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迷失"40年,曾一度被認為滅絕的世界級瀕危物種,再次現身雲南

雲南十八怪,鮮花論斤賣。"每個初到雲南的小夥伴,都會被10元一大束的玫瑰花震驚......

沒辦法,誰叫雲南的氣候那麼好,一年四季花開不斷,並且植物資源特別豐富,全國26,000多種高等植物,雲南就有15,000多種,佔全國高等植物種總數的56.7%,低等植物更是不可勝數,還有不少本地獨有或全國珍稀的植物,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

然而,雲南的植物是沉默的。但我們對植物,卻不習慣如此,若如此,我們就等同於草木。面對植物,我們習慣喧囂,習慣去找尋它的蹤跡,給它們命名,去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感悟。似乎只有如此,我們才對得起植物。

同樣,雲南的植物也是藏不住的。近日,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鄧敏研究員合作開展殼鬥科植物資源調查。考察期間,在保護區大娘山片區和蘇典片區發現數量較多、保存完好,生境較為原生,且能夠自然更新的毛脈青岡和盈江青岡的野外群體。

毛脈青岡樹幹。(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殼鬥科櫟屬青岡櫟組,是東亞及東南亞常綠闊葉林中的重要亞熱帶樹種,對氣候條件反應敏感。通過研究櫟屬近緣類群遺傳多樣性格局,不但可以深入理解近緣類群如何適應和應對環境變化,同時為以櫟屬為代表的北半球森林如何響應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線索,可謂是"北半球氣候的晴雨表"

毛脈青岡枝葉。(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1976和1983年,植物分類學家分別在雲南省紅河州金平分水嶺和德宏州盈江縣蘇典鄉發現毛脈青岡和盈江青岡兩個新物種,但由於分佈極為狹窄,兩個新種發表至今近40年間,除模式標本外,再未在模式標本產地採集到毛脈青岡和盈江青岡標本,尤其是毛脈青岡相關分佈和群體信息幾乎為空白,因而一度被認為是滅絕物種或是極其瀕危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這兩個物種列為"數據缺乏類"。

毛脈青岡果實。(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大娘山片區和蘇典片區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大面積中山常綠闊葉林,小區域內氣候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此次考察共收集到殼鬥科植物21種,與滇東南的物種組成較為近似,對於開展中國西南——中南半島生物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併為兩種瀕危櫟屬植物保護生物學的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盈江青岡枝葉和亞成果。(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

資料顯示,櫟屬共有約500種,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是北半球多種森林植被的重要組成。毛脈青岡與盈江青岡同屬於殼鬥科櫟屬青岡櫟組常綠喬木,高均可達20米。毛脈青岡生長於海拔約23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盈江青岡生長於海拔2500米的山地,擴繁後可作四旁綠化、工廠綠化、防火林、防風林、綠籬、綠牆樹種。(文/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