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好難頂!樓市分化、融資收緊,中小房企排隊IPO


好難頂!樓市分化、融資收緊,中小房企排隊IPO

近日,關於房企陷入“破產潮”的新聞,再次將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境放大。

根據中國人民法院網統計,截止11月27日,今年全國已有458條房地產相關企業陷入破產困境的公告。

風雲地產界發現,在破產的企業中,主要以中小房企為主,但一些破產文書只是涉及固定資產,並不屬於房地產公司。

儘管如此,萬科在2018年9月喊出的“活下去”口號,對於地產行業,可謂一語成讖。

01

樓市下行,中小房企生存艱難

2016年末,監管層首次提出“房住不炒”,之後樓市調控不斷加碼,僅2018年調控次數就達到405次,創造調控記錄。截止今年10月份,調控次數達到482次,記錄還在不斷刷新。

在重重調控之下,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房企也脫離了以往樓市的“藍海市場”。在與頭部房企的競爭中,中小房企,開始變得舉步維艱。

目前,頭部企業大多依賴品牌效應,通過“高週轉”和“以價換量”的操作方式,在競爭中不斷獲利,拉昇著自己的銷售業績。

據克而瑞數據統計,2019年1-10月,已有25家房企銷售業績突破千億大關,房企前十的門檻升至2000億元,而頭部企業碧桂園、恆大和萬科,銷售業績均已突破5千億大關。

風雲地產界發現,在當前的百強房企中,首尾房企的銷售金額相差已經高達6千多億,房地產行業的聚合現象越來越明顯,中小房企生存空間急劇縮減。

在樓市下行中,融創、恆大等頭部企業也在通過併購等方式,低價拿地,縮減開發成本。對於中小房企,除了在市場下行期面臨銷售難的困境,還要避免被頭部房企“吞食”。

關於房地產投資的資金問題,也是中小房企迫切需要面臨的。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作為資產密集型行業,對資金依賴度很高,負債率也是長期高居不下。據諸葛找房統計,截止2018年末,房地產開發經營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率高達76.71%,僅次於金融行業

當房地產市場下行,融資渠道收緊時,如何在艱苦的市場環境中承受住高負債的壓力,維持自己的資金鍊,就成為了眾多房企眼前的最大問題。

02

融資收緊,成本分化嚴重

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行業融資和開發均處於高開低走的局面。

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到位增速同比增長5.9%,到4月份時,資金到位增速達到了8.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同比連續4月達到了11%以上。

在房地產行業融資開發快速增長的情況下,4月,銀保監會發文直指,需要遏制房地產泡沫化,控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

5月,銀保監會再次發佈通知,表示將嚴格監管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要對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放款加強監管工作。

後續也不斷有新聞爆出,要求控制房地產信託規模、發改委對海外融資提出新要求等。而對於拿地激進的“地王”房企,央行和證監會表示將在公開市場對其融資進行限制。

在調控的重壓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不斷下降。截止2019年10月同比增長10.3%,相比4月下降1.5個百分點

同時,在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資數據中,2019年一季度,融資金額2458.09億元;二季度融資金額1733.21億元;三季度融資金額1937.72億元。整體融資局面出現下行趨勢。

在10月份的融資數據中,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共計235.82億元,環比大幅下跌65.8%,也是全年單月最低融資金額。

在極速下降的融資金額中,境內銀行貸款和信託貸款,環比跌幅均達到70%以上。海外融資成了眾多房企的主要戰場,美元融資成為房企的主要融資幣種。

同樣是美元融資,頭部房企和中小房企,境遇也截然不同。作為頭部房企的海外融資,利率相對低很多。

11月,萬科發行了兩支美元債,共計3.2億美元,利率維持在3.15%-3.5%。在3月份時,融資的6億美元,利率也在4.2%,保持在合理範圍內。

同樣作為頭部企業的中海和龍湖,分別在今年7月和9月也發行了美元債,利率也只是3.95%和3.45%,

整體維持在4%以下

和頭部房企相比,中小房企成為高利率融資代表。

今年初上市的德信中國,11月發行美元債利率為12.875%。佳兆業11月發行的3支美元債,利率也分別在11.95%、11.95%和10.875%,均破10%。

除此之外,今年發行利率超過13%海外債券的內房企也不在少數,當代置業、泰禾集團、鑫苑置業、景瑞控股等房企也都赫然上榜。

在中小房企的高融資利率拉昇下,11月的海外融資的平均利率也達到了約8%

高融資成本成為了不少中小房企,未來將面臨的巨大壓力。

面對中小房企的高融資成本,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曾指出:“我聽說一些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有20%多的。這麼高的融資成本,這門生意是沒法做的。”

03

中小房企的上市突圍

在面對樓市下行,融資收緊的環境,不少非上市房企資金鍊已高度緊張。

11月,有著“豪宅專家”之名的粵系百強房企頤和地產,就面臨資金崩盤的局面。據廣東證監局調查,頤和地產共有9筆超過1000萬的到期債務違約未披露,合計金額超過50億元。

對於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0.86億元,貨幣資金2.92億元的頤和地產,債務違約問題似乎難以解決。

面對如此艱難的資金環境中,很多中小房企,尋求通過上市融資解決壓力,擴大自己的融資渠道。

2019年國內有9家房企選擇衝擊港股IPO,擴大自己的融資途徑,解決資金需求,以求跨越樓市下行週期。

其中不乏近幾年業績竄升很快的中梁和新力地產,在今年7月中旬,中梁就已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房地產top20中最後一家上市房企。

另外,新力地產亦於11月中旬成功赴港上市。在被調配到國際發售中,以定價3.98港元,融得約19.6億港元。

在當前房企融資渠道不斷縮窄下,上市成了很多房企破局的生存通道,目前仍有海倫堡、奧山控股、港龍地產、三巽地產等中小房企排隊等待。

不過上市也並非房企的救命稻草,早在2016年3月登陸香港上市的佳源國際,在今年1月就陷入了市值大幅蒸發的局面。

2019年1月17日,佳源國際的股價從13港元暴跌至2.52港元,跌幅80.62%。市值也從326億港元縮水至63.28億港元,一朝回到上市初。此後有所回暖,但目前股價然仍徘徊在3港元左右,截止到11月28日,市值也只回暖到118.72億港元

在面對樓市下行週期,佳源國際2019年1-10月銷售業績近222億元,對於2019年最大可售貨值僅有500億的房企,按照這樣的銷售進度,全年280億的目標完成還是稍有難度。

其2019年中報顯示,佳源國際淨資本負債比率較於2018年的159.3%有所好轉,但依然維持在107.6%,保持在高位狀態。

風雲地產界還發現,佳源國際在其10月發行的2億美元債中,票面利率達到了13.75%,融資成本也居於高位。

對於中小房企處於的困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就預測:“今後十幾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數量會減少三分之二。”

在媒體報道中提到的400多家房企“破產潮”,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相對於工商局註冊登記的9.7萬家房企來講,倒下400多家,並不算什麼。

見微知著,在面對頭部企業競爭、融資收緊的樓市下行週期裡,中小房企融資難或將繼續擴大,保證資金鍊寬鬆將成為企業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