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陝西農民“點木成金”,在木頭上種出“金疙瘩”,年入百萬


圖片上這位中年農民姓劉,叫劉智平,今年46歲,是陝西略陽張家壩村農民,平時愛鑽研農業技術,先後搞過種植、養殖都沒怎麼賺錢,後來他開始鑽研食用菌技術,在家門口搞起食用菌大棚,引進一種“金木耳”,一年能收入100萬元,一下子發了財,讓村民們羨慕不已。

金木耳又叫金耳,因其顏色金黃,又稱黃木耳,因其形似人腦,又稱腦耳。防癌抗癌是它的重要功效之一,含有天然的免疫成分,提高人體細胞活性,能加快細胞新陳代謝,女士食用會使皮膚細膩光嫩,有美容養顏作用,市場價值很高。

以前老劉在自己的家門口搞了好幾個大棚,先前在大棚裡種植黑木耳,不過市場需求一般,沒怎麼賺錢。最近幾年,老劉改變了主意,放棄了“黑木耳”,改在大棚裡種植“金木耳”。劉智平種了好幾個大棚的金耳,總面積有8000平方米,裡面放著15000根椴木,能給他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對於當地的村民來說,黑木耳山裡比較常見,而“金木耳”卻是“稀罕物”,大家都習慣稱它為“金疙瘩”。

老劉摸索種植規律通常是從10月開始至翌年4月份,每年安排秋春兩個生產季節,每個生產季節50-70天。椴木要有很大的溼度,還要嚴控光照。

老劉說:普通黑木耳價格30元左右,而他生產的金木耳每斤價格在120元,因為金木耳屬於高級筳宴佳餚和保健佳品,市場越來越大,銷路很火,南方客商往往把定金早早打來,去年收入達到120萬元,村民羨慕,都向他求教,今年村裡又上了5家,大家一起共同致富。

陝西大山裡的村民“點木成金”的金耳種植已經成為當地的致富產業,如果你那木材資源豐富,可以把這作為參考,為大家尋找一條致富門路。【看百姓故事,關注黃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