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為什麼說金代長城是我們的國寶?



為什麼說金代長城是我們的國寶?

認知歷史文化保護金代萬里長城

黃立平 傅惟光

我們通常稱長城為萬里長城,其實長城何止萬里。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我國萬里長城的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也就是說萬里長城實際有二萬多公里。

長城的修築始於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農耕文化,為了防止遊牧民族的侵擾,不斷地修築長城。萬里長城促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裡碰撞,交匯融合,是中華民族交融的紐帶,用人類的智慧創造了人類的偉大文明和人類共同文化遺產。其中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萬里長城,就是金代女真人修築的金長城。

金代的萬里長城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共同體,56個民族56朵花,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國的北方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中華民族的成長壯大付出了不朽的歷史貢獻,這其中就包括了建立大金國的女真人。

女真人於公元1115年,在我國的北方建立了金朝,並於1153年將首都從黑龍江的阿城金上京遷往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從此拉開了北京作為中華民族首都的至今866年的歷史。女真人的金王朝,自開國伊始,就開始修築金代的萬里長城。以一國之力,一百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修築了我國的金代萬里長城,其長度超過六千公里,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伏臥於我國北方的叢山峻嶺中。金長城城由東北路、臨潢路、西北路、西南路四路組成。東北路起點自嫩江上游的莫力達瓦旗。歷代長城都不是國界,金長城據《金史·地理志》的記載,以今克東縣蒲與路古城址為座標,外三千里火魯火謀克為邊,已達今俄羅斯境內。我國曆史上,不止漢族政權修築了長城,以往所說的山海關以外的關外,還有一條超過萬里的金代萬里長城。我國著名文博大家羅哲文先生,2006年8月1日為齊齊哈爾的金長城題辭:“金長城是中華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各族勞動人民血汗與智慧的結晶”。

金長城一九八六年公佈為黑龍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〇〇一年年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長城是齊齊哈爾最大的文物古蹟,齊齊哈爾就在長城腳下。中國長城學會自2006年至2015年,曾先後召集全國的專家學者來齊齊哈爾,進行了金長城的主題研討,把金長城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金長城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把脈,使金長城的保護利用,創新有了新的方向。


為什麼說金代長城是我們的國寶?

認知金長城敬畏歷史文化

齊齊哈爾金長城,屬於金東北路長城的一段,也是金長城中最早開始修的一段,北起莫達瓦旗後宜臥氣七家子村的嫩江西岸沼澤中,建有長城第一戍堡,達裡代石堡子古城。這一段長城因山水河流、湖沼,一直奔向西南沿大興安嶺逐漸起伏不斷延伸,在鶴舞河今霍林河與臨潢路相接。途經甘南縣、龍江縣、碾子山區境內,單線距離426.72華里,是黑龍江省與內蒙古的自然分界,毗鄰內蒙古的阿榮旗、扎蘭屯、興安盟。

金長城的修築是與屯墾戍邊相輔相成的,首先選派宗室重臣婆盧火為都統屯田泰州,即今天的泰來縣塔子城古城。金初女真實行軍民一體的猛安,謀剋制。謀克為百戶長,猛安為千戶長。遼人曾傳金人過萬即不可敵。以婆盧火為統帥,摘取諸路猛安萬餘家屯田泰州,並賜耕牛五十。耕牛為屯田提供了保障,萬餘家人口數量至少可達五到六萬人,一次投入這麼大的人力物力,是金之初鞏固北部邊防的一個重大舉措。金長城的防禦體系是與屯墾戍邊相結合的長治久安的國策。金初始築長城的時候,經驗不足,沒有實行屯戍,先期的壕塹已被風沙淤平。後來是先修成戍堡,戍堡周長一般一里許,每堡由三百人駐守,一個月可修成。後來又因城堡參次不齊,又進行了取直,東北路長城才成為一線。東北路長城,外為五米寬三米深的溝,取土內為牆。長城牆體為上窄下寬的梯形結構。上寬約四米、底寬約十米。城牆因地制宜,有沙石混築的,多數為夯土築成,每層夯土厚度為十七釐米左右,十分堅固。雖近九百年的歲月,金長城仍巍巍壯觀,仍可見三到四米高,逶迤險峻的雄關漫道。長城牆體每相隔八十米左右的間距,便有突出為圓墩式的馬面,又稱敵臺,甘南段臨近音河水庫向西的一段,因可視度較好,可見馬面像棋子一樣有序排列,不斷向西延伸。

金長城牆體內側,則是戍堡,老百姓多稱其為小城子。這些戍堡相距在二十華里左右。叫小城子,因為多數城堡周長在一華里左右。戍堡多臨近江河,可供生活用水。每堡的甕門均設在南牆,甕門為半弧形突出牆體,甕門開口與城門開口錯對。敵人先行進來,即可在甕門之中“甕中捉鱉”了。城堡的四角有圓墩形的角樓,每面牆的牆體均設有不等的馬面敵臺。城內北側地面較高,常發現有陶片和布紋瓦,有建築遺蹟。在長城和戍堡的附近山包上,還有烽火臺,傳遞敵情升起狼煙。在長城內側相對遠一些的地方,還建有規模較大的城堡,應為指揮軍事城堡,如雅爾塞的哈拉古城曾為烏古迪烈統軍司的駐地,後升為招討司。所列戍堡,又分為山城和平原城。山城多建在險要地段,如碾子山的豐榮古城就是一座山城,這座山城緊臨長城,城的西牆就利用長城的牆體成為城牆。

長城牆體和古城還有排水體系,部分長城段落設有護牆體的女兒牆,在龍江段的長城段落可以看到有女兒牆,這並不是長城的複線,是主體長城的保護設施。戍堡的設置也有護城的壕塹,護城河體系。

女真族是歷史上的一個戰鬥的民族,金長城和戍堡,是一個完備的軍事防禦體系。小城堡可容三百人駐守,大的城堡可駐紮千人。這樣僅東北路長城齊齊哈爾段,駐防就達萬人,女真兵達萬人,即不可敵。

金初,嫩江以西至金長城的地帶,屬北京路(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古城)由哈拉古城的烏古迪烈統軍司所轄。嫩江東岸以北屬上京路,(今阿城白城)這一帶由蒲與路管轄。

婆盧火死在修長城的任上,後子承父業,完成了金長城修築的偉業。民間傳說稱長城為烏爾科,為兄弟二人所修,說的就是婆盧火的兩個兒子,大兒子繼任了泰州都統一職。

我國的長城雖然有二萬多公里,但縱觀明以前的長城,除金長城之外,多數破壞殆盡,這其中包括自然破壞和人為破壞,現在保存下來的不足三分之一。我國雖然是個文物大國,但考古學起步很晚。到上世紀的二十年代,才開始有實際意義上的考古實踐。建國後歷經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我們才掌握了文物的家底,知道了歷代長城到底有多長。

過去的認識,只限於文獻和書本,材料是少之又少。

稱金長城為界壕邊堡,始於王國維先生。由於歷史的侷限,囿於書本的學者,一生沒有親睹長城的尊容,而名其為界壕邊堡。金長城較明長城有更加完備的防衛體系,牆壕並築,更可有效的防止北方室韋騎兵的襲擊。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幹志耿。孫秀仁、林秀貞幾位同志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徒步踏查了金長城東北路的地段,發表了科學的實地調查報告,揭示了金長城的真實面目,使人們認識瞭解了金東北路界壕邊堡——金長城。

沿邊牆內東北路設了,19個戍堡,又設了駐防更多兵力的大型城堡,包括現在的查哈陽古城、阿倫河古城、沙家街古城、哈拉古城、哈拉古城為烏古迪烈統軍司駐地。東北路段金長城形成完備的屯墾戍邊防禦體系。這樣完備的防禦體系,重點地段還有兩道、三道的複線長城體系。

建立大金國的女真族是我國北方的漁獵遊牧民族,女真族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中,修建了金代萬里長城,建設了祖國強大的北方,為中華民族的大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功不可沒。

金長城是中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我們要敬畏歷史和歷史文化,認知金長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民族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為什麼說金代長城是我們的國寶?

金長城為什麼成為國寶

首先長城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奇蹟,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是各族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是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巨大精神和物質的財富。

第二就是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金代女真人建的金代萬里長城,是中華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

再就是,金長城體系的建立,建設了祖國強大的北方。金代繼遼之後,開創了在我國北方草原建造城鎮的歷史。除遼金兩代建五京,設都城之外,在北方草原建造了大量的城鎮和長城沿線的戍堡。據不完全統計黑龍江現存金代古城,達三百多座。齊齊哈爾境內的金代古城就有三十多座。金代黑龍江的城鎮就已經星羅棋佈了,當時的聚落與現代的城鎮分佈基本吻合。

金代屯墾戍邊的政策,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鐵製農具,促進了黑龍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金代黑龍江社會出現了一個高度繁榮的時期。大量漢人的遷入,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共同建設了祖國強大的北方。

為什麼說金代長城是我們的國寶?

珍惜國寶唱響金源文化

國寶,就是國家最高級別的文物。我們齊齊哈爾偏得,有金長城這樣一個超大的國寶。甘南縣段150.86公里,龍江段52公里、碾子山段10.5公里。金代的黑龍江社會和經濟都取得了一個長足發展的時期,金上京阿城曾是大金國的首都,嫩江以西大興安嶺餘脈有金代萬里長城。黑龍江有眾多的金源文化和人文歷史。《黑龍江外記》記有:“布特哈,有土城,因山起伏。西去數千裡,直達木蘭。相傳兄弟二人築。土人謂之‘烏爾科’。流人亡去不識途,多循此入關。高宗御製文集,有古長城說,即‘烏爾科’也”。當地蒙語,仍稱長城為‘烏爾科’,並有地名為東烏爾科、西烏爾科。民國時期的黑龍江地圖,把金長城標註為“金源邊堡”。金長城及眾多金代文物出土,傳承著久遠的歷史文化。民國初年魏毓蘭著《龍城舊聞》,記載了哈拉古城:“古城,江省內多古城,其在齊齊哈爾境內者:西北四十里有喀喇古城,中多林木,望之翳然。大樹一株在城後,公海蘭察既責,嘗望樹祭基父。蓋父寄食此屯,死無墳墓故也。”用金代古城,講述了一位清代的海蘭察將軍故事。

哈爾濱、阿城以金源文化為龍頭,唱響了多彩的金源文化,金上京的一城一池遙望著齊齊哈爾的金長城,渴望聯手唱響黑龍江的金源文化,這是一個大好契機,有望藉助金長城開拓金源文化的新篇章。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為人類的成長,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古蹟,中國於1985年,加入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使中國的文物保護工作上升到了如何在世界範圍,提高文物保護的水平和地位。現在我國已經有將近40處自然與文化,或雙遺產,成功“申遺”。用全人類的力量,保護這些人類共同遺產,金長城是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金代萬里長城。

碾子山區,金長城遺址公園成了萬里金長城的品牌。甘南、龍江,在金長城保護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使我們能看到保護較完整的長城體系。因為我們保護的超大遺址,大文物,所以困難很多。分擔保護任務的這兩縣一區的文物保護機構,人員加起來不足10人,面對荒山野嶺中的四百多華里的金長城(還不包括長城的複線),人力物力均顯得勢單力薄。

多年來堅持宣傳《文物保護法》,發揮了很大作用。例如要求文物保護,1、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納入城鄉建設規劃;3、納入地方財政預算;4、納入體制改革;5、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近兩年來國家多次召開文物工作會議,強調加強文物保護。特別是2018年1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我們貫徹十九大精神,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把文物保護提升到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提高對文物保護利用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文物保護利用體制,機制的改革。通知還提出了具體要求,為文物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

金長城,是個大遺產、大文物,需要我們提高認識,加強改革創新力度,加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

我們應當有保護文物的迫切感,加快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步伐。保護傳承好金代萬里長城,這份中華民族和世界的共同文化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內容摘要]金長城東北路 黑龍江內蒙古分界 全部在齊齊哈爾境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詞]金長城 多民族國家歷史見證 保護利用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黃立平,女,漢族 1968年4月生 工作單位甘南縣文物管理所 職稱館員 研究方向文物考古

傅惟光 齊齊哈爾市文物管理站 副研究員


為什麼說金代長城是我們的國寶?

滿族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