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廣西壯族自治區傾力打造自然資源系統治理“樣板工程”

  11月27日,廣西實施生態修復提升工程新聞發佈會在南寧舉行,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謝瑾瑜向新聞媒體介紹了廣西統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探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相關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廣西沿左右江和灕江流域佈局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著力打造自然資源系統治理的“示範樣板”,使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由最初的“零敲碎打”變為“一氣呵成”,推動了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左右江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及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環境質量事關革命老區振興,對於維繫珠江流域特別是粵港澳地區水源涵養區的生態功能意義重大。2017年12月,廣西啟動實施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併成功納入了國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該工程涉及崇左市、百色市全部區域和南寧市3個區縣,項目區國土面積5.83萬平方千米。項目實施內容包括左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與綜合整治、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石漠化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礦山環境治理與修復、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五大類,共308個子項目,總投資125.56億元。

  為加快工程立項實施,自治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邀請32位國內外具有多年環保領域科研和管理經歷、熟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專家,和各成員單位選派的專家一道組成項目專家組;項目所在市建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協調管理機構,提高了上下溝通協調效率。截至10月底,項目已分批獲得中央獎補資金20億元;有270個項目已立項,開工建設213個;52個項目已完成驗收,完成投資51.92億元;119個獎補資金項目已開工60個,完成投資3.33億元。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廣西突出重點,著力打造一批生態修復效果好、資金撬動作用大的亮點工程,確保取得“出亮點、出樣板、較先進、可複製”的效果,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供示範樣板和經驗借鑑。目前,項目區已基本完成南寧市西鄉塘區美麗南寧·宜居鄉村區域生態環境修復與建設二期工程、百色市田陽縣巴某-露美-橋馬片區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產業建設工程、崇左市水系生態修復工程等典型項目,在修復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鄉村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發展中發揮了明顯作用。

  同為江河流域,灕江是桂林山水的靈魂和精髓,灕江的生態環境保護一直備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力保護好桂林山水,繼續做好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特別是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讓這一人間美景永續保存下去。”針對過去流域治理缺乏系統性、歷史遺留問題多、生態脆弱等狀況,今年,廣西將桂林灕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納入了自治區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成立了灕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指揮部、灕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申報聯合工作組,全力抓好工程建設各項工作。

  該工程實施內容包括灕江綜合治理、灕江生態保護、灕江生態修復、城市生態提升、產業生態提升及灕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重點支撐工程六大類,由147個子項目組成,預算總投資918.8億元。目前,已開工各類工程項目101個,包括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生態景觀修復、灕江風景名勝區城市段岸線及洲島溼地生態修復、桂林市琴潭千畝荷塘溼地保護、迭彩區大河鄉灕江沿線村莊改造、灕江(城市段)排汙綜合治理等,完成投資24.38億元,其中統籌安排各級財政資金11.3億元。

  發佈會還介紹了廣西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的主要進展。2016和2019年,廣西組織沿海三市申報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共立項實施藍色海灣整治項目8個,總投資13.1億元,計劃整治修復海灣岸線3.93千米、溼地6850公頃,整治修復海島11.2公頃。目前,已有2個項目竣工,6個項目正在實施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