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診斷產後治療一體化新模式顯成效——復旦兒科成功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兒

通過胎兒心臟超聲,琪琪在出生前就被發現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心上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這是一種極其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後如不及時治療,新生兒將很快死亡。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心血管團隊,多次和上海及外省市婦產科醫院進行協作,成功轉運救治60餘例先天性畸形患兒,擁有豐富的轉運經驗。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導管室主任、心內科副主任吳琳教授-對詳盡病情及預後的解釋下,打消了琪琪媽媽放棄胎兒的念頭。2019年11月21日晚,琪琪出生於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待命在旁的兒科醫護人員火速將其轉運至復旦兒科的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賈兵教授帶領的團隊2個多小時的手術,成功挽救了琪琪的生命。此次成功救治打破了以往患兒出生後診斷救治的模式,轉為產前胎兒心臟超聲精確診斷,出生後即刻轉運並手術救治的模式,極大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

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診斷產後治療一體化新模式顯成效——復旦兒科成功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兒

產前診斷 聯合轉運

據賈兵教授介紹,琪琪媽媽在孕期通過胎兒心臟超聲就發現琪琪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心上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這是一種嚴重的心臟大血管畸形,正常情況下應該回流至左心房的四根肺靜脈通過異常通道迴流到右心房,肺部嚴重淤血導致肺動脈高壓,再者左右心房間通道狹小造成肺靜脈迴流梗阻,此類心臟病若不及時救治將很快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診斷產後治療一體化新模式顯成效——復旦兒科成功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兒

琪琪媽媽在孕期曾一度表示想放棄胎兒,但吳琳教授對於孩子病情長期治療結局的分析與解答給予這位媽媽極大的鼓勵和幫助,並且吳琳教授表示,復旦大學兒科醫院自2017年以來和上海及其他省份的多家婦產科醫院開展合作,至今成功轉運救治先天性畸形患兒60餘例。這些數據,堅定了琪琪媽媽繼續妊娠保留孩子的決心。於是,復旦兒科聯手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展開一場緊張、高效、有序的火速救治行動。

2019年11月21日傍晚,琪琪於第一婦嬰保健院出生,馬上出現全身青紫、呼吸急促的狀況,早已待命在旁的兒科醫護人員火速將其轉運至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診斷產後治療一體化新模式顯成效——復旦兒科成功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兒

出生不到16小時接受手術

11月22日清晨,琪琪在呼吸機的維持下已完成了所有檢查,證明產前診斷結果完全正確。此時,琪琪維持生命的心臟內通道狹小近乎關閉,因此氧飽和度只有正常人的一半,病情危急,患兒的生命危在旦夕。心血管中心主任賈兵教授當機立斷決定立即急診手術。上午10點,琪琪出生僅16小時,賈兵教授率領陳綱、陳偉呈等醫生組成手術團隊為琪琪施行了肺靜脈異位引流糾治手術。新生兒的組織極其嬌嫩,小心臟如雞蛋般大小。經過2個多小時的精準修復,手術順利完成,琪琪的皮膚和嘴唇紅潤起來,心臟恢復強勁的搏動。術後第3天就順利撤離呼吸機,自主呼吸和心律均良好。

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診斷產後治療一體化新模式顯成效——復旦兒科成功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兒

此次的成功救治標誌著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在新生兒先心病診治和多學科診療建設方面一直居於全國頂尖領先水平。同時,這次救治也為先心病診治逐漸開創了一個新的模式,即原先的患兒出生後發現心臟雜音或青紫,然後明確診斷,再手術糾治的模式,發展為產前胎兒心臟超聲精確診斷,出生後即刻轉運並手術救治的模式。這種對於先心病的產前診斷產後治療一體化的新模式為妊娠期診斷的複雜危重先心病患兒及家庭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極大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但這一模式的推廣和發展需要強大的多學科團隊和各醫院的緊密協作和配合,因此,兒科醫院積極與上海及其他省份的多家婦產科醫院開展合作,為先心病患兒的成功轉運和救治打開通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