇襲大明重鎮襄陽城,殺死親王,從此大明王朝日落西山

經過數年穀城的休養生息,張獻忠見李自成已經重燃戰火,便於公元1639年再次起兵反明,並迅速攻佔周邊許多縣城,七月時又在羅睺山設下埋伏,一鼓作氣打敗明軍大將左良玉,擊斃官軍一萬多人。

張獻忠復叛的消息傳到京師後,崇禎帝震怒,立時下令處死熊文燦,左良玉被革職戴罪立功,然後命親信大臣楊嗣昌集中大明精銳士兵,全力鎮壓張獻忠部隊。

九月,以狠辣著稱的楊嗣昌帶兵直達襄陽城,接著他下令重兵包圍張獻忠,打算將之消滅在川、鄂、陝一帶山區。

面對強敵圍剿,張獻忠可不想硬碰硬,他設計出一套“以走制敵”的戰略,即我們熟悉的“運動戰”。這樣一來,官軍疲於奔命,始終抓不住起義軍的尾巴,反而在追剿的過程中,被張獻忠幾次設伏,又損失不少力量。

不久,張獻忠主力轉戰到四川,楊嗣昌的官軍也尾隨而來。待明軍全部進入四川后,張獻忠突然殺了個“回馬槍”,在開縣黃陵城一帶出奇兵打敗官軍後衛,接著迅速離開四川,調轉方向,竟反撲明軍主帥楊嗣昌的老巢——襄陽城。

作為大明軍事重鎮的襄陽城,楊嗣昌臨行前是以重兵防守,並在那裡囤積了大量的軍糧、兵器,而且每座城門都設有驍勇善戰的副將把守,真可謂是銅牆鐵壁,防守森嚴。

他奇襲大明重鎮襄陽城,殺死親王,從此大明王朝日落西山

公元1641年二月,張獻忠正向襄陽快速進軍時,手下大將李定國偶然在路上抓獲一名楊嗣昌的使者。張獻忠聞訊後,頓時心生一計,他下令處死使者,取下他身上的軍符,然後向李定國如此這般的耳語一番,詳細做了奇襲襄陽的安排。

十天後,李定國帶著幾十個騎兵,按照張獻忠的計謀,裝扮成官軍模樣,於夜半時分來到襄陽城下。守城副將大聲喝問他們是什麼人?李定國就於馬上取下軍符,聲稱奉楊督師之命回來調取援兵。

守城官兵查驗一番軍符,沒有破綻,於是大開城門放他們進入。那李定國原本便是張獻忠手下一員悍將,見襄陽城門大開,急忙帶兵飛馬而入,揮刀砍殺了守門副將,轉眼間就控制了城門。

在此之前,張獻忠已派精壯士兵裝扮成商人、樵夫等百姓混入襄陽城,這些人暗中埋伏在城門附近,一見李定國得手,便開始大聲吶喊,並在城內四處點火,燃放爆竹。一時間,襄陽城火光沖天,一陣大亂。很快張獻忠親率大軍趕到,迅速攻佔四門,活捉了大明襄王朱翊銘。

張獻忠進入明軍督師府後,讓人把襄王押上來,然後倒上一杯酒,笑著對襄王說:“楊嗣昌一心想要我的命,今天我就借你的人頭,讓那楊嗣昌以陷藩伏法,臨死前你把這杯酒喝了吧!”然後下令處死襄王及一大批明軍將領和守城官員,第二天,開倉放糧,賑濟襄陽百姓。

他奇襲大明重鎮襄陽城,殺死親王,從此大明王朝日落西山

回頭再說楊嗣昌,此時他正駐軍在荊州沙市,起初聽聞李自成攻克洛陽,便已暗自驚恐,深怕朝廷問責,不久之後,突然又傳來張獻忠奇襲襄陽的重磅消息,嚇得他當時就出了一身的汗,不由雙手抱頭,痛苦的趴伏在書案上嚎啕大哭。

短短一兩個月,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起義軍分路並進,輕取明朝兩座重鎮,害死兩位親王,另一位便是李自成在洛陽處死的福王朱常洵。這可是天大的罪過啊!想到這裡,楊嗣昌憂憤成疾,茶飯不思,沒過多久便病死在軍中。

兵無主帥,明軍頓時大亂,有些人乾脆便投奔了起義軍。

自張獻忠奇襲襄陽這一戰後,明廷再也沒有實力派出一支像樣的大軍,去圍剿起義軍了。相反,張獻忠兵強馬壯,攻城略地,越戰越勇,越戰人馬越多。公元1644年六月,張獻忠大軍攻佔重慶,八月佔成都殺蜀王,十一月正式稱帝,國號大西。同年,清軍入關,李自成敗亡。

公元1646年,張獻忠率部北上抵禦清軍。在一場雙方的混戰中,叛將劉進忠對一清軍將領指點說:“那人便是‘八大王’!”清將急發暗箭偷射之,張獻忠於是中箭身亡,享年僅四十歲。

後來有人長嘆說:如果沒有張獻忠奇襲襄陽這一戰,大明朝恐怕不會這麼快滅亡,至少還能延續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