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馬芳是明朝中期名將,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有“勇不過馬芳”之稱,身經百戰,無戰不勝,時人稱讚道:“威名萬里馬將軍,白髮丹心天下聞。”《明史》也評“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明朝自嘉靖年間起,槽點就極多,“槽”得最窩心的,就是明軍這年頭堪比慫包的戰鬥力。這事的相關慫場面,各個戰場打誰都多。 但慫得最無底線的醜劇,卻在抗擊韃靼的前線:北方九邊。 號稱精銳雲集的邊關要塞,對上強敵韃靼可汗阿勒坦,卻是多年來被揍得慫包加速度,以至於經常敵人還沒見影,明軍就常捲包袱跑沒影,鐵壁雄關,常年互相比爛。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比爛的效果,也十分明顯,號稱草原無對手的阿勒坦可汗胃口大開,年年侵擾好幾次,好聽點叫侵擾,形象點叫旅遊,輕鬆就席捲山西河北一大片。比後來的皇太極還狠。最叫大明羞死的,卻是嘉靖二十九年,阿勒坦帶領精銳瘋狂闖關,在北京城下燒殺七天後滿載而歸,周邊八萬明軍,任憑被擄百姓哭破嗓子,被殺者屍體扔滿了一路,卻只是遠遠圍觀看熱鬧,聲都嚇得不敢吭一句。 這一慫到底的醜劇,正是明朝奇恥大辱:庚戍之變!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羞得惱怒的明王朝,事後也大整風,兵部尚書丁汝夔被嘉靖帝一怒砍了頭,各路慫包部隊,暴風雨般大整頓,表現尤其慫包的宣府邊軍, 也換來一位三十四歲的另類遊擊將軍。這人怎麼另類?一是身份,明朝邊軍將領,常見世襲武將出身的二世祖,偏他世代窮老百姓。更另類的是脾氣,打仗就屬他楞,見著韃靼兵就猛衝,可宣府明軍慫習慣了,各種水極深,這麼個又楞又草根的新領導能治得了他們?所以好些混久的老官兵,都是十分放輕鬆。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但就是這位新任遊擊將軍的到來,卻成了這群慫兵,乃至大明北方軍事的命運轉折點。 他好似一位強硬的鑄劍師,把宣府變成大鐵爐,兇殘的淬火錘鍊,把這群昔日渣兵爛將,摔打成無堅不摧的鋒銳寶劍,然後青鋒出鞘,向著昔日囂張韃靼,揮出熱血一擊!因為這個人,正是這時代閃耀將星, 堪比戚繼光的大明北方第一戰神:馬芳!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馬芳到任之前,好些人就傳說他另類,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最另類處——信念。好些人當兵,為餬口為混錢為升官發財刮油水,可他卻是單純一族:徹底打敗韃靼人!這個信念,來自他少年時特殊的苦難: 八歲那年,家鄉張家口遭到韃靼騎兵肆虐,小小年紀就被虜去做奴隸。 流落蒙古的年月裡,受夠屈辱折磨,卻不忘讀書練武。竟在蒙古部落裡都冒頭,熬成了阿勒坦可汗的貼身侍從,日子一度過得風光。

可他一顆心,依然向著大明,跟隨阿勒坦多年征戰,吃透了韃靼人的戰略戰術後,嘉靖十六年,馬芳趁夜逃離,冒著被明軍當奸細處死的危險,策馬投奔明軍大營,卻總算命好,撞上了名將大同總兵周尚文。在周總兵力保下,馬芳如願加入了明軍,更尋回了失散多年的親人,生活穩定了, 一個信念也從此堅定:浴血殺敵,以報國恩!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滿懷這樣的信念,馬芳早早成了明軍裡的瘋子,多丟盔卸甲的仗,就他拼了命在打,庚戍之變後,明王朝秋後算賬,瘋出名的馬芳,也被火速提拔,調任宣府遊擊將軍。意思也明白:就讓這個瘋子,治治這群慫兵。可就如前面所說,明軍的慫毛病由來已久,他治得了!但馬芳,卻是信心十足, 這次到任先來個兇殘規矩:軍戰連坐法。 一個人不合格,連軍官帶戰友一起懲罰,戰鬥裡前面人不敢衝,後隊殺前隊,一級盯一級,誰都別想翻天。

兇殘規矩一立,整個部隊都炸了鍋,好些很有背景的軍官們,囂張嚷嚷要他好看。但嚷嚷沒幾天,基本就靜悄悄了。一是這馬芳拿捏太準,尤其是剋扣軍餉一類缺德事,他逮著就是狠打,二是他根子深,上面都有熟人忠告,這馬芳別看出身低,背景卻硬,千萬別亂惹。慫兵們只好打落門牙往肚裡咽,咬牙發狠苦練,但沒多久,馬將軍竟給他們出氣了!

作為大頭兵升上來的將軍,馬芳很接地氣,明白這幫人為什麼慫:明朝衛所制度敗壞,軍隊屯田都被霸佔,可憐苦大兵又被扣軍餉又要扛阿勒坦,能賣命才怪! 整完了慫兵們,馬芳就出手了,周邊權貴地主,誰佔了軍屯都給我吐回來,不吐就砍刀火槍招呼,連好些背景深的皇親,都叫他一頓狠治。這下成功收賬,看得將士們揚眉吐氣,士氣立刻振了。

就這樣,這群昔日的慫兵,在馬芳的摔打下,精神面貌越發煥發,再碰上韃靼兵,竟不知不覺就變瘋,漂亮仗陸續打了不少,尤其是嘉靖三十四年的保安一戰,兩千昔日慫包的宣府兵,在馬芳帶領下死磕阿勒坦精銳, 把嘉靖皇帝也驚到,當場點了個大讚:勇不過馬芳!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但對這般讚譽,馬芳還是不滿意:這些年裡,阿勒坦年年來,自己像打補丁一樣,不是消極防禦,就是匆匆救援,如此下來,仗什麼時候打得完?他要做的,是一個明朝多年來不敢想的瘋狂戰略: 以騎兵對騎兵,打造北方最精銳的鐵血騎兵軍團, 在韃靼人最引以為豪的騎兵戰裡,主動出擊,戰勝他們!

嘉靖四十年八月,官升宣府副總兵的馬芳,迎來了一場突然的考驗:阿勒坦竄犯大同!這次的阿勒坦,勢頭相當狠,帶來的全是精兵猛將,非要血虐大同。但理論上說,馬芳只要守好宣府就行,貿然過去摻和,打輸必然論罪。 當大家以為馬芳會看熱鬧時,卻見馬芳早早拍板:打!曾經躲貓貓看熱鬧到出名的慫兵們,猛然爆發出驚人一幕,人人面色凝重,沒有遲疑猶豫,盡數默默備好戰馬武器,然後一聲令下,離弦之箭呼嘯而出,打這一場刀山火海的仗!

嘉靖年間明朝軍事多年未見的熱血一刻,就這樣猝不及防上演: 深夜急行五百里,殺到大同外圍,半夜發起奇襲,將驕橫阿勒坦一下暴擊。 可久經沙場的阿勒坦哪裡好對付?竟不慌不忙且戰且退,把馬芳誘到草原上才露出獠牙,滿以為明軍會如想象中崩潰,誰知這幫“慫兵”,卻是紅了眼繼續搏命。慘烈戰事一天一夜,長期橫掃的阿勒坦,終於狼狽撤退而去!

馬芳:明朝中期第一名將,從奴隸到將軍的蒙古騎兵大剋星

大同大捷的消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殺他多少人是次要,最重要的是, 從此之後,大明騎兵再次滿血復活, 可以長途奔襲,用風馳電掣的方式,叫這群囂張頑敵血債血償!此戰之後,馬芳的收賬模式全面啟動,而且花樣越來越多,不單是硬碰硬,更常先發制人,韃靼軍還在路上,馬芳已經橫掃了他們老窩,特別叫阿勒坦抓狂的一次:馬芳一路北進,連番吊打沿途韃靼軍,一直打到阿勒坦的大本營興和,將當地掃蕩一空還不算, 更華麗麗舉行了閱兵儀式,場面十分霸氣!

如此霸氣,阿勒坦哪咽的下這氣?反過手來,又是一次兇殘攻勢,這次攻勢,更是馬芳戎馬生涯一生裡,最為兇險一戰:馬蓮堡血戰!嘉靖四十五年,阿勒坦十萬精銳盡出,兵圍河北萬全右衛,一旦這個堡壘淪陷,阿勒坦肆虐京畿,就將一馬平川。馬芳立刻率萬餘騎兵增援,誰知剛到半路上的馬蓮堡,就被優勢敵軍堵住:人家等的就是他!

此時此刻,馬芳也可以撤,撤了自己保全,但萬全右衛就成了案板上的弱肉。於是就如五年前大同一戰般, 馬芳再度做出了果斷決定:就在馬蓮堡紮營,死磕敵軍!於是,殘破的馬蓮堡城頭上,“馬”字戰旗迎風飄揚,多次吃過大虧的韃靼軍,這次不敢貿然進攻,只是重兵相持,雙方對峙到深夜,馬蓮堡城牆忽然倒塌,當眾將驚慌一片時,馬芳果斷喝止,反令全軍擂鼓助威。戰鼓聲聲,全軍整裝待發,迎向敵軍刀鋒。

這威嚴的震懾下,韃靼軍再次退卻了,這一刻的遲疑,也再次註定了慘重代價。黎明破曉時,馬芳猛然下令,麾下部隊突然逆襲,戰場上再度出現了驚人奇觀:萬餘明朝騎兵,追著十多萬韃靼騎兵,一路大砍大殺! 這場奇觀般的勝利,是為馬蓮堡大捷!

儘管這場勝利,在後來清朝人編修的明史裡寥寥幾筆,但以另一種方式,這些忠勇將士們得到了隆重紀念:京劇名段《馬芳困城》,正是以這場戰爭為素材,甚至在血火慘烈的八年抗戰裡,都是戰地慰問演出的必演劇目, 激勵了當年無數青年投身疆場,浴血報國!

而在馬蓮堡戰役後,馬芳,還是他那一支鐵血無前的軍團,徹底成了草原上無敵的存在。韃靼騎兵每次襲擾,都要時刻留意躲著走,甚至有時聽到馬芳的名號,看見馬芳的戰旗,立刻毫無猶豫拔馬狂逃, 這時的馬芳,還在草原部族中,落了個兇悍名號:馬太師!

面對“馬太師”的強勢崛起,昔日囂張的阿勒坦,越發的力不從心,甚至隆慶四年,還被馬芳長途奇襲,差點在威寧海子被抓俘虜。四個月以後,趁著孫兒把漢那吉叛逃明朝的由頭,阿勒坦就坡下驢,正式接受了明朝的招撫,獲封大明“順義王”。 以他自己話說,馬芳等明軍打的他“邊外野草盡燒,冬春人畜難過”,就是打服了。 這場打服後的招撫,就是為明朝北方帶來六十多年和平的隆慶和議。浴血的馬芳,居功至偉。

結束了戰爭的馬芳,一度也曾蒙冤罷官,但萬曆五年,做了多年順義王的阿勒坦貪念大起,竟又蠢蠢欲動,明朝果斷命馬芳復職,升起馬字戰旗,在邊境一頓招搖,果然嚇得阿勒坦立刻上表請罪。 時光境遷,你馬太師還是你馬太師!萬曆九年,馬芳,這位打造鐵血軍團,奠定大明北方半世紀和平的忠勇戰將,終於閉上了疲勞的眼睛。臨終前的唯一願望,是把他葬在大同北面的新平堡,那是他逃歸明朝後,初當兵時的地方。這是一個老軍人,對戎馬生涯的最後掛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