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找尋內心的避風港,與內心對話的場所

在結束加班的回家途中,經歷了一場不期而遇的大雨,淋溼了一身,邁向家的腳步更加急促,在這樣一個狼狽的夜晚,還有家,一個可以回去的地方。

我急切地在腦海中想象到家之後,換下溼透的衣服,走進浴室,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驅散周身的寒意,讓疲憊的身體得到放鬆。

找尋內心的避風港,與內心對話的場所

家是我們抵禦風雨和放鬆身體最好的地方,我們懂得趨避現實世界的風雨,讓身體得到恰當的照顧,但對於我們的心靈世界的風雨,並不是人人都懂得如何去應對

扮演著各種社會角色的我們,在各種關係中,總是會有擺不平的時候。在工作中,碰到領導的刁難和挑剔,遇到不好相處的同事,背地裡似乎在說你的壞話;在家庭中,與他(她)因為對方認為不必要的開支而打冷戰,關係緊張又壓抑。孩子的老師聯繫你,說孩子的作文這次不及格……

種種問題好像都需要等待你來解決,可是你又不是萬能的,很多事情,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去應對。各種無奈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找尋內心的避風港,與內心對話的場所

心很累的時候,怎麼樣去尋找一個避風港呢?或許松浦彌太郎的經驗對我們有所幫助。

松浦彌太郎在《像我這樣輕鬆地生活》中告訴我們,擁有一個“避風港”是人生的必須品。他的避風港是一個這樣的地方:

“只要去那裡,就可以不受任何人打擾。

只要去那裡,就可以盡情思考。

只要去那裡,即使再沮喪,即使受了傷,即使覺得自己即將在茫茫人海中迷失,仍然可以找回自我。”

松浦認為避風港的場所並沒有任何必須的條件,關鍵在於適合自己,可以是一個咖啡廳,可以是散步的小路或街道。在自己的避風港裡,可以好好地和自己進行對話。

“拋開不必要的念頭、糾結的人際關係,以及莫名奇妙增加的工作,恢復赤裸裸的自己”

找尋內心的避風港,與內心對話的場所

這樣的避風港,是給自己一個開機重啟的機會。

人生匆匆忙忙,年輕時有父母督促學習一門門功課,工作後被驅使地完成一項項的工作。我們很少有機會慢下來,和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每天的煩惱不斷地被放入心靈的角落,有一天,這些不必要的東西已經佔據了心靈的大部分空間。當心靈的抱怨逐漸通過情緒來釋放時,我們應該告訴自己要停一停。就像淋溼時要回家換洗一樣,當我們心裡疲憊不堪時,需要有一種儀式來給自己的心鬆綁

在我們所處的各種關係中,人和人的交往會帶來很多情緒,有高興,有難過。松浦認為人對人的影響有正面的,自然也有負面的,因此,有時候必須獨處,隔絕所有來自外界的影響。這種隔絕並非是指要找到一個絕對安靜,空無一人的地方。而是指與周圍的人都沒有任何的關係,處於“避風港”之中,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既便是周圍人來人往,只要互不熟悉就好了。

因此,像是獨自散步等方式,也是一個選擇。當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避風港”,別人的經驗未必是自己喜歡的。

找尋內心的避風港,與內心對話的場所

也許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放空自我的狀態,也許這和冥想的實質也有某種巧妙的關聯。突然想到了慢跑。

村上春樹推崇跑步,說自己的很多寫作靈感都是在跑步時獲得的,為了平衡伏案寫作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常年堅持跑步。在我看來,跑步兼具了強制放鬆思想和製造與內心對話空間兩種作用。

舉跑步的例子,只是為了讓我們感受確實存在排除雜念,專注於某種思考或是不思考的場景。誠如松浦所言,“避風港”可以是某個旅遊景點,也可以是旅行這件事情本身。

找尋內心的避風港,與內心對話的場所

在我看來,“避風港”是一種具備不受日常干擾,和儀式感的地方或者是自己喜歡的某種活動。就像我的朋友,在心情不好時,會開始打掃衛生,通過清理房間的方式,將這種外在的秩序感帶入到內心,彷彿居住環境和內心存在某種傳遞信息的秘密途徑,這也是一種“避風港”啊。

願我們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避風港”。


找尋內心的避風港,與內心對話的場所

(作者:閒時翻書君,一家之言,茶餘笑談)

(文中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