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一個家庭出了這三件事就算失敗,一件也要避免

一個家庭出了這三件事就算失敗,一件也要避免

最近,一位親戚來我家找我媽訴苦,聽著她叨叨絮絮說自己家庭裡面的恩怨是非,就如同一出精彩複雜的“宮鬥劇”。

看著親戚時不時哽咽的聲音,傾訴過程中還在偷偷抹淚。我不禁想,為什麼原本應該互相關心、互相照顧的家人之間,會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雞零狗碎、不如人意?

為什麼在差不多的生活環境下,有些家庭興旺發達、和和美美;有些家庭卻蕭條失敗,充滿矛盾呢?

古人喜歡講“家風”,諸如:父慈子孝,妻賢夫貴,兄仁弟義,都是非常好的家風,也是一個家庭和睦的根由。

而一個失敗的家庭,往往忽視了關於教育方面和家風方面的培養。

總的來說,一個家庭出了這三件事就算失敗,一件也要避免。否則的話,後患無窮,禍遺子孫。

一個家庭出了這三件事就算失敗,一件也要避免

子不成器,教子無方

我母親有位同事,和她差不多的工作,差不多的家庭,但是那位阿姨晚景特別淒涼。退休後不僅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一把年紀了還要自己出去賺錢養孫子。

他有兩個兒子,可是都不爭氣,一個蹲大牢了,一個整日不是喝酒就是賭博,兒媳都跑了。

而據我媽說,年輕的時候那位阿姨一方面太溺愛孩子,他們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另一方面是她自己很愛打麻將,幾乎沒有管過孩子的學習和其他方面。

年輕時候偷的懶,到老了都會加倍還回來,這一點,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明顯。

“養不教,父之過。”沒有天生就是“敗家子”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與父母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才是孩子不成器的關鍵。

民間有句俗語: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教育好孩子,孩子才會懂得珍惜與努力,才會懂得積極進取,愛護家庭。對於這樣的孩子,即使家境暫時窘迫,他們也會憑藉自己的聰明能幹,發家振興起來。

那麼,又當如何教育好子女呢?

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傳遞給他們正確的三觀,教會他們做人;二是讓他們學好知識技能,有在社會立足的本領。

一個家庭出了這三件事就算失敗,一件也要避免

夫妻離異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國家的人非常喜歡一句話,那就是:家和萬事興。

而家庭和睦的首要基礎,是夫妻和睦。

夫妻離異,特別是中年夫妻離異,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清楚的記得我的一位遠房親戚,在40出頭的年紀離婚,打了三年官司,鬧得老死不相往來。而他們的孩子,一下子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妹妹以前特別活潑可愛,喜歡跟附近的小朋友玩,自從爸媽鬧離婚後,她就再也不出家門了,整個人鬱鬱寡歡。哥哥則表面平靜,夜裡經常自己偷偷哭泣。

我們不建議為了孩子勉強維持婚姻,但大多數鬧離婚的夫妻,都處理不好跟孩子的關係,往往把孩子扯到離婚官司、財產分割這場戰爭中來,將最惡劣的一面攤開在孩子面前。

而這一切,不僅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一輩子的陰影,還會影響他們的性格、擇偶觀念,甚至對他們的人生與前途都會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這是非常可惜的。

老話常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一個家庭,唯有夫妻和睦,齊心協力,一起努力為小家打拼,才能帶領家庭走向一個更富足和幸福的未來,家庭也才能越來越旺,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幸福感也才會越來越強。

一個家庭出了這三件事就算失敗,一件也要避免

居無定所

有調查顯示,中國人的買房年齡最早,平均只有27歲,而美國人的平均買房年齡是41歲。由此可見,中國是這個世界上最在乎房子的民族了。

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明顯的一點就體現在文字上。比如“安”字和“家”字,上面都是寶蓋頭“宀”,房屋的意思。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首先要有自己的房子,才能有一個安穩的家。

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家不在大,而在溫暖,在內心的歸屬感。

老一輩常說“安居樂業”,“安居”在前,“樂業”在後,有了穩定的住所,避免了寄人籬下的難堪和四處搬遷的折騰,才能好好工作,好好賺錢,才能讓家人生活得更好。

而“居無定所”,會加重我們人生失敗的感覺;居無定所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和身體就還是漂浮著的;所以,

唯有“安家”,才能“安定”。

有了遮風擋雨的所在,那麼無論面對人生中的什麼困難,我們都會更勇敢一些,因為知道有家在,有家人在。

避免居無定所,是讓自己家人幸福的最起碼的保證。

一個家庭出了這三件事就算失敗,一件也要避免

寫在最後

歌德曾說:“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因為他的家庭和睦。”

一家人安居樂業,夫妻感情和睦,子女孝順爭氣,兄弟姐妹友愛和氣,才是幸福的真諦。

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託處。家庭乃主人之城。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一定要好好維護自己家庭的幸福,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讓家人更幸福快樂。

記住,一個家庭溫暖和氣,家庭氛圍越好,就越容易興旺發達。

-END-




,一位情感領域創作者,關注我,和我分享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