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甲午戰爭期間,曾有中國人探討過使用僱傭兵奇襲日本本土,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應該也算是奇思妙想了吧。比一戰期間協約國計劃登陸德國本土的想法早了20年。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宋育仁(1858~1931),清末著名維新思想家、活動家,時人譽之“談新政最早,治經術最深,著作等身,名滿天下”,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出版、軍事外交等諸多領域。1886年,宋育仁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反思和批判洋務運動基礎上,宋育仁於1891年完成《時務論》的寫作,全面闡述其維新變法主張。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清軍以進口連發步槍敗給日軍國產單發步槍,清軍以克虜伯鋼鐵大炮敗給日軍青銅小炮,清軍以加特林轉管機槍敗給日軍白刃衝鋒,清軍以重炮重甲戰艦敗給日本快炮薄皮軍艦。按道理說,甲午戰爭時期,大批清軍都接受過西洋操法訓練,論射擊火力和射擊速度,清軍也完全沒有問題。清軍在遇到對手來到時,能熟練的排列成隊列,進行密集的步槍齊射。清軍在甲午戰爭經常可以一個士兵使用手動步槍一天就打出300-400發子彈,可見清軍火力之兇猛。
論軍紀,清軍士兵的名牌上往往也寫著紀律要求,如吉林驍勇軍左營正勇左哨第一棚徐臣良名牌正面寫有行軍十禁:“臨陣退縮者斬,奸擾平民者斬,造謠惑眾者斬,聚眾打降為首者斬,誤遺火種驚眾者斬,遺失軍機者貫耳,高聲喧譁者貫耳,擅自離營者貫耳,酗酒賭博者貫耳。”一旦吹響了進攻號,士兵即“吶喊著猛進”,甚至“槍炮齊施猛進”,“奮勇當先”,表現了清軍較好的老式戰爭素質。


可是事實還是,清軍在甲午戰場上,連戰連敗。大家都眼瞅著,清軍陸軍宋慶,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長順,聶士成,章高元,孫萬齡,依克唐阿,魏光燾等等這些久經戰陣,威名顯赫於中華的黃馬褂和巴圖魯們。海 軍劉步蟾,林泰曾,薩鎮冰,方伯謙,林永升等等,這些全部是十幾歲就到英國留洋學習海軍的將領們全部戰敗。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此時的,宋育仁正在倫敦,任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因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時代其職務。宋育仁上書清廷,指出“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在獲悉清軍平壤潰敗,黃海海戰失利後,宋育仁情急之下產生了一個大膽設想,希望能出奇兵反敗為勝。其實,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軍隊與大家一般想象的不同,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陸軍並不是一支特別強大的軍隊,與後來在抗戰時期的日軍之間水平相差極大,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產物。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的日本陸軍還處於剛剛草創結束的時期。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5年的1889年,日本還有9.97%的適齡男丁在徵兵的時候,擅自逃跑不到軍營報道。在當時的日本還出現了流傳甚廣的“免服兵役須知”的小冊子。甚至還發生了,士兵們憤慨於薪金太低,殺死了大隊長和值班軍官,燒燬了營房,開出竹橋兵營,為了振作士氣,首先開炮轟擊了財政大臣的官邸,最後還開到了赤坂臨時皇宮門前,要火燒皇宮。
宋育仁就想,既然大清的兵,都已經潰爛到無法再戰了,那僱傭西洋兵參戰如何呢?其實,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和最後滅亡太平天國的戰爭後,當時的中國人對西洋人的戰鬥力,從不屑一顧迅速轉變為一種神話般的崇拜。既然花了億萬兩白銀,訓練武裝的清軍,對戰日軍難求一勝,那還不如花千萬白銀,邀請數萬名西洋僱傭兵來得好用,真花2000-3000萬兩白銀,僱傭數萬西洋僱傭兵,讓他們帶著清軍打仗,甚至是獨立參戰,甲午戰爭也不一定會輸。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當下,宋育仁立即與使館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等密謀,購買英國賣與阿根廷、智利兩國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組成水師一旅,託名澳大利亞商團,以保護商隊為名,由前北洋水師提督琅威裡率領,自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和東京。如果成功,起碼可以讓日本主力迅速向國內返航,這樣就可解了丁汝昌北洋水師之包圍圈,甚至北洋水師還可以突出水面,攔截日本陸軍回國救援的運輸船隊。即便不能迅速擊敗日本,也可以把戰爭拖入到持久階段,以日本當時,那個貧困如現在北韓的處境,根本打不起,超過1年的持久戰爭。


此打算看似異想天開,可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可行性。因為“澳大利亞為英國的屬地,西例商會本有自募水師保護商旅之權,中倭戰起,澳洲距南洋最近,頗為震動,商會發議,舉辦屬地水師一旅,以資保護,(英國候補議紳)庵潔華特暗聯議院同黨主行其議,而以此謀所購一旅駕名(假名)於澳洲商會所為,仍掛英旗出口,則局外無嫌,而蹤跡不露”(《借籌記》)。
謀既定,宋育仁等一面報請朝廷批准,一面又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張之洞等人聯繫,以取得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同時,宋育仁與美國退役海軍少將夾甫士、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經理格林密爾等商定:由中國與康敵克特銀行立約借款200萬英鎊,另戰款100萬英鎊,以支付兵船購買費用。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其所購艦隻,備齊了槍彈武器,各級戰鬥人員,也已經募集妥善,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軍,準備交由前北洋水師提督琅威裡率領。
這事眼看就要成功了,當時已是“炮械畢集”,整裝待發了。因時間緊,清廷還未通過正式渠道獲得他在歐洲的活動,而此時,公使龔照瑗已經返職。龔照瑗查知此事,遂以妄為生事電告清廷。因為清廷已打定和日本媾和的主意,李鴻章堅決反對宋育仁等人的做法,而慈禧也認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將購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廢,同時電召宋育仁速速回國。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1895年3月,清廷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以海外募集水師奇襲日本的計劃胎死腹中。宋育仁因“潛師謀廢”,敗局已定,只能“撫贗私泣,望洋而嘆”,著實傷心了很久。在回國途中,他寫成了《借籌記》,詳詳細細地記了這事的經過,以表壯志未酬之情。
戰後清廷本打算對宋育仁作進一步的處理,但這一驚人壯舉,牽連涉及的人確實太多,有朝廷重臣,還涉及到外國人士。知曉此事的人對他的遭遇更是深表同情,所以,朝廷處理這事也有所顧慮,沒再深究,只是收繳了他出使時所賞賜的二品頂戴,仍降回四品原職,回翰林院供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