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隐私泄露也可能涉嫌垄断!脸书、谷歌等科技巨头再迎一击

2019年11月27日,外媒报道美国众议院司法机构反垄断委员会正在审查Apple iOS 13的新隐私和安全功能,怀疑其打着保护隐私的幌子意图实施反竞争行为。硅谷科技巨头们的反垄断调查再一次受到社会关注。据彭博社25日报道,将隐私泄露纳入反垄断调查的范围可能成为反垄断机构的新思路。

即使价格没有上涨,也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随着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国会和各州对互联网公司反垄断调查的逐步深入,学术界和一些监管机构似乎正在考虑将隐私泄露作为反竞争行为的一部分。

他们的法律推理是这样的,垄断者通常会停止创新,让产品质量下滑,对客户态度恶劣,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竞争对手有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反复的隐私泄露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一家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下滑。

来自密苏里州的共和党参议员乔希·霍利(Josh Hawley)认同这种观点。他说,Facebook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劣迹斑斑”,但几乎没有因此遭受什么真正的后果。消费者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Facebook提供的全部内容——这是一个典型的质量下降的反垄断问题。

《伯克利商业法期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当社交媒体市场竞争激烈时,消费者可以拒绝Facebook对第三方网站上用户的跟踪。文章称,在MySpace等竞争对手消亡之后,尽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Facebook仍将跟踪扩展到数百万个网站,以进一步发展其广告业务。

“对数据隐私的担忧之所以如此紧迫,原因之一是这些公司大多是垄断企业,”一位相关人士对彭博社表示,如果消费者能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替代Facebook的选择,那么就不用担心数据被窃取,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出售。

外媒称,把隐私泄露也归为反垄断理论范畴的一个好处是不需要新的法律来实施,这种观点正受到反垄断执法者的关注。例如今年6月,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谷歌的消息披露几天后,其反垄断主管马坎·德尔拉希姆(Makan Delrahim)曾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指出在反垄断分析中,除了价格外还有质量考量,而且“隐私可能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1998年针对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的诉讼就不只是围绕价格展开的。当时微软被指控阻止制造商安装与其竞争的浏览器,垄断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两款产品对消费者免费。

反托拉斯与隐私问题相结合曾有实践

长期以来,隐私和反垄断一直被视为法律的不同领域。谷歌和Facebook都曾因侵犯隐私,违反消费者保护法而被处以罚款,但很少因此面临反垄断诉讼。一个原因在于,美国联邦法院一直坚持消费者福利标准,在判决有利于执法者的案件之前经常要求提供更高价格的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法律专家都同意,将侵犯隐私作为垄断诉讼的一部分。吉姆·蒂尔尼(Jim Tierney)说:“没有基于危害性的数据隐私理论,该案尚无定论。”他在2006年至2016年期间负责司法部技术部门的反垄断执法工作,现在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Facebook正是他的客户。不过,吉姆·蒂尔尼否认为这家公司做任何工作。

此外,美国卡多佐法学院的教授萨姆·温斯坦(Sam Weinstein)说:“消费者似乎只是愿意放弃这些数据,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很难看到反垄断的干预了。”

在欧洲,有反垄断执法部门曾试图将隐私和反垄断结合起来调查。德国反垄断机构联邦卡特尔办公室(Federal Cartel Office)今年2月命令Facebook彻底改革其在网站之外追踪用户的方式,原因是该公司被指利用其主导地位迫使消费者接受不公平条款。Facebook回应称,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这样的指控涉嫌滥用德国法律。今年8月,一家德国法院暂停了这一裁决,且对这一命令的合法性表示“严重怀疑”。

如果反垄断机构把隐私纳入调查范围,那么Facebook过去的收购案和谷歌在数字广告市场的相关行为,或也将包括反垄断调查内。目前Facebook和谷歌均未对此发表声明。

采写:实习生王凡 南都记者李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